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率先成立全省首个街道行业侨联——互联网行业侨联、成立全市首个社区侨联、荣获福建省首批“侨胞之家”示范点……在过去的五年里,梧村街道侨联不断推进工作特色化、阵地精品化、服务优质化,实现了“融入大局特色多、巧用资源阵地多、敢于创新品牌多、助力发展成效多”的“四多”工作亮点。
因亮点频出、成效显著,2017年7月,梧村街道的吴多宏作为全国侨联系统的唯一代表赴中南海参加“青妇科侨解决基层四缺问题,共建共用党群基层活动阵地和服务群众经验交流会”,作了典型经验介绍。会后不久,时任福建省委常委、统战部长雷春美作出“全省学习梧村街道侨联经验做法”的重要批示。同年12月,吴多宏受到中国侨联主席万立骏亲切接见;2018年8月,吴多宏还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第十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
共建共享平台阵地 强化组织建设
“党建带侨建”是梧村街道党工委基层组织建设的法宝。作为全省首个街道侨联党支部,梧村街道侨联下设侨联组织12个,其中正式党员93人,进一步把党组织的创建向社区侨联组织延伸。2017年6月,梧村街道率先成立全省首个街道行业侨联——互联网行业侨联;同年11月,街道成立侨联青委会,2018年9月,梧村街道成立首个社区侨联,同年10月,所辖11个社区由社区侨联小组升级为社区侨联。实现侨联组织向新兴领域延伸,推动侨联工作迈向新台阶。
梧村街道党工委十分重视基层侨务工作,不仅拨专款打造侨胞活动场所,还与街道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共建共享辖区内活动场所,并有效挖掘有限空间资源,再造服务侨胞的多元载体。其中,街道侨联与工青妇共用“梧村书院”,成立“侨胞之家”。对云顶创谷园区的侨资源进行摸排,成立了云顶创谷互联网侨联基地。
成立全市首个街道行业侨联——互联网侨联
凝心聚力促发展 服务社会露真情
良好的营商环境、社会服务水平让新老归侨走出家门,活跃在梧村街道的大街小巷,他们发挥自身特长,成为梧村街道经济、民生、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筹备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的过程中,有近百人次新侨海归人才、侨界青年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担任外语老师和翻译;抗击“莫兰蒂”台风和恢复重建工作中也出现众多侨胞志愿者的身影。辖区内90%以上的离退休归侨侨眷积极参与文明宣导员、平安建设巡逻员、垃圾分类宣传员等社会公益活动。同时,老归侨还在区、街重点项目征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
此外,借助“9·8”投洽会、海峡论坛等大型招商活动平台,梧村街道侨联积极引导海外侨商投资创业。近几年,共引进项目23个,引进内资16亿元、外资9000多万美元,辖区内中闽百汇、罗宾森商业广场均为侨资企业。
成立街道侨联青委会
梧村街道成立全市首个社区侨联
打造多元文化载体 扶贫助困暖侨心
梧村街道侨联充分利用多元阵地,组织侨界群众开展一系列融合侨务特色的文化联谊活动,积极打造服务侨胞的多元文化载体。近年来,梧村街道侨联先后举办海峡两岸三地书画作品展、社区“K歌秀”、“好邻里”包粽子比赛等活动。值得一提的是,老归侨范寿春带领的讲古团队在街道侨胞之家开设“金榜讲古场”,举办讲古活动近千场,听众10万多人次。
帮扶贫难归侨也是梧村街道侨联的工作重点之一。近年来,梧村街道侨联始终秉承“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理念,不断丰富帮扶载体,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了“点、面、线”工作模式。帮助困难归侨实现心愿,与年老体弱、生活较困难的归侨侨眷及未成年人结对帮扶。并依托“民意365”民声直通车、“阳光爱心基金”、“千份年夜饭进社区”“千份月饼进社区”等平台,实现帮扶的精准化,让老弱病残归侨侨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15-2018连续四年,举办四届海峡两岸三地(厦门、台湾、香港)书画作品展
“践行悟思十九大”,梧村街道互联网侨联及侨界青年赴同安军营村参观学习
举办“粽叶飘香,情暖端午”包粽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