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副刊 / 新闻详情 < 返回
轻舟已过万重山——记忆武汉

发布时间:2020/05/29作者:爱薇(马来西亚)来源:点击量:6259鹭风报1465期08版 副刊

       最近两三个月,“武汉”这两个字,每天几乎成了全球出席各大媒体的头条。素有“百湖之市”美誉的武汉,不仅是中国长江中游的一线城市,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科教名城、楚文化发源地之一,更是“武昌起义”辛亥革命之地,名闻中外。


突如其来的疫情

       武汉,之所以一时之间成为全球各大媒体和人们关注和热搜的名字,并非与它原来拥有的光环有关,而是当中国全民忙着迎接春节,游子赶着回乡与家人团聚的节骨眼之际,爆发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至今还不知这病毒源自哪里。在猝不及防下,这个来势汹汹的病毒,让这个近千万人口的城市居民,惶惶然不知所措。

       于是,武汉成了世界各地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有家人、亲人、友人在武汉的海外人士,无不在担心他们的安危,每日都在追踪着病情形势发展公布的数字。尤其是当疫情刚爆发时,病例和死亡人数节节攀升,一些医护人员也不幸受到感染而倒下的消息公布,让人既揪心,又难过。眼看形势越来越严峻,中国各省纷纷派出一队队医护人员前来支援,看着他们一个个脸上流露出一副“义无反顾,勇者无惧”的神情,一种无名的感动,油然而生,心想:武汉一定会“化险为夷”。


与武汉结缘3次

       我与武汉结缘,前后3次,并且都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其中两次是基于文学的因缘,另一次纯粹是与一班老友团游。

       最早一次到武汉是在1992年,当时受邀出席在武汉举行的“中国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不少国际汉学家都出席了这次研讨会,济一时之盛。

       那一年,正好我在浙师大儿童文学研究所游学,于是就直接取道从杭州搭火车前往武汉。当时买的是卧铺车票,上了火车才知道“同房”伙伴皆为男性(每间房共有两张上下两层的卧铺)。询问之下,才知道他们都是癌症的专业医生,这次是受邀前往杭州出席一个有关癌症的会议,结束后正打算回返武汉。他们听说我是来自马来西亚,而且还会说中文,颇为好奇(刚到浙师大时,一位教授也曾好奇地问我:你们不是讲马来话吗?他们或许将我当成印尼的华裔了)。因为沟通无碍,大家交谈甚欢,不觉路途遥远。

       第二次到武汉旅游应该是1995年吧?正确日期忘了。记得我们还到过荆州,当时大家还七嘴八舌提及“刘备借荆州”典故,互相开起玩笑来。


海外女作家年会

       多年以后,我又再次重临旧地武汉。

       那是2012年10月的金秋季节,前往武汉出席第12届“海外女作家”会员的双年会,这也是继第9届假上海召开后,第二次在中国举行的年会。有机会重游这个有着华夏楚文化发祥地的历史名城,心情愉快。它不禁又让我想起了屈原与《楚辞》,想起了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的辛亥革命,一页不能忘的中国近代史。更开心的是,这次年会也看到了20年前一起出席“当代文学”会议,久违了的几位文友。

       协办方,湖北作家协会,为大家安排了一个非常舒适的下榻处,东湖宾馆,年会就在楼下的“东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于杭州西湖6倍的东湖,久闻其名,这次终于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个风景绝佳,中国最大的城中湖。在会议的四天三夜期问,每天我都会起个大早,到湖边去溜达一下。

       每次年会,都设有一个讨论的主题,由受邀的若干位嘉宾主讲。这一届的主题是《跨文化背景的女性写作》。发言的嘉宾包括严歌苓。启程之前,刚看了由她作品改编的《小姨多鹤》连续剧;另一位没想到会出现的是施叔青,当年她的《琉璃瓦》小说,看得我如痴如醉。在发言中,对方感叹地说: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身而过的,常常是女作家的身影。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今昔的三峡

       每届年会,除了严肃的会议讨论外,主办方还会安排一个轻松的节目: 旅游采风。当然,这一届也不例外。虽然这次的两个景点,武当山和三峡都曾经到过,但是,我很想看看大坝工程完成后的三峡又是一副怎样的“面貌”?因此选了三峡游。也许大部分会员心同此理,结果有四分之三的会员都选了乘豪华游轮维多利亚号三峡游,参加到武当山的人数比较少。

       1992年游三峡时,当时大坝工程还没开始。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三峡,包括高耸的神女峰。记得有一段水路意外搁浅了,我们必须下船上岸步行,穿过一些茅草覆盖的村路,赵淑侠大姐担心踩到“地雷”——粪坑,小心翼翼,紧紧地拉着我,想起当时她那副步步为营、惊恐的神情,不禁莞尔。可惜这一届她和妹妹赵淑敏都缺席了。前年到纽约时,致电向她问候,对方语气无奈地说,年纪大了,姐妹俩健康欠佳,已经久不出远门了。我也顺便报告了建了大坝,重游三峡的感受。


武汉人的艰难日子

       美丽的武汉,思念的武汉,阔别8年后,没想到它会遭受这突如其来病毒的肆虐。每天在电视机前一看到确诊和死亡人数攀升时,心里就会咯噔一下,好不难受。

       在4.2万名各省各地派来的援鄂医护人员的协助下,好样的武汉人的通力配合下,武汉成功地抑制了疫情,一直到感染病号零的消息出现后,我一颗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下。

       那年年会结束的当天下午,我们被带往黄鹤楼参观(经已第三度登楼),登高望远,眺望淼淼的汉江水,此时此刻,我愿以这次路过瞿塘峡的白帝城时,大家一起吟诵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句诗,送给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作出奉献的人——他们是好样的武汉人、勇敢的医护人员以及为疫情付出的所有人。

       武汉,祝福你!但愿有朝一日,能重游旧地,再吃一碗热干面、珍珠丸子、排骨藕汤、武昌蒸鱼。当然,最向往的,还是到武大欣赏一下樱花,看看它和美国华盛顿DC和日本的樱花的气势有何差异?期待,真的好期待!

(稿于武汉解封前夕)


下载鹭风报1465期08版 副刊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