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本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雕细琢,歌仔戏《侨批》“一改”打磨提升后首度亮相,于7月10日和13日在厦门艺术剧院连演两场,接受观众和专家的检验。本次演出也是厦门市庆祝建党百年优秀精品剧目展演的重头戏。
《侨批》由三获中国戏剧曹禺剧本奖的著名剧作家曾学文创作,是他“歌仔戏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导演为中国评剧院著名导演韩剑英。创排至今,该剧收获了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等多项荣誉,并作为开幕大戏入选文旅部戏曲百戏(昆山)盛典。
“修改提升作品往往比新排难度更大。因为,突破瓶颈不但需要有坚韧的精神,更需要有超越的能力和智慧。”曾学文表示,希望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线,能够成为全剧揭示侨批内在意味和精神指向的重要支点,演出的高潮部分也进行了情感升华,展现侨批的历史意义——为当地人打开通向世界的窗口、认识到敢拼吃苦耐劳才能改变贫穷命运,“这也是闽南人下南洋的精神所在”。修改后,男主人公的三次命运转折更为清晰,把个人命运置于侨批的时代大背景之中,人物的精神立意和“侨批”的历史意义均获提升。
“一改”后的《侨批》,变化的还有舞美和音乐。导演韩剑英力图为观众带来新的审美冲击力,同时也要保持歌仔戏剧种的特点。舞美设计黄永碤给舞台加了个深约11米的斜面平台以及侨批形状的转台,打造新的舞台视觉效果;音乐设计江松明则在配器上作了不少的调整,使音乐更显张力和戏剧性,男女主人的唱词变化不少,板式变化丰富,轻重缓急更加强烈,进一步突出角色的复杂情感。
“抓住一个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题材不容易!”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主任林德和表示,歌仔戏《侨批》将承载几代闽南华侨华人记忆的侨批搬上舞台,有助于连接海外华侨华人与家乡的情感记忆,以心灵上的共鸣架起“一带一路”的文化桥梁、心灵桥梁,希望借助国家艺术基金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不断修改打磨,将《侨批》打造成为厦门的一个文化品牌,并尽力推动《侨批》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