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返回鹭风报首页

我的中国心

发布时间:2019/09/27作者:戴子娥(菲律宾归侨)来源:点击量:7275鹭风报1433期08版 专题

       我生来爱唱歌。一半是母亲血脉的传承,一半是父亲秉性的寄托。我出生在菲律宾著名火山——马蓉山麓,东海之滨。母亲是土生土长的菲国姑娘。她的民族和大自然浑然一体,有着火山般的炽情,大海般的律动,爱说爱笑,爱唱爱跳,友善勤劳。父亲是一位出洋谋生的中国人,他读过一些经书,对祖先的一言一行,笃信遵从;对祖地的一草一木,怜惜爱护。我就是一个由母亲的血脉融合父亲的灵性孵化出来的混血儿。

        父亲煞费苦心,想方设法,立意要把我培养成一个纯粹的中国人。刚七岁就把我送到马尼拉姑妈家,入读中国学校——嘉南小学。才十岁就把我带回中国老家,重重地嘱咐我:“好好读书,天天写字”。特意买了一只“湘江一品”的毛笔送给我,才返回菲律宾。从此,我就在中华文化的沃土里扎根,在祖国的阳光雨露哺育下成长。

        我顺利地插班入读三年级。没想到打开课本,内容竟然和嘉南小学的一模一样。其中一篇“爸爸的来信”触动了我的心事。远离生身父母的女孩怎不思念爹妈呢?梦中都在等待“爸爸的来信”。等啊等,盼啊盼,盼来的却是“停学”。家里缺少劳动力,要我顶上去。一阵子苦闷失望之后,我不甘心,就在干完白天的农活家务之后,夜晚悄悄溜进成人扫盲班,躲在婶婶后面去“偷学”。老师发现了,气恼地说:“这么小的孩子就来扫盲,这个盲要扫到几时?”他马上反复去劝导家长,没几天我就得以“复学”了!

       圆了读书梦,我感恩这位好老师,感恩毛主席、共产党。唱起“东方红”唱起“读书郎”。默念着“没有学问……无脸见爹娘”,我欢欢喜喜地走上了艰辛的求学路。没有油点灯,就借着朦胧的月光,借着闪烁的灶火,温习功课;没有鞋子穿,就赤脚走在凝霜的田埂上。忍着疼痛,忍着滴血,昂首快步奔去学校!

       小学毕业,惶恐中又遇到两位贵人。班主任陈秋菊老师提议保送我升入初中。另一位少先队辅导员宋庆老师借给我三元钱,我高高兴兴去成功中学报到。学校全年给我丙等助学金。升入高中时正值国家困难时期,不少同学被“下放”取消供应粮。我幸运地得以保留每月25斤的定量,尽管搭配杂粮地瓜干,还能填满肚子不挨饿啊!怀着感恩之心,我用心求学,尽力参加各种活动,大炼钢铁,参加宣传队下乡演戏唱歌。高唱“桂花开放幸福来”“社会主义好”。参加排球队征战泉州专区。考入华侨大学,又享受丙等助学金。省吃减喝,到期末还可添置一件新衣。我积极投入《东方红音乐舞蹈史诗》的排练演出。饱含激情地高唱“十送红军”“长征”,唱罢“井冈山”又唱“延安”!没有革命先烈们的洒血流汗,奋斗牺牲,哪来今天的安定生活、学习环境?他们功德无量,值得代代歌颂!

08-6.jpg

       毕业后我被分配当老师,调入云南矿山和先生一起生活,心满意足。学校欠缺英语老师,我虽然中学、大学都学俄语,还是勇敢地承担起来,凭着小时候的老根底,加上刻苦自学,教学效果不错。一位学生叫高凤珍,还当上中国代表,走上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讲台去宣讲呢!没有音乐老师,我就挺身去教唱歌。当时,社会上流行“读书无用”论,嚷嚷“不学ABC,照样干革命。”我们就联合矿山的技术员、上海知青,公演英语戏,大唱革命红歌:“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红梅奠”。反击妖风,提振士气,矿工们拍手叫好。最后,台上台下,一起合唱“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穷人的孩子会当家。在经济不富裕、物资不丰盈的年代,我们哼着“南泥湾”自己动手,上山砍柴,开荒种菜,养鸡喂猪栽果树。别人有的我们都有,葵花籽几大袋,水蜜桃一篮篮送给亲友。过年啦,自己杀猪,自己酿造糯米酒,请工人师傅来喝酒吃肉,庆祝丰收。那阵子,我们唱“阿西跳月”唱“洪湖水,浪打浪”,唱“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一辈子忙忙碌碌,平平淡淡,就这么干到退休年龄。人生这部正剧就要落幕,准备走下历史舞台之际,又一度“桂花开放贵客来!”老同学郭佩琳问我:“想不想去菲律宾教书?”“当然想!”我喜出望外,这可是双喜临门啊!一来可以发挥余热,薪传中华文化,二来可以探望同胞妹妹、海外亲人。

       回故乡,见亲友,带什么礼物呢?想当年刚回国,看到农民用锄头锄草,用镰刀割稻,用犁耙翻土犁地,心想:以后我回菲,一定要带几样这种“好用”的农具去送亲友们。事隔半个世纪,如今这份心意已经不合时宜了!我们筹集了几套《汉语教材》,买了十多盒《少数民族舞蹈》录像带,精选录制一些中文歌曲录音带,外加十几本自编的《白鹤拳白鹤剑》小册子,还有一把二胡……满满当当几大箱,怀着足足的信心和殷切的期望出发了!

