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新闻详情 < 返回
日本驰援中国背后: 数十年援华之情

发布时间:2020/02/21作者:顾景言 黄思卓 喻汀来源:综合自《南方人物周刊》、《华人周刊》点击量:7406鹭风报1451期06版 专题

       武汉疫情爆发之后,有一个国家多次登上热搜。9吨医疗物资,100万只口罩,5万副手套……

       更引人瞩目的,是物资箱上的诗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波操作,让中国人感动不已。这些漂洋过海的物资,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鼓励。

       这个国家就是日本。日本自民党议员甚至提案,每人捐出5000日元工资,支援武汉。2月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说,病毒无情人有情,中方注意到了日本人民温暖人心的举动,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国家人民给予中国的同情、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铭记在心。

       事实上,早从1980年开始,日本就开展了大规模援华行动。这一行动持续了39年!日本的援华贷款,高达3.65万亿日元(约2253亿人民币)!中日两国,有过一段罕为人知的“蜜月期”。

06-1.jpg


官方发展援助

       “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经常同情现在的小孩子:“可以看的优质动画片太少了,喜羊羊和光头强占据了他们的童年。而我们小时候,看的是《数码宝贝》《中华小当家》《哆啦A梦》《名侦探柯南》《蜡笔小新》……”

       深情回忆之后,才恍然发觉,这全都是日本动漫!日本动漫能够霸屏,并不是偶然。 是因为在那个年代,中日两国的关系非常友好。用蜜月期来形容,毫不为过。日本的对华ODA,给予了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资金。

       “ODA”,全称为“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是“官方发展援助”的意思。这是发达国家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而开展的赠款和优惠贷款政策。一方面,能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能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先富带后富”,善莫大焉,本该大力宣传。可是,日本这个援华项目,一直格外“低调”。

       很多人知晓后,感到不可思议:日本为什么要跑来援助我们?


中日邦交

       日本援华,首要原因当然是为了自身的经济发展。彼时的日本,迫切需要一个庞大的市场,来销售国内的工业产品。而放眼全世界,没有比中国市场更诱人的了。通过援华,不仅能改善中日关系,更能进一步刺激日本经济。

       事实上,中国市场也确实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松下、索尼,还有日产轿车,迅速攻占了中国市场。就连动画片,都“霸占”了一代中国孩子的童年。

       不过,日本的对华ODA,除了经济原因之外,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因素。那就是愧疚之心。这个原因,也许有些国人无法相信,但却是真实的。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田中角荣的到来,传递着一个强烈的信号:中日邦交很可能正常化!一旦中日关系破冰,中国的外交将迎来新局面。

       可是,很多人却并不乐观。他们不觉得田中访华能够取得什么好结果。甚至有人认为,两国不吵起来就算好了。因为中日之间,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坎:抗日战争的赔偿问题。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民死伤人数为3500万以上。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美金以上!这样的战争伤害,赔起来那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田中角荣自然也是明白这些的。作为亲华派,他希望与中国尽快和好,也明白日本确实曾犯下大错。田中角荣表示,“过去几十年之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之意。”

       这位亲华派首相,已经做好了无功而返的准备。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周恩来总理亲自向他做出了许诺。他告诉田中角荣,中国愿意放弃战争赔偿。周恩来总理说,这也是毛主席的意思。如果中国要求赔偿,沉重的负担就会落在日本人民身上。错的是日本军国主义,人民是无罪的。“我们是从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出发,不想使日本人民因赔偿负担而受苦,所以放弃了赔偿的要求。”

       有人非议,认为周恩来此举有些软弱。为什么要放弃?日本人过得好坏关我们什么事?主动放弃,不就是对日本示弱了吗?这是一种莫大的误解。

       当年,这位74岁的大国总理,和他的上级毛主席,一生经历了多少刀枪血雨、风云诡谲。他们从未低头,也从未胆怯。他们只是感同身受。晚清政府曾经压榨人民用来赔款,他们不愿日本人民也遭受这一切。

       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仁。并非被迫让步,而是主动退一步,为了底层的民众。中国的决定,让田中角荣如释重负。离开的时候毛主席送了他六卷《楚辞集注》作为礼物。

       中国的宽容,也令日本社会感怀不已。即使是最敌视中国的政客,也不得不承认,日本有愧于中国。赎罪的机会很快就来了。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却面临着一个大问题:缺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钱拿什么去搞建设?

