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新闻详情 < 返回
中途岛之战前的“中国大营救”

发布时间:2019/11/15作者:杨合龙来源:节选自《点兵堂》、《浙江在线》点击量:8303鹭风报1439期06版 专题

        近来,《中途岛之战》正在院线上演,讲述二战中那场扭转盟军与轴心国海上军事力量对比的战役,引起了热议。在中途岛之战前,盟军为提升士气并报复日本突袭珍珠港的卑劣行径,于1942年4月18日由杜立特中校率领16架B-25B型中型轰炸机奇袭日本东京、横滨、横须贺、名古屋、神户和大阪的军事目标。

       轰炸完毕后,八号机向北偏航远飞至苏联境内,而黑暗之中,其余15架轰炸机朝向西南方的国度飞去——中国。出于保密的需要,美军在空袭行动前并没有与中国方面沟通,以至当他们飞到中国沿海时,机场没能提供任何导航。其后发生的“中国大营救”,是二战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人道主义救援,写下反法西斯战争的光辉一笔。

06-1.jpg第二机组成员到达浙西行署后和救援人员合影

“不速之客”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内,石浦,是一座并不起眼的海滨小镇。在石浦镇上有一户普通人家刚刚办完喜事,丈夫麻良水和妻子赵小宝过着甜蜜的新婚生活。

       1942年4月18日的那个晚上,天阴沉沉的,石浦镇外突然传来“轰”的一声巨响。深处战争环境,赵小宝和她的丈夫麻良水对声音极为敏感,两人以为日本飞机又来轰炸了,于是赶紧和乡亲们跑到山上躲避。大家在山上等了半天没动静,于是陆续下山返回家中。赵小宝经过自家猪圈的时候,发现旁边的乱草堆中有动静,凑过去仔细一看发现里面藏着人,赵小宝吓得叫了一声,连忙躲到丈夫身后。丈夫麻良水以为是偷猪贼,飞奔进屋提了一盏马灯和一把鱼叉出来。他用鱼叉挑起乱草,发现草堆里面藏着4个金发碧眼、白皮肤大鼻子的“怪人”。

        这4位不速之客人站了起来,其中一个人用手对着天空比划了半天。麻良水年轻时走南闯北,有点见识,他认出这几个人是来自欧美的“洋鬼子”。只见一个洋人拿出了一张英文世界地图,用手指指出了美国的位置,然后画出日本国旗,握紧拳头猛砸,再画出中华民国国旗,开心地笑起来,并和中国老百姓们一一握手。此时赵小宝明白了——这些人就是帮助中国人打日本鬼子的“洋人朋友”。

       原来,这四个人就是杜立特空袭日本的第十五号轰炸机的机组乘员。在飞往中国的过程中,由于燃料不足,飞机坠毁在不远处檀头山岛大王宫村的附近海面。刚才石浦镇镇民听到的一声巨响,就是飞机坠毁时发出的声音。机组乘员爬出机舱,拼命朝岸上游去,方才逃离险境。逃生过程中,有一人失散。由于不熟悉当地环境,剩余四人就一头扎进了赵小宝家的猪圈中躲藏,最后被年轻的夫妇发现。

       对于这些,当时的赵小宝和麻良水夫妇是并不知晓的,他们只是本能地意识到对方是来帮助中国人打日本鬼子的朋友,需要帮助。赵小宝进了里屋,拿出了几件父亲和丈夫的衣服,递给了一名美国人——轰炸机的机枪手爱德华·赛勒。他虽然不知道赵小宝说什么,但是从她布满微笑的脸上知道这是善意的表示。美国飞行员们放下心来,接过衣服,每人分了两件,把身上的湿衣服换下来。为了招待这几个特殊的客人,赵小宝拿出了几碟小菜,又从邻居那里借了4个鸡蛋,凑合着做了一顿饭。刚把饭菜端上桌子,4名机组乘员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60多年后,爱德华·赛勒故地重游,满怀感叹地说:那顿饭是他一生中吃的最香的一顿饭!

        为了能让这几名客人好好休息,夫妻两个人将婚床让给4名美国飞行员,夫妻两人睡在屋外为他们放哨。第二天天还没亮,赵小宝夫妻陪伴着4名飞行员悄悄摸出镇外,找到了十五号机失散的另一名飞行员。傍晚时分,赵小宝从村里借来一条船,掩护飞行员转移,为了掩人耳目,这几名飞行员换上了渔民的衣服,用草木灰混着水涂在脸上,漆黑的夜色中,只能听见吱呀的划桨声,几名飞行员双手合十放在胸前默默祈祷。船到了石浦南田韭菜湾靠岸后,遇上了三门县(现属于浙江台州市)自卫队的队员,5名飞行员被安全送至三门县海游镇,后又转送临海。

       “太危险了,如果当时被日本人发现,整个岛上的人都会没命的,现在想起当时的情形我还有点心颤。”多年以后,赵小宝回忆说。象山当时属于日占区,岛上有日本鬼子的巡逻艇,日本鬼子经常在檀头山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赵小宝老人还说,“分别时,5名飞行员紧紧握住了我们的手不肯松开。”

06-3.jpg轰炸东京的第十五号机组,右二便为爱德华·赛勒

民间救援

       除了爱德华·赛勒机组之外,杜利特编队中的第六号轰炸机也坠毁在象山县爵溪东南的牛门礁海面上。机上5名飞行员中2名遇难,剩下的3人随波逐流,直到黄昏才爬到岸上。精疲力尽的美国飞行员得到了当地渔民叶阿桂和邻居葛有法的救助,二人将三名美国人送至爵溪镇镇长杨世森家中,杨确定他们的身份后,决定将他们护送至安全地带,并找来十余位亲朋好友作掩护。

