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中文域名: 厦门鹭风报社.公益
发布时间:2025-11-19 作者: 点击量:5 鹭风报1736期03版 侨音

百年侨批寄深情 溪岸寻根润初心

03-5.jpg

       11月9日一早,中山公园西侧的溪岸文史馆门前已聚拢起一群特殊的“访客”——他们是来自开元街道与鹭江街道的归侨侨眷代表。这一天,他们不是普通的游人,而是一群“寻根者”,沿着历史的脉络,开启一场名为“寻根溪岸·侨批情深”的文化溯源之旅。

       走进溪岸文史馆,泛黄的老照片、斑驳的旧地图,勾勒出厦门从海滨小城到现代都市的变迁轨迹。参与者们驻足凝视,尤其是在归侨侨眷的家园模块,一件件旧物、一张张汇单,再现了先侨背井离乡、远渡重洋的艰辛。

       “我祖父就是从厦门出发去了菲律宾。”开元街道侨眷陈女士动情地说,“看到这些实物,仿佛能感受到他们当年的不舍与期盼。”作为此次讲解员的开元街道侨联副主席杨羽翔娓娓道来:“溪岸社区虽不大,却是厦门六百年建城史的鲜活标本。辖内拥有明清时期的厦门古城墙遗址、厦门第一座公园——中山公园及厦门第一个华侨新村。”

       行至大同路,侨批馆——这座被誉为“华侨集体记忆库”的百年历史的红砖老侨房,正静静等候着访客。侨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寄回国内、连带家书与汇款的特殊邮传载体,2013年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馆内,一封封字迹工整的批信、一张张数额不一的汇款单,无声诉说着沉甸甸的牵挂。“批纸虽薄,却承载着赡养家人的责任、支援家乡建设的赤诚,还有那份刻进骨子里的诚信,从家长里短到家国情怀,纸短情长。”侨批馆总设计师苏晓东讲解道。现场,几位年长的归侨眼眶湿润,他们或许想起了自家也曾收到的“银信”。

       这场“寻根”之旅,寻的不仅是家族的源流,更是精神的根脉。通过重温华侨历史,感悟侨批文化,更激励着大家将这份深厚情怀转化为建设家乡、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从“走出去”到“走回来”,从“侨力助乡”到“同心筑梦”,变的是一代代人的使命,不变的是那份融于血脉的家国情怀。

03-4.jpg

要闻| 读城| 侨乡动态| 专题| 海外侨讯| 人物| 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