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到目前为止,澳洲举国的抗击新冠病毒“战疫”,都无法用“成功”或是“失败”来形容,只能说是“暂时控制住了蔓延”。
但在整个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的确体现出了澳洲社会——或者说是高福利国家社会在面对重大危机时刻的众生百态——积极的政府、消极的民众。
数据说明一切
截至4月7日,澳洲累积感染病例5895例,死亡46例,康复2432例,与大多数国家相比,死亡率低,康复率高。
而在澳洲政府卫生部公布的统计饼状图可见,澳洲的5800多个感染病例中,最大的3个感染地分别是:欧洲、美国和邮轮。
在新冠病毒爆发初期,由于爆发地是中国,且最早输入澳洲的多个病例都是从中国武汉飞来的,所以一度引发了某些澳洲媒体对中国人的指责。但随着事态发展,这种指责开始变得不值一提。
因为美国渐渐成为了澳洲人在海外旅行中感染病毒最多的单一国家。甚至连澳洲政府内政部部长彼得·达顿,也在去美国公务之后返回澳洲时被检出新冠病毒阳性。
而众所周知的美国著名演员“阿甘”汤姆·汉克斯夫妇,也在澳洲昆士兰大学医院被检出阳性。尽管这很难查清楚他们到底是在哪里感染的,但后来发生在美国的一切让许多澳洲人坚信,汉克斯夫妇并不是在澳洲感染的,他们是在美国感染的,然后在澳洲发病,被检测出来的。
可是,汤姆·汉克斯夫妇来澳期间,还与许多粉丝和明星亲密接触过,从这个角度讲,这对美国名人夫妇无意之间,成了“病毒传播者”。 这么说并不是乱扣帽子,一名65岁的澳洲资深娱乐记者,在悉尼歌剧院采访完汤姆·汉克斯的老婆丽塔·威尔逊不久后,也被检出阳性。
图中右三为彼得·达顿,他是澳大利亚政府第一个确诊的官员
澳洲政府首席医疗官墨菲
拍平曲线,减缓医疗挤兑
我以前并不知道原来还有首席医疗官这个职位,不过这次抗疫期间,出镜率最高的人除了总理莫里森之外,就是这位首席医疗官墨菲先生了。
他所指的曲线图,就是澳洲政府——或者说大多数西方国家政府——在此次抗击新冠病毒过程中所依赖的“法宝”。据说这个曲线图就是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研究出来的计算模型。
红色的曲线,是没有政府强行干预下,病例爆发的情形,会在短期内剧增,导致医院人满为患,甚至床位难求,无法收治,医疗资源被挤兑,医疗系统崩溃。淡蓝色的是进行了干预的,虽然也会有人被感染,但病例增速缓慢,对医疗系统的压力相对要小些,保住医疗系统不会崩溃。
澳洲政府就是对照这个曲线图来制定各种方针政策的,即“一张图治国”。
所以疫情爆发以来,在各种媒体报道和澳洲总理的电视讲话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除了“在家待着别出门”之外,就是“拍平曲线(flatten the curve)”。
不仅澳洲如此,包括美国、英国等在内的大多数西方国家,基本走的都是这个路子,这个曲线图反反复复在欧美国家的各种新闻中出现。
这个打法,反映出了西方各国政府对新冠病毒传播的一个共识,那就是:它不可能短期内被消灭,也无法彻底扑灭疫情,只可能是暂缓蔓延,甚至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与病毒共存。这也是为何他们极少会出台极端严厉的强制性措施,因为他们在找寻一条与病毒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共存的办法。既延缓病毒蔓延,也不过分伤及经济和社会秩序,毕竟,极端措施难以持续太久。
对错暂且不提,至少他们都是这么想的,这就是他们的共识:只要医疗系统不崩溃,尽可能地拖延时间,为疫苗研发做准备。
计算模型
旅行禁令
在面对此次疫情时,澳洲社会凸显出了一个意料之外却又意料之中的情形:简单的问题,却很难解决。
通过澳洲病例的年龄分布图可见,相对于意大利大量老年人被感染,澳洲的情况其实恰恰相反,病例数量最多的年龄段是20到60,其中20到29岁的群体病例最多。
绝大多数的病例,都是海外旅行感染的,他们又感染了家属等密切接触者。这就是澳洲的真实情况,病例都相对年轻,大部分都是海外旅行感染的。因为澳洲人太爱满世界玩了。
根据统计,每年有超过1000万人次的澳洲人从海外旅行归来,这是什么概念,澳洲总人口才2000万,笼统地讲,每年有一半澳洲人都出国玩了。
那么,既然澳洲的大部分感染病例,都是海外旅行感染后输入回国的,那是不是只要把所有的海外归来者都隔离14天,进行检测,就可以了?貌似很简单的问题。但这个简单的问题,在澳洲却相当难解。
如上所述,澳洲每年出境人数太多,短时间内全部集中隔离,政府做不到。所以在初期,澳洲政府的做法,在中国人看来似乎有些幼稚,但却反映了澳洲社会的正常思维方式:自觉隔离,希望大家自律,海外归来后自觉在家隔离14天,有症状要报告医生。
所以,所有入境的人,都会填一个小卡片,等于是承诺书:我承诺,自觉隔离。
没有履行隔离承诺的人,轻者会被罚款,重者坐牢。澳洲是个信用社会,找工作很多岗位都需要无犯罪证明的,个人信用非常重要。政府希望以此来敦促民众,尤其是海外归来的民众自觉隔离。
但是此举有个最大的问题。 许多民众对此理解有误,认为只有出现新冠肺炎症状的海外旅行归来者,才需要自我隔离,健健康康的正常人不需要。然而,感染者在初期是没有症状的,甚至症状轻微,自己并不知情。
所以在墨尔本,有一位70岁的私人医生,从美国坐飞机回澳洲,结果感染了病毒。但起初他自己并不知道自己被感染,身体一切正常,所以他回到墨尔本,就连续给70多名病人看了病,甚至还近距离接触了老年患者。
结果几日后,这名医生被确诊,维州卫生部的一位前官员对这名被感染的私人医生非常气愤:他自己明明就是医生,海外归来居然不知道隔离,还给那么多人看病,导致70多人暴露在危险之中!
