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副刊 / 新闻详情 < 返回
念念“兜面”

发布时间:2020/06/12作者:林小垚来源:选载自《 小垚视线》点击量:6453鹭风报1467期08版 副刊

       女孩乖巧地站在灶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大铁锅,锅里正煮着小芋头,“滋滋”作响;阿婆掀开木盖子,水汽氤氲开来,芋香扑鼻而至,她拿起筷子插向芋子,已然松软了。

        阿婆笑道“熟了!”顺手抓了几把碎菜叶洒将下去,炒了几下。然后,端起已备好的盘,徐徐往锅里倒糊状的液体;另一手则快速跟进,不停地翻动铲子。锅内食物发生了物理反应,糊状的液体遇热瞬间凝结,色泽灰淡通透。面糊下得越多,食材粘附力越强,阿婆举起铲子的动作越发吃力,她没有停歇,耐心地将一大锅食材匀称地炒成一团。起锅,移灶,浇上葱油,兜面大功告成,阿婆盛了一小碗给女孩,女孩喜笑颜开。

        女孩便是孩童的我。那时,父母都忙于工作,无暇顾我,便请邻居阿婆代为照看。因了这缘份,我与阿婆一家结下深厚情谊。阿婆极其疼我,家里大凡有好东西,总要留我一份。知道我爱吃兜面,便早早地让我候在灶前,等着那一碗最热乎的兜面。

       以前,我家所在的这条同安老街会做兜面的人不多,做得最好的却只有阿婆一人。每当忆起兜面,我脑海里便浮现阿婆微偻的身影、汗流浃背挥动铲子的吃力劲,还有端出那碗兜面时的满脸慈爱。

       不晓得,现在同安人或翔安人还有几多知道“兜面”的,还有几人能烹饪这道本地美食?反正,自从阿婆走后,我便再也没有吃过兜面。我曾到乡下探寻过兜面的影迹,似乎总不得要领,难有收获。

        终于,在《同安风情习俗》一书中看到“兜面”的记载,是关于当地一名巧妇也能为无米之炊的故事。

       相传,同安新圩有个颇有主见的李家小姐,她看上一个穷秀才,慕其才貌双全,便不嫌家境贫寒,说服父母下嫁与他。新婚第二天,娘家人邀请新人回去做客,按照当地风俗,姑爷得先好酒好菜款待来人,才一道回娘家。秀才确实太穷,他已倾其所有置办了新婚酒席。彼时,家中没有余粮,只剩残羹,还有一些上不了台面的小芋头和地瓜粉。

       正当大家发愁之际,聪惠的李小姐就地取材,将小芋头去皮煮熟,烩上杂菜,再用地瓜粉勾欠粘稠菜肴,起锅时浇上葱油,撒上花生米,将之款待客人。娘家人未曾见过此等菜肴,心中好奇,也不计较,细细品尝,口感粘糊顺滑,唇齿间夹杂芋头、葱油和花生的余香,韵味无穷。客人心满意足,继而追问菜名,李小姐随口答道“兜面!”

       兜面留住了夫家的体面,化尴尬为欢喜,被当地人当作吉利菜肴从此传开。

       或许对兜面寄予太多期盼,或许张罗起来费点功夫,这道食材普通、味道独特的美食、当地人只在重要节庆才隆重推出,没能普遍走进居家日常餐食,随着传统习俗的简化和老一代人的逝去,知道兜面的已然不多了,会做兜面的人越来越少。

       兜面于我,已然是孩童岁月的印记,是对阿婆的念想,是舌尖上的奢望。



下载鹭风报1467期08版 副刊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