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新闻详情 < 返回
颜西岳、省金联与“小三通”

发布时间:2021/05/14作者:王起鹍来源:点击量:6877鹭风报1512期04版 专题

       1979年元旦,中国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正式提出实现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时任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宣布停止自1958年以来解放军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从这样的战略高度和历史高度来看台湾问题的解决,我们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充满了信心。如今,《告台湾同胞书》所提出的许多政策主张都已经变为现实。在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指引下,继往开来,努力推动祖国和平统一早日实现。

04-1.jpg

破冰之旅中,两岸亲人喜相逢


颜西岳与省金联

       福建省金门同胞联谊会(简称“省金联”)于1985年12月成立,至今走过35周年。

       省金联的成立与时任厦门市政协副主席、侨联主席颜西岳有着密切的关系。颜西岳,1905年12 月出生于福建省金门县,1924年赴集美学校商科学习,两年后回乡,与洪丝丝等发起创办金门公学,为金门的第一所中学。1931年出国经商,1952年举家回国在厦门市定居,历任厦门市侨联主席、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厦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福建省侨联副主席、福建省人大代表、福建省金门同胞联谊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91年11月27日逝世,今年正值颜西岳先生逝世30周年。

       1985年底,为着联系服务金门乡亲,颜西岳和陈村牧(出生于金门县后浦镇,时任集美校友总会理事长)等乡贤积极倡议,得到中共福建省委、厦门市委领导的支持,并在统战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他们亲自筹备成立福建省金门同胞联谊会,随后又协助成立福州、泉州、漳州、厦门等市金联会,团结了全省金门乡亲。颜西岳先生不顾年事已高,担当起福建省金联会长职务,他说:“这是义不容辞的。海峡两岸同胞盼望早日团圆,我们这些祖根在金门的人盼祖国统一的心情,比别人都要迫切。”他始终认为成立金门同胞联谊会是十分必要的,他说:“金门虽是一个县,可是影响很大,金门籍乡亲不但分布在台湾岛各市、县及乡镇,同时在海外的金门同胞有几十万人,如果海内外金门乡亲团结起来,促进祖国统一、建设家乡的力量就大了。”

       颜西岳同时担任厦门市侨联主席和福建省金联会长,尽管侨联事务极其繁重,但他对省金联的工作,仍然不辞辛劳,有重大会务,必亲自参与。凡省内乡亲生活遇到困难,他都尽力协助解决。对从金门、台湾、香港和海外来访的乡亲,他必定亲自热情接待,帮助他们解决在厦门投资贸易等相关问题。

       颜西岳经常登上厦门云顶岩,眺望金门。特别是在纪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十周年前夕,1988年12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在厦门视察期间,颜西岳亲自陪同王汉斌登上云顶岩,眺望金门,大、小金门,大担、二担等海岛就在不远处,令他们心旷神怡。十年前的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正式提出实现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王汉斌希望厦门市侨联、省金联会为促进厦门-金门双向实现通航、通邮积极努力,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等相互交流。

       颜西岳还经常到大嶝、小嶝等地凝望故乡金门,他思念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思念故乡的乡亲,思念在金门、台湾分别几十年的老朋友和亲人。在台湾当局开放台湾民众来大陆探亲后,他说:“台湾当局开放台胞来大陆探亲,也应当允许在大陆的台湾和金门同胞到台湾和金门探亲,实现‘双向’往来,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他曾经设想和香港或新加坡的乡亲联合组团回台湾、金门,更加盼望近在咫尺的金门能与厦门通航往来,但这个愿望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所以他生前说:“我最大的遗憾,是在有生之年不能回到金门看望乡亲。”他在临终前对亲人嘱咐,待两岸“三通”之后,把他的骨灰运回金门安葬……

       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市委或在福建省委工作期间,非常关心和支持省、市金门同胞联谊会的工作,多次参加金联会的会议与活动。

       1999年1月8日,福建省金门同胞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厦门举行,习近平副书记特地赶赴厦门参加会议,代表福建省委、省政府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多年来福建省金门同胞联谊会坚持“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目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工作,对促进金、厦两地的交流合作,促进两地共同繁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广泛联络金、台、港、澳和海外的金门乡亲,为推动海峡两岸的发展,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促进福建省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作了应有的贡献。