08-3.jpg

       第一站飞到马蓉山麓的LEGASPI,第一时间,由妹妹们带领到父母坟堂去祭奠。跪拜在墓前,答谢双亲的养育之恩,释放几十年的眷念之情。之后,才转飞去应聘的三宝颜中华中学。董事长王文墙先生,这位台湾侨委会委员,亲自到机场迎接。他穿一身白色运动服,帮我们搬运行李,送我们上车才去打网球。台湾籍校长吴国霈亲自接待。从此,我们和他共住一层楼,同吃一锅饭,共议教学事宜,同车出游,度过了一年和谐愉快的生活。

       第二年入聘怡朗中山中学。老伴被委派当中文部主任。有了职权,就开始大张旗鼓进行改革。先办教师讲习班,接着更换教材,更新教法,变哑巴华语为说唱华语。于是,设置说话课、音乐课,大办演讲大赛、歌咏比赛。课堂里我寓教于乐,教学生开口唱《登鹳雀楼》《早发白帝城》,用手画出《江雪》《静夜思》。借助歌声和画笔,让古典诗词穿上华丽的衣裳,插上旋律的翅膀,活起来,飞起来!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喜气洋洋的气氛中去领略古典诗词的含义,去体会中华文化的醇美。

       下课十分钟,高音喇叭动情地唱《中国人》:“一样的泪,一样的痛。曾经的苦难,我们留在心中;一样的血,一样的种,未来还有梦,我们一齐开拓!”再唱《大中国》“中国……祝福你,你永远在我心里;中国,祝福你,不用千言和万语。”每逢节庆日子,我们都组织整场“中国”节目去占领舞台。校庆八十周年,除了学生表演的歌舞,还特邀英文老师与中文老师一起合唱《同一首歌》。最后的太极扇表演掀起了高潮。那伴奏的《太极功夫扇》乐曲先声夺人,鼓点钹声,铿锵悦耳,节奏有力。乐曲歌声气势磅礴,格调高昂,循环回复。两相呼应,丝丝入口,强强叠加,震撼人心。当“东方一条龙,儿女是英雄”的歌声再度响起,全场师生、家长、校友齐声鼓掌。一位顽皮的学生冲着我喊:“Wonderful!妈妈!”我回答说:“Wonderful!中国功夫!”

       中国功夫,深受外国朋友的欢迎和喜爱。我一路走来,从南吕宋、中吕宋到北吕宋,每一站都撒下太极拳种子。开初,一对一教过意大利商人ROBERTO,接下来教过韩国游客崔永熙一家四口人。更多的是十个八个的太极班,多数学员是华侨华人和菲国友人。规模超常、声势浩大的一场,是EMPEROR公司开运动会。当天在怡朗市政府广场,主席台上,我领头,后面5位早先培训过的学员,组成等边三角形作示范。音乐一响,底下200多学员一起“野马分崇”“白鹤亮翅”……任性的菲国友人,前推后拥,左顾右盼,稀里哗啦,醉倒一大片。路人驻足围观,驾车人竖起大拇指,按响喇叭助威,整条街沸腾了!

08-4.jpg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从前,只是中国茶叶、中国青瓷、中国丝绸受到青睐。现在连中国武术、中国音乐、中国服装、中国语言……都备受欢迎,广泛传扬。中国富强了,中国出彩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深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因此,在适当的场景我都情不自禁地把“中国”放在歌里唱。

       在泉州,在小儿子的婚礼宴会上,我敞开歌喉,深情地演唱“我爱你,中国”!在怡朗,在菲律宾狮子会的年会上,我激动地唱“我的祖国”。在厦门,复旦大学校友会中秋博饼会上,我清唱“我和我的祖国”。在马尼拉,在春节联欢会上,我和我的同事们合唱“我家在中国”,感动了中国驻菲大使吴洪波先生,他走过来亲切地握着老伴和我的手,诚挚地说:“祖国感谢你们!”

       不论何时,不论何地,中国一样亲!

       2007年,我们结束了11年的旅菲支教之行,为一生的正剧添了一集圆满的“大结局”。于是,谢幕,回到厦门。我们随即加入厦门市侨友合唱团(现在扩大为厦门侨友艺术团),继续大唱《中华之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也是我回国七十周年。今天,我可以自豪地唱起“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我的中国心》,《祖国不会忘记》!

       我的中国心,老父亲在天之灵一定会感应到。他会含笑点点头。

08-2.jpg

下载鹭风报1433期08版 专题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