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发布时间:2020-11-20 作者: 点击量:5746 鹭风报1489期08版 侨友之家

守初心 担使命 广联谊 向前行

——厦门印联会“纪念印尼归侨回国60周年”暨参访赤港、东阁华侨农场外联活动


       为庆祝厦门市侨联成立70周年,厦门印联会开展“纪念印尼归侨回国60周年”系列活动。11月7日至8日,厦门印联会班子、部分顾问、理事、青委委员、文艺队员一行80人在会长梁国民带领下赴莆田赤港华侨农场(经济开发区)、福清东阁华侨农场外联交流采风,游览参观景区。

       此次外联交流采风,一是对赤港、东阁华侨农场的友好探访学习交流;二是新时代、新形势下印联会班子和全体理事、文艺队员等,带着“初心、使命”理念,接受一次学习教育实践的举措。

08-1.jpg会友们认真听取莆田赤港华侨经济开发区介绍

访问莆田赤港华侨经济开发区

       11月7日上午,参访团一行抵达首站莆田赤港华侨经济开发区,受到开发区党委副书记陈瑢等领导的的热情接待。陈瑢副书记带领参访团一行来到新落成的办公楼。

       走进办公大楼,首入眼帘的是荣誉墙上琳琅满目的标语、简介、图片、奖状,记录着农场的变迁发展。农场领导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把“以侨为本,服务发展”落到实处,使农场旧貌换新颜。作为归侨侨眷组织的厦门印联会各成员,深受教育与鼓舞。

       自成立以来,赤港始终坚持以国家政策为依据,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三融入”为目标,以维护侨益改善民生为出发点,群策群力,努力拼博,在经济与社会事业等方面取得显著发展,先后荣获全国“和谐侨场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工作先进集体、扶贫解困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听了开发区的发展变化、规划介绍后,梁国民会长深有感触地说:惊叹赤港的飞跃发展,短短的20年间,近百家电子、芯片、机械、塑料、农业等高端企业入户,产值近100亿元。农场领导助力为侨服务,在就业、生活、退休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解决归侨侨眷的后顾之忧,深感敬佩和感动!

08-5.jpg印联会向赤港华侨农场赠送《印联会成立30周年纪念相册》

到福清东阁华侨农场参访联欢

       11月7日下午,我们来到福清东阁华侨农场参访联欢。

       迎候多时的东阁华侨农场梁平凡等领导,先带领印联参访团一行参观归侨侨眷生活区。在场领导陪同下,印联参访团漫步在农场生活区“走马观花”:机械轰鸣声中,扬起水泥沙尘的道路两旁,网球场、体育设施、小学、已建或在建的归侨公寓楼,别墅楼、高层、中高层、平房……已拔地而起,鳞次栉比,初具规模。

       在通往联欢厅的路上,挂着“隆重纪念印尼归侨回国60周年”横幅标语的旧楼房引起参访侨友的注意:斑驳的墙体仿佛在诉说归侨回国60年来的艰辛岁月。

       走进联欢厅,舞台布幕《欢迎厦门印尼归侨联谊会侨友联欢》让参访团一行感受到东道主的热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标语口号使我们感到宾至如归。

       印联会港籍侨友蔡强霖(原厦门侨星实业公司副总、厦华啤酒厂厂长)特地从东莞赶来参加这次参访活动。他说:参访过程耳闻目睹福清市政府领导重视东阁华侨农场,关心归侨职工的安居住房、退休养老、建设侨乡的介绍,非常感动,深深体会领导对东阁归侨的关怀。我想起印尼福清著名乡贤林文镜先生,其在60多岁时就把在印尼几十亿元的资产投到福清市的建设,爱国爱乡之举被传为佳话。这次参访我又一次感受到福清人爱国爱乡的热情。在此作为归侨一员,我对政府对华侨的关怀表示衷心的感谢。