       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邓小平赴日参加《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约仪式。小平考察新日铁,看到先进的技术,请求新日铁帮中国建一座同样的工厂。

       日本决定帮助中国。1979年,日本开启对华“ODA”。这一帮,就是39年。

06-4.jpg


雪中送炭

       日本对华ODA,对于中国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首先是在基建方面。如今的中国国力强盛,被称为“基建狂魔”,然而40年前的中国,却没钱进行基建。

       日本的贷款解决了这一资金压力。北京首都机场、北京地铁工程、上海浦东机场、武汉天河机场、青岛港和连云港……很多耳熟能详的项目之所以能建成,都有日本贷款的支持。

       在铁路方面,日本也出力颇多。衡阳至广州的铁路扩建,北京至秦皇岛的铁路扩建,南昆铁路……这些项目,都离不开日本资金的支持。大名鼎鼎的上海宝钢,也是在日本援助下建造起来的。

       在医疗卫生领域,日本同样投放了大量资金。北京的中日友好医院,来自于日本的无偿援建。这座医院,耗资6100万美元。

       除此之外,日本还向中国援助了2亿份脊髓灰质炎疫苗。等于说,有2亿个中国孩子,注射过日本免费疫苗。很多日本专家,亲自来到中国,进行医疗支援。2000年,中国彻底消灭了脊髓灰质炎,也就是俗称的“小儿麻痹症”。

       2003年,中国爆发“非典”,日本给中国三分之一的疾控中心提供了资金援助。与此同时,日本医疗队也迅速赶往中国。可以说,日本的ODA,覆盖领域极广。铁路、高速公路、医疗、教育、工业,中国的每一个省份,几乎都有ODA的影子。

       中国接受的外来援助里,日本占60%。

         这些援助中,虽然只有少部分是无偿的,但仍然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对华无偿援助规模。据经合组织统计,截至2005年底,日本的对华无偿援助额相当于1993年至2005年期间欧盟国家对华无偿援助承诺额的两倍多。

       2010年,情况发生了微妙的转变。在这一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多日本人认为,中国已经比日本强盛了,不再需要日本的援助。中国经济越来越强,这种呼声也越来越大。

       终于,在2018年,日本正式停止对华ODA。整整39年,3.65万亿日元的贷款援助,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06-5.jpg


患难见真情

       真诚道谢的人,并不多。有人愤愤不平地说,日本也从对华ODA中获得了好处。一些项目,使日本的商品能更快销售出去。

       其实,这些都是托词。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很多人觉得日本在战争中伤害过中国,做什么都抵消不了那血海深仇。无论何时,我们都与日本不共戴天。

       可是,说这话的人却忘记了,昨天发生的是今天的历史,今天发生的也是明天的历史。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国有大国的气度,大国有大国的胸襟。铭记历史的意义,在于不让历史重演,而不是要永远瞪着眼睛声嘶力竭。

       诚然,日本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援助者,亦是受益者。但日本对中国的援助是实打实的。毛主席曾经有过一句很精辟的论断: “所谓政治,就是要把拥护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 放在国际政治上,这句话也依然管用。日本曾是我们的敌人,却也曾是我们的学生和朋友。

       文化上的同根同源,使中国和日本更有亲近的可能。日本在第一时间全力支援中国。明明自己口罩也不够,却还是主动降价,为武汉出一份力。

       最早出主意在捐赠物资上写“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是日本青少年育成协会理事、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长林隆树。这位日本老人特意写下古人的诗句,是希望把与古人相通的情感寄托在一副副口罩中,传递给中国人。

       随后,日本人民和在日本的华侨华人,不断给中国送来物资,延续着他们的爱心接力,而包装箱上的中文诗,似乎成了标配。2月3日,日本NPO法人人心会、日本湖北总商会等四家机构,联合为中国一线医务人员捐赠3300套防护服、6000双鞋套。每一个包装箱上都写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1984年,日本富山县与辽宁省缔结为友好城市。2020年2月10日,富山县向辽宁省捐赠了1万枚口罩,包装箱上写着: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2月11日,大连收到了友好城市日本舞鹤市驰援的物资,箱子上写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文字的力量能鼓舞人心,而诗词,大概是最能言简意赅地表达情感的媒介,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诗词,我们的某种心情,就不可以被一语道破。援引中国古诗,更能让中国人获得血脉共鸣,日本的这一做法,既温暖又高明。

       患难见真情。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只要在危难中伸手相助,我们都应该说一声谢谢。39年的援助,疫情中的大力支持,足以让我们心怀感激。

06-2.jpg


下载鹭风报1451期06版 专题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