一时间,网络上对他的批评甚至谩骂声一片。但是这位私人医生非常地理直气壮,甚至找了律师要告那个卫生部前官员,因为他觉得自己很无辜,没有任何症状,带病给人看病是无心的。由此可见,连私人医生都对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和基本常识全不了解,更不要指望普通民众了。
这也是此次疫情中展现出的真实情况,澳洲民众,包括许多医护工作者,对病毒的了解极其有限,信息非常滞后,因为他们内心深处始终觉得,那与澳洲无关。
眼见着指望“革命靠自觉”是不行了。澳洲政府才进一步出台措施,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全面停业,所有人都别出门,除非是购买生活物资等“基本生活需求”。
澳洲总理莫里森要求入境国民严格遵守自我隔离条例
最关键的是:不要再出国了。政府的想法也很简单,大家都别出国了,也就减少了海外感染,最大的感染途经。
但注意,澳洲政府在出台“旅行限制令”的同时,也出台了豁免条款,比如有些人是常年居住在海外,不能强行禁止他们出国;还有的是在海外工作,政府也没法强行不让人家出国去工作;还有各种豁免条款。
结果,澳洲总理莫里森也是操碎了心,因为他颁布完了“旅行限制令”后,有关部门向他提交数据,在3月下旬的10天左右时间里,就有1.6万名澳洲人,通过“豁免条款”出国,名副其实的“跟政府对着干”,身为总理,他毫无办法。
出于法律和人道等多种原因,澳洲政府没有权力强行把这些人拦下,至少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是这样。也无法阻止任何一名澳洲人随时回国。
没有办法,既然无法阻止大家出国,也无法阻止大家回国,政府只好进一步出台措施,所有回国入境者,要集中隔离14天,因为在家隔离,许多人不自觉。集中隔离的食宿费用,政府全包。
于是,这两天又闹出新闻。在悉尼,入境回国的澳洲人被拉去集中隔离,隔离点就是悉尼的5星级瑞士酒店、希尔顿酒店、洲际酒店等。在墨尔本,集中隔离点是几家4星级皇冠假日酒店,然而这些人却抱怨说:像监狱一样!他们一会抱怨餐食难吃,一会抱怨房间设施不好,“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是5星酒店”。
他们被要求在14天内,严禁踏出房间门一步,每日三餐会送到房间。许多澳洲网友严厉地批评他们:真是不知道感恩!都是纳税人买单,有地方给你住已经不错了!
每天都有1200名左右的澳洲人回国入境,然后被拉去上述那些酒店进行隔离,未来一周总计会有20000人,全部在4或5星级酒店隔离14天,全部费用政府买单。
政府撒钱,全民医保
政府买单,拉去五星级酒店集中隔离,这就是典型的澳洲做法,十足的资本主义。堵住了输入病例,国内的社区传播也是防范重点,澳洲的做法就是全社会停工停业,大家尽可能闭门不出,等待病毒传播降到最低,迎接拐点。
可是问题来了,根据2019年初的统计,四分之一的澳洲家庭储蓄少于1000澳元,也就是少于4400人民币。这和美国的统计很像,有70%的美国家庭,拿不出500美元(3500元人民币)应急。而去年澳洲的平均年薪是8万多澳币,也就是30多万人民币。一年30多万,然后花到一分不剩,几千块也拿不出来。
这也是十足的资本主义,经济全靠全民消费在支撑。
另一个数据是,澳洲26%的就业,集中在餐馆、酒店、零售等服务业领域,所以,全社会停工停业,会让几百万人失去工作。澳洲政府也看清楚了,不解决大家的收入问题,想让任性的澳洲老百姓乖乖宅在家里不出门,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政府撒钱,大家抗疫,就成了澳洲这种高福利社会在面对新冠病毒危机下的通常逻辑。有什么疫情补贴,每人每月1100澳币,连发6个月;什么经济补贴,每人750澳币;什么学生补贴、带孩子家庭补贴、老年人补贴、残疾人补贴等等,而且各种补贴之间还可以叠加。
在病毒防疫方面,澳洲政府其实还是严格遵守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test,test,test,检测,检测,还是检测。在这一点上,澳洲有个很好的先天优势:人口少。
澳洲的医疗体系以公立为主,全部国民通过公立医疗系统看病都免费,由政府买单。这使得政府对医疗体系具有很大的控制力度。无论是检测、治疗,还是调动各种医疗资源。也是在此次抗击疫情中的优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