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在12月23日召开的厦门市侨联成立70周年座谈会上,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陈俊泳回顾了厦门市侨联成立70周年以来的工作历程。
陈俊泳表示,市侨联将继续履行好“服务经济发展、依法维护侨益、拓展海外联谊、积极参政议政、弘扬中华文化、参与社会建设”的职能,充分发挥好侨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新时代侨联工作。
隋军代表中国侨联,向厦门市侨联成立70周年表示祝贺。她强调,厦门市侨联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政治引领,凝聚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同圆共享中国梦的思想共识;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厦门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打好“侨”牌,把侨界独特优势转化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实际行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嘉庚精神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提升为侨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开创新时代侨联工作新局面。
翁小杰代表福建省侨联对厦门市侨联成立70周年表示祝贺。他希望在未来工作中,厦门市侨联要贯彻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全会精神进侨乡、侨村、侨企、侨校和海外侨团、侨胞;要宣传好“嘉庚精神”,凝聚侨界共识,在海内外华侨华人中进一步弘扬“嘉庚精神”,画好侨界团结同心圆;要服务好中心工作,展现担当作为,为建设厦门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助推福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贡献侨界力量。
会上,陈宏代表市委市政府、市委统战部,向市侨联成立70周年表示祝贺。他指出,厦门市侨联要坚持凝聚侨心侨力,致力贯彻工作新要求,不断加强对侨界群众的思想政治引领;要深化侨联改革,在强化自身建设上做出新成效,进一步打通基层侨联组织与地方侨联的沟通交流渠道;要以侨为本、为侨服务,汇聚侨界正能量,活跃与侨界群众的交流交往,增强侨联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座谈会上,侨界代表纷纷发言,回顾往昔,畅想未来。
▲中国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隋军
▲福建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翁小杰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二级巡视员陈宏
▲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陈俊泳
厦门市侨联70年春华秋实
1950年8月4日,以“团结归国华侨,参加祖国建设”为中心议题,厦门市归侨联合会第一届会员大会召开。从此,厦门市侨联正式成立,开始了它的风雨征程。厦门具有丰富的“侨”元素,全市归侨侨眷超过20万人,长期在厦门各级各类学校就学的华侨华裔学生超过5000人,在厦创业、工作归国留学人员超过8000人,有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等10个华文教育基地,有陈嘉庚纪念馆、华侨博物院、鼓浪屿侨史馆等5个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有45个国家85个海外社团入驻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厦门联络总部,全市现有侨资企业近3000家,占有全市外资企业半壁江山。
随着与海外侨团、海外侨胞交往的深入,市侨联与世界各地5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海外社团建立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侨华人、港澳乡亲纷纷回国回乡投资兴业、寻根谒祖、考察旅游,往来越来越密切,交流越来越深入。今年疫情初期,闽籍厦门籍海内外侨界鼎力支持家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通过市侨联捐款约1000万元人民币、口罩140万片、防护服3.5万件、手套200万双。
厦门市侨联成立伊始,就积极参与发展经济和家乡建设,争取赡家外汇,引进资金、技术和设备,购买公债,创办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创办第一家企业华侨工业社,以及后续侨星化工厂、华侨印刷厂、侨利食品厂、侨泰公司等;经济特区成立初期,引进的全市第一家外资企业——印华地砖厂,就是侨资企业。70年来,厦门市侨联始终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把服务厦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工作任务。今年以来,厦门市侨联发挥优势,主动作为,积极贯彻落实全市招商引资工作部署,推动落实茂华能源、量子技术2个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福盛集团食品项目落地厦门,三个项目合计投资总额近10亿元人民币。其中,量子技术项目得到省委的关注。
《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颁布30年以来,市侨联认真贯彻落实保护法,坚持“以人为本,为侨服务”,通过侨法宣传和做好涉侨信访工作,协调解决侨界群众的合理诉求,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市侨联法顾委成立以来,十六年如一日,定期为全市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提供义务法律咨询,成为维护侨益工作的有力补充。
长期以来,市侨联用心打造和整合优化了一批为侨服务的工作品牌,例如“温暖送百家、真情暖侨心”慰侨活动、“侨青助学”活动、“爱心惠侨.高考助学”活动、成立“联心侨”侨界志愿者联盟等,多举措做好侨界扶贫帮困工作,为更好服务侨界群众,增强广大侨界群众对侨联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侨界代表心声
离退休老干部代表、市侨联原副主席黄家正
作为曾经的党的统战和侨联工作者,深切感受到为侨服务、维护侨益是侨联工作的立足根本。市侨联积极物色侨界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人选,发挥侨联基层组织积极性,广泛搜集信息、反映社会动态,努力维护侨益,积极做好参政议政工作。70年来市侨联积极为侨服务,希望自己能与之共勉继续为厦门侨界做贡献。
基层侨联代表、思明区侨联主席苏枫红
市侨联带领着基层侨联组织发挥侨乡政策,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打造侨联品牌,焕发侨界活力。新时代基层侨联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引领,紧抓“根魂梦”时代侨联工作主线,凝聚侨力,发挥侨智,整合资源,积极实现区街社区三级侨联组织全覆盖,认真履行侨联工作六大职能,当好海内外侨胞贴心人,画好侨界最大同心圆。
侨商代表市侨商会执行会长、青委会会长庄顺茂
自己与侨有着深厚渊源,侨联也给予了自己家的温暖。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侨华人、港澳乡亲纷纷回国回乡投资兴业,投身于祖国家乡发展。改革开放书写了侨商与祖国合作共赢的故事。侨商、侨青是侨联里很具有活力的群体,近年来市侨联为我市侨商侨企“引进来走出去”投资兴业提供了许多指导和帮助,疫情以来也助力侨企复工复产,与侨商侨企共克时艰。广大青年侨商将继续积极投身厦门经济建设中,为推动厦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做贡献。
直属团体会员单位代表、厦门市印尼归侨联谊会会长梁国民
厦门市侨联成立以来团结全市归侨侨眷和海外华侨华人,与时代同发展,与祖国共进步,在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作为在华侨农场工作过的一员,自己与侨和侨联工作联系在一起,切身感受到侨联在帮扶困难归侨侨眷方面做的努力。市侨联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归侨联谊会的工作,提供办公地点,保障支持各联谊会开展的联络联谊活动,积极慰问困难归侨家属,这些举措得到了归侨侨眷们的普遍赞赏。希望市侨联继续传递爱心,祝福市侨联事业蒸蒸日上。
新侨代表、第八届“中国侨界贡献奖”获得者孙晓琦
侨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海外侨胞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我回国6年,在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一面向国家需求开展研究工作,二坚持创新性稀土科学研究,三注重未来与工业的紧密结合。近期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将成立侨联组织,相信在组织带领下我们的研究工作将更上一层楼,为厦门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海外、港澳侨领代表,加拿大多伦多华人团体联合总会会长翁国宁
长期以来,我们与厦门市侨联在各方面都保持良好的联系与互动,市侨联及时把厦门市经济发展、贸易文化、科技教育等情况与我们海外侨胞分享,打通厦门对外交流合作渠道。在市侨联等有关部门邀请下,我们返回厦门参加9·8投洽会,加入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厦门联络总部并通过线下或线上的方式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新冠肺炎肆虐以来,我们社团积极捐款捐物,将许多抗疫物资通过市侨联送往抗疫一线。如今加拿大疫情严峻,厦门市侨联也雪中送炭送来抗疫物资。在此,我们向厦门市侨联及在座各位侨界同胞表示由衷的感谢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