       夕阳西下,联欢开始。精彩纷呈的歌舞节目好戏连台,宾主共表演14个节目。侨友们载歌载舞,用歌舞讴歌新时代,歌颂祖国,唱响友谊,表达欢乐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炫彩的灯光,艳丽的民族服饰,翩翩的舞姿,交相辉映,如梦似幻,让观众大饱眼福,沉浸在欢乐的海洋,纷纷报以热情掌声。联欢会在宾主演员台上台下互动歌舞中落下帷幕。联欢结束,宾主领导与演员合影,留住欢乐良宵,留住友谊。

08-3.jpg联欢会上大家欢腾互动

游览福清石竹山风景区

       11月8日上午,结束赤港、东阁华侨农场的参访联谊,印联参访团一行游览福清石竹山风景区——福建省级风景区之一,也是国家4A级水利风景区。

       电缆车“两人一间”把我们“拉”上约500米高的石竹山游览处。透过缆车玻璃,放眼四周,晨雾下,山川壮丽,湖泊秀美,天象恢弘。漫步山间步道,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四季如春。春之松花,夏之香樟、秋之金桂、冬之翠竹,无不生机盎然;更闻石竹山的“祈梦”文化,宛如来到“梦乡”与“仙山”。

       石竹山文化底蕴深厚。历经千年的宗教文化碰撞与交融,形成石竹山“以道为主,三教交融”的文化特色。山上的石竹山道院始建于公元847年,道院兼容“三教文化”。道院内各殿堂寺院终年香火缭绕。据传石竹山祈梦很灵验,遍及海内外的善男信女,都慕名前来烧香拜神、祈梦求签、许愿还愿。人们都把石竹山称作“九仙祈梦所”、“石竹仙境”、“中华梦乡”,助长石竹山梦文化的传播。

       已至返程时候,参访团一行下山后在石竹湖边等候集体返程,观赏水库四周景观,合影留念。前往弥勒岩游览后,结束全程参访。

       印联参访侨友中不乏携家眷、拄拐蹒跚的银发老侨,出双入对的伉俪;也有勇挑重担,一路陪护老侨安全的青委侨友。老少侨友赏景叙聊,谈笑风生,照相留念,增进情谊。侨友游览胜景,领略祖国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激发爱国爱乡的情怀。对于老侨们,能在暮年参加出游,活动筋骨,亲近自然,陶冶心境,更体会到老年的幸福,印联组织的关心和侨友互助友爱的温馨。

08-4.jpg


侨友感言

       黄丁兰:11月7日,心驰神往,随众归侨参访莆田涵江赤港华侨农场,惊叹农工并举,敢为人先。久住樊笼里,爱得返自然。亲历大地旧貌换新颜,分享国家崛起平民安居乐业,欣慰超然。到访福清,意外刮目相看,壮观的城阙,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应接不暇。闻名遐迩的石竹山风景区,让人感悟陶翁诗意“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思乡情怀。缆车代步,徐徐飘逸登上悬崖前壁,依栏俯瞰山海风光、秀丽村庄,真是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陈裕秀:此次赤港、东阁农场行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了华侨农场的多样发展与去向,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同时更加体会“身在福中须知足”的哲理。联欢与参观活动增进了老中青侨友的感情和友谊。十分感谢投身各种准备和服务工作的朋友们。来年再聚!

       梁明吉:青委会的年轻人、骨干们,以及我们的摄影大师,为这次印联会外出开展联络联谊活动,尽心、尽力、尽责,确保了活动顺利、圆满的完成,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还要感谢我们的文艺队,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和时间赛跑,硬是排练出了精彩歌舞,为活动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尤金跨:感谢文艺队及摄影大师们为这次旅游添加美好的乐趣和回忆。尤其感谢陈裕秀老师为我们俩编导精美的影相作为永久的纪念。这是一次完美的旅游及联欢。

       连立康:蒋志成等几位青委会骨干为此次出游忙前忙后,做了大量工作,谢谢你们!感谢组委会和各位同仁的大力协作,使此次出访联谊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特别要感谢青委员几位骨干和几位摄影师的辛勤付出,谢谢你们!



要闻| 读城| 侨乡动态| 专题| 海外侨讯| 人物| 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