       三个飞行员一副渔民打扮,混在十几个村民中向小镇的东口走去。这些善良的中国人却没能走出镇子。后来由当地政府提交第六专署的呈文中记载了惨烈的一幕:“行至白沙湾附近,突遭敌兵四五十人,蜂拥而来,狭路相逢,无可避匿,悉数被获。敌军强迫被虏壮丁排列成行,用机枪扫射,密弹之下,无一幸免,断头折臂,横尸向道,伤心惨目,不忍卒睹。”中国老百姓惨遭杀害,三名名美国飞行员就这样落入敌手。

       与之相比,杜利特编队中的第七号轰炸机较为幸运,该机迫降在象山南田岛大沙村的沙滩上。巨大的冲击力作用下,主副驾驶劳逊和达文波特直接被甩出了机舱,劳逊的左膝划出了一道口子,连骨头都露了出来,达文波特的胫部被严重割伤,其他三人的面部、背部、腿部也都血流不止。

       附近的海面上,日军的舰船正在打开明晃晃的探照灯,四处巡逻。七号机组的几个重伤员基本都丧失了行走能力,只好或躺或坐在沙滩上、听天由命。这时候,一群荷枪实弹的武装人员出现在他们面前。美国飞行员心头一惊,也只能放松下来等待命运的处置。

       幸运的是,出现在坠毁轰炸机周围的是当地的抗日游击队,队长郑财富曾经在英国船上打过工,粗通几句英语。他很快弄清了飞行员的身份,迅速展开救助。但是,当时海边的村落缺医少药,飞行员们的伤势无法得到有效救治。郑财富果断决定,将伤员送去相邻的海游县救治。

06-2.jpg轰炸东京的第1号机组,左二是杜立特

“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一天之后的4月19日,夜幕降临之后的18时,游击队员组织起一支十几人的担架队,抬着负伤的机组乘员行进在海边的堤坝上。在海面上,一艘平底帆船朝着岸边静悄悄驶来——这就是他们前往海游县的交通工具。

       游击队员抬着担架下了堤坝,走向海滩。忽然,帆船上传来一声尖哨。劳逊等美国伤员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连人带担架一起被扔到了沟中。没等伤口剧痛的美国伤员们喊出声,已经伏倒在沟边的游击队员将手指放在了嘴边,做出了噤声的姿势。飞行员们立刻把声音咽了回去,劳逊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稍稍地抬起了头。眼前的景象立即让他忘掉了伤痛:一艘涂着太阳旗标识的快艇划破水面,向帆船快速靠近!

       短短的几分钟,劳逊已经汗如雨下,他后来回忆:“躺在土沟里的等待近乎于煎熬,这是身体和思想上的双重拷问。”

       这时候,七号轰炸机早已被发现,日军正在四处搜查美军机组人员,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不过,帆船上的游击队员神色自若,日军完全没有察觉这几个老实巴交的渔民有什么异样。一番巡查之后,日军的小艇终于驶去,在夜色中化作了黑点,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的这一路风平浪静,七号轰炸机的机组乘员很快被送到了医疗条件相对较好的临海县。张开罗网的日军没有想到,短短六日间,七号机和十五号机的十位成员都从他们眼皮底下逃了出去!

       临海并不是座安全的城市,日军离这里只有20公里,随时都可能攻下这座县城。但是伤势最重的劳逊伤口感染发炎,急需手术,不可能安全转移。

        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劳逊感慨道:“整个中国都向我伸出了援手”。另一座城市的知名医生想尽办法来到了临海,珍贵的手术药品通过秘密途径送到,周边的村民们还送来了鸡蛋、牛奶等营养品。劳逊在当地医院完成了截肢手术,保住一命。

       5月18日,度过了危险期的劳逊等人被安排转移。他们的身体尚未完全复原,当地政府为他们安排了轿夫。接下来的一路,被劳逊称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当地中国人给他们送上食物。在战争状态下,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很快,他们的交通工具从轿子变成了1941年款的福特轿车,这在当时的中国是绝对的奢侈品!

       对于飞行员来说,有重兵守护的中国西南大后方是他们唯一的庇佑地。获救的机组成员们在中国人民的帮助下,从浙江沿海开始,一点一点地开始了横穿半个中国的艰难路途。理论上,搭乘飞机是最快的途径,但一路上衢州、丽水、南昌、吉安等各个机场均无一例外地被日本飞机空袭破坏。再加上无处不在的日军战斗机威胁,飞行员们只能通过陆路秘密转移。

06-4.jpg晚年的赵小宝,生活幸福,儿孙满堂

       穿越四个省份抵达广西桂林之后,距离后方近了,形势稍微好转。6月4日,飞行员们乘坐中国政府专程派来的运输机从桂林机场升空,朝大西南腹地飞去。此时,距离轰炸东京的4月18日已经过了将近五十天,劳逊等人是最后一批到达重庆的机组成员。降落在中国的75名飞行员当中,8人被日军俘虏,3人降落时丧生,其余64名全部获救!这么多人从日军的严密包围下脱险,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1990年,原美国西北航空公司副总裁穆恩组织了一支考察团来到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寻找当年营救美国飞行员的中国老人,考察团最终找到了赵小宝老人,并赠送给她一块刻有44名被救美军飞行员签名的感谢牌。

       1992年,当年营救美军飞行员的赵小宝等5人受美国方面的邀请,参加了在美国举办的纪念杜立特轰炸东京五十周年的庆祝活动。时隔半个世纪,赵小宝已经从当年的新娘变成了步履蹒跚的老婆婆,但当年被她和丈夫救助过的飞行员爱德华·赛勒却一眼就认出了她,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赵小宝老人说:“我没有什么文化,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我希望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下载鹭风报1439期06版 专题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