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副刊 / 新闻详情 < 返回
《一抹南洋红》——杨果女儿回忆录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3/15作者:来源:点击量:9329鹭风报1405期07版 副刊

      《一抹南洋红》即将与读者见面了,可喜可贺!

       如封面书名所示,这是笔者年轻时期就已十分敬仰的杨果副总书记与曾雪虹革命前辈女儿杨美燕所写的回忆录。而这位革命后代,笔者1970年代初奉命在《马来亚革命之声》电台工作时,有幸与她相遇,而且,由于工作上的关系,笔者与她以及好几位同事同处一室,并面对面地相对而坐了数年,直至后来笔者被调到英语组工作。

       当年由于保密的需要,我们用的都是别名,彼此都不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她用的名字叫程槟。后来经领导介绍,笔者才知道她是杨果副总书记和曾雪虹革命前辈的女儿。

       她兴许不知道,她的父母亲是笔者年轻时就久仰大名的革命人物。

       如今,蓦然回首,兴许这种相遇就是人们常说的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缘分”吧!

       之后,时间来到了1980年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笔者与她先后都来到有“东方之珠”之称的香港落脚了。其时,我们之间都不知道对方的行踪。记得应该是在2000年代初,笔者才与她重逢,也才知道她已接受神的召唤,信了基督教。

       虽然如此,从言谈中笔者了解到,她对自己走过的道路,依然无怨无悔。对自己父母的光辉一生,依然引以为荣。对曾经给予马来亚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以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的中国共产党及其伟大领袖毛主席,依然深为感激。

      正是这个原因,我们之间有话可谈,并一直保持联系。几年前见面时,她提及准备写回忆录来讲述自己父辈的事迹和自己的经历,笔者当即表态支持。大约在去年,蒙她信任,要笔者帮她校阅回忆录初稿时,笔者欣然应允。因为,笔者有一股强烈的欲望,很想从中了解马来亚一批革命后代在中国的经历,特别是像她这样从小来到中国直接得到党中央海外代表团抚养照顾的成长过程:她们曾受过怎样的教育和训练?经历过怎样的锻炼和考验……令笔者与许多老友深感兴趣和羡慕的传奇。

       毋庸说,笔者也很想通过校阅,进一步了解她父母的战斗一生和无私奉献,从中汲取更多的教益。这无异是一件利人利己的幸事,何乐而不为呢。

       回忆录共14章,近250页,长达约17万字。时间跨度70多年,其内容涵盖了她的一生、父母和家史以及在中国和越南的经历;直至来到香港后,为了求生存,又如何吃尽苦头,苦苦挣扎、拼搏;如何饱尝难于言喻的心灵创伤,接受神的感召,信了基督教,最后迈向自己个人事业的高峰并天赐良缘喜得佳偶。

       应该指出的是,回忆录曾由好些与她同时期的战友和学友校阅和补充,作者写作态度十分严谨认真,力求完美,因此,笔者敢于说,这是一本真实的故事,一部讴歌革命和革命者为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史书,其内容之丰富多彩,资料之翔实可靠,相信读者看了肯定会有一份惊喜的。在这里,笔者就不必赘述了。

       当然,由于年代已经久远,作者早已不是小妹妹,而是年已古稀的老大姐了,挂一漏万之处,甚至有所选择地避免提及至今还不适宜议论之事,也是在所难免的,加之作者最后选择了基督,一些读者看了有不同的想法,这也是很自然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名著《共产党宣言》结束语里写道:“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是何等的豪言壮语,何等的恢宏气度啊!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具体实践中,是不是也应该具有如此之精神和胸怀呢?!


下载鹭风报1405期07版 副刊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