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发布时间:2021-08-20 作者:六一 点击量:6641 鹭风报1526期07版 侨居海外

奥运会志愿者手记:为中国击剑队喝彩!

       2020东京奥运会几经波折,虽然“迟到”了一年但终于迎来开幕。这也意味着我的志愿者服务工作由此开启。

       由于有4年击剑训练经历,我有幸被分到了击剑比赛场馆运动员服务组,主要负责比赛前教练员的上场引导和获得奖牌运动员的颁奖引导,以及为运动员们提供必要的协助。在这10天的志愿服务期间,最开心的时刻,当属有幸亲眼目睹了中国击剑队的风采。

       在第一天的女子重剑个人赛中,中国选手孙一文在决赛中对战现世界排名第一的罗马尼亚选手波佩斯库。我当时也在场地从事志愿服务工作。二人三回合打完,战成10比10,进入“决一剑”环节。在孙一文最后经典的“一剑封喉”瞬间,能够在现场共同体验那份喜悦与骄傲,我的激动和自豪难以言表。当看到白天还和我用中文说“谢谢”的法国教练冲上去扛起孙一文四处跑,并激动地为她披上鲜艳的五星红旗时,我的眼眶也逐渐湿润,情不自禁地一起跳跃欢呼,同组的日本志愿者也纷纷向我表示祝贺。那一刻也让我真正开始有了自己参与到奥运会中的感觉。

07-2.jpg志愿者六一和孙一文

       赛后,当我问孙一文“怎么才能像你一样成为世界冠军”时,她开玩笑地说:“天天训练你也可以拿奖牌。”谦虚的回答更让我感受到了她的成功绝非偶然。正是因为有了这16年的坚持,才换来了今天的回报。虽然她会自嘲自己“懒”,但是这背后一定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与坚守。正是因为我有过4年重剑练习经验,所以才更加知道能够代表国家出战奥运会,并且能为中国队摘下一枚奥运会金牌有多不容易。

       这一枚沉甸甸的金牌不只代表着中国选手无上的荣耀,更将会成为无数少年梦想的开端。当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中国女子重剑选手孙一文获得东京奥运会金牌后,我非常开心地看到在社交媒体上有更多的人表达出对击剑这项运动的兴趣。我从心底感谢父母让自己有机会接触击剑这项有趣的运动。

       在接下来的女子重剑团体赛中,孙一文在半决赛对阵韩国队时腿部受伤,无法继续完成比赛。她在赛场角落接受治疗的时候仍在不停地关注着场上比赛的情况。最终中国队以29比38不敌韩国队,输掉了这场半决赛。而腿部的伤势也直接导致她无法在接下来与意大利队的铜牌争夺战中上场。

       在这场半决赛开始前我问她伤势如何,她轻描淡写地回答:“可以忍。”紧接着她对我说:“比起坐在替补席上加油,我更想上场打比赛。”她黯然的表情以及微微颤抖的声音,让我感受到她无法代表中国女子重剑队上场比赛的遗憾。虽然最终中国队无缘铜牌,但是姑娘们都发挥得非常优秀,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比赛。

       能够和中国击剑队在同一个场地为场上运动员们呐喊助威,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中国队加油,中国队加油,中国中国中国队,加油加油加加油!”

       同组的日本志愿者也被这氛围所感染,问我“加油”的中文发音并且和我一起为中国队呐喊。这或许就是体育运动的魅力,和超越国界,让人类走向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

       在接下来的男子花剑个人赛中,中国香港选手张家朗获得金牌。当在颁奖现场看着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缓缓升起,那一刻,我的心中无比自豪。能够在奥运会比赛现场跟唱两次中国国歌,更是我这一生中都无法忘却的珍贵回忆。

       感谢中国击剑队的努力和付出,让我感到服务过有他们在拼搏的赛场与有荣焉,更为身为中国人感到无比骄傲。今后我也会在日本继续努力,向外界传递正能量,通过体育,也通过更多的媒介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让世界看到我们中国人的潜力与优秀。

       衷心希望中国击剑队越来越强大。中国击剑队,加油!

07-3.jpg志愿者为运动员呐喊助威


要闻| 读城| 侨乡动态| 专题| 海外侨讯| 人物| 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