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陈凯光近照
回归祖国 致公情怀
陈凯光一家本在缅甸生活,新中国成立后,陈凯光的父母对祖国的新面貌、新发展满怀期盼,渴望回国投身建设这一片魂牵梦绕的故土。
1953年,他们带着两岁多的陈凯光回归祖国的怀抱,在厦门定居。陈凯光的父亲陈添筹热心侨务,是厦门早期的致公党党员,1981年8月就加入了致公党,并负责参与筹建原文教支部。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陈添筹、林仲明、陈尊法等缅甸归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解决侨房问题,协助回国探亲、旅游、就医、升学的侨胞及赴缅甸的归侨侨眷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每逢教师节、中秋节都组织各种联谊活动,同时还与海内外侨友联络。
父辈的言传身教,让陈凯光感受到何为“致力为公”精神。1987年,陈凯光正值壮年,看到家人积极为侨服务、日夜奔波,他大为感动,决定跟随父亲的步伐,加入致公党,积极履职、双岗建功,为祖国建设增添力量。
侨心系家国 教育薪火传
陈凯光一家是归侨之家,平日里,长辈们常常分享海外生活的趣闻和故事,他们也常常谈论国家大事,流露归侨独特的爱国情怀。陈凯光受到家庭教育的熏陶,热爱祖国,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在集美学习期间,他被陈嘉庚先生“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教育理念深深震撼,陈嘉庚先生对教育的重视和倾资办学的经历,也在陈凯光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甘心乐意为祖国教育事业作奉献的种子。
毕业后,陈凯光被分配至东澳小学(厦门市演武小学前身),并于1976年调动至朝红小学,朝红小学后与思明小学合并为厦门市思明小学。
从教四十余载,陈凯光秉承初心、热爱教育事业,常常在授课中,将自己所学、所领悟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们。
他还发挥个人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区级、市级比赛,多次荣获过第一名的好成绩,所带的不少学生进入国家队、省队、市队参与比赛。
陈添筹(第一排左二)参加致公党原厦门卫生小组学习活动合影
热心献力量 凝心添活力
陈凯光不仅在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也在致公党党务工作中尽职尽责。
1991年,他担任原文教支部委员,1993年9月,支部拆分成立为开元区教育支部、思明区教育支部。思明教育支部成立后,陈凯光连续担任三届支部主委,支部的党员人数和履职活力都大大提升。
他积极开展为侨服务工作,还发挥自己善于开展文体活动的优势,丰富支部活动内容,增强党员间凝聚力。不少年轻的致公党党员们都十分认可、钦佩这位老前辈:“有凯光老师在的支部,就是活力支部、魅力支部。”
陈凯光认为,传承十分重要,正是父亲的致公情,潜移默化影响了自己,让自己成为了乐于为党派、为他人付出真心和汗水的人。
一路走来,小时候的报国梦,在点点滴滴的时光和岁月中,成为了具像和现实。陈凯光与父亲陈添筹两代人的致公情,也激励着年轻的致公党党员们,继续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这片生活着的热土更美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凯光(右一)青年时期参加文体类比赛
人物名片
陈凯光,祖籍福建厦门,缅甸归侨,1953年回国,退休前任思明小学高级教师。致公党思明区第十一支部党员,原思明教育支部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