       习近平指出,对台工作包括对金门的工作,福建省委一贯非常重视,希望福建省金门同胞联谊会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努力做好“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工作,大力开展以“三通”为中心内容的两岸交流。要与海内外金门乡亲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把握机遇,把和谐的两岸关系带入二十一世纪,为实现祖国的最终统一而努力奋斗。他希望以这次换届为契机,推动更多的热心于福建经济建设的海外金门同胞来闽投资兴业。

04-2.jpg

“小三通”从“两门”开始

       从1949年以后,金门因属战地,长期处于戒严状态,直到1992年11月,两岸关系趋向和缓,台湾当局才宣布解严。解除军管后的金门确立“观光立县”的方针,战地风光成为重要特色。

       林幼芳、许文辛继任省金联会长之后,继承和发扬老会长颜西岳的爱国、爱乡精神和金门同胞“双向”往来的遗愿,他们根据1992年3月23日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陈光毅提出的“两门(厦门金门)对开,两马(马尾马祖)先行”指示精神和习近平副书记提出的“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发展两岸关系”,大力开展以“三通”为中心内容的两岸交流,与海内外金门乡亲携手共同努力,把握机遇,为实现祖国的最终统一而努力奋斗。  

       省金联着手归纳金门乡亲们建议,为促进“金厦直航”提出利用春节、清明、中秋三大节日先行开放探亲直航等各种方案。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建议和要求,由于台湾当局的阻挠,全如石沉大海了无波纹。希望化成泡影,乡亲们只好再等、再等,再等下去。

       当时间走进二十一世纪,两岸关系峰回路转,经过旅闽金门乡亲的再三陈情、要求,对岸金门陈水木、李炷烽等一批知名人士的大力呼吁,加上两地有关部门的支持,2001年1月2日,厦门、金门海域风平浪静,晴空万里,金门“太武号”和“浯江号”客轮于九时从金门料罗港码头启程,11时45分顺利靠泊厦门和平码头,打破52年两岸互不往来局面,让两岸经贸交流由暗转明。

       当天,以金门“县长”陈水在、“议长”陈水木为正副团长的“金门访问团”一行179人,在厦门、泉州进行为期4天的参访活动,厦门市市长朱亚衍在悦华酒店会见客人,对访问团表示欢迎,并介绍厦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陈水在对厦门市的进步与繁荣表示肯定与敬佩,希望今后两地寻求合作、发展的契机,共创金厦的进步。

       2001年2月6日,由省金联会组织的“在闽金门籍同胞探亲团”,由许文辛会长为团长,率领厦门、泉州、福州、漳州金门联谊会分团共91人前往金门,其中老龄金门乡亲71人,其他为陪同人员、医生及记者。“探亲团”平均年龄71岁,少小离家,大都已是鬓发苍苍。

       “探亲团”乘坐“鼓浪屿”号客轮,从厦门和平码头出发,航行2小时20分钟后停靠金门料罗港码头。此次被视为“破冰之旅”, “在闽金门籍同胞探亲团”的旗帜在船舷展开时,大家涌上甲板、船头,挥手高呼“我们回来了!”

       “小三通”双向往来终于成了现实,从此,厦门和金门两地联系开始密切起来,金门民众纷纷到厦门经商、置产;2008年,大陆民众赴台游开启后,经由“小三通”前往金门观光、度假蔚然成风。

       2008年11月4日,海协会与海基会在台北达成了海运、空运、邮政等重要协议。这意味着两岸民众期盼30年之久的直接通航、通邮、通商(三通)由此变成现实,过去两岸之间“咫尺天涯,重重阻隔”变成“天涯咫尺,处处通途”。

       2008年以来的10年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两岸实现了全面“三通”,两会商谈签署了20多项协议,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建立了联系沟通机制,两岸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会晤,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日益密切。追根溯源,所有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40年前《告台湾同胞书》奠定的根基。

       正如日前厦门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说的,“小三通”对两岸交流具正面意义,代表两岸融合发展,也对金门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新冠疫情之下,到金门需先到台湾本岛隔离。祈愿疫情早日退去,回家的路不再遥远。

04-3.jpg“乡亲们,我们回来了!”——“鼓浪屿”号客轮靠近金门料罗港码头


下载鹭风报1512期04版 专题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