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侨乡动态 / 新闻详情 < 返回
发挥华侨文化特色 打造城市发展名片 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思明中华街区

发布时间:2022/10/28作者:来源:思明侨联点击量:4500鹭风报1584期04版 文化


       近期,在中国侨联公布的第十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名单中,思明中华街区榜上有名。

       中华街区,这个地处鹭岛西南部的思明老城区,是厦门“华侨”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这片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有归侨侨眷4900余人,海外侨胞300多人。

       以鹭江道为端,以中山路为轴,中华街区辐射出水仙路、海后路、升平路、镇邦路、泰山路、新华路、大中路、局口街、定安路、思明南北路、霞溪路、古城东西路等支路街巷,小巷、弯街、庭院盘桓其中,犹如走进历史的长廊。

       近年来,思明区侨联坚持以“党建带侨建”,充分挖掘侨乡、侨批、南洋风情、老侨房、旧居建筑等侨文化元素,在不断推动老城有机更新工作中,与中华街道联合高标准打造“一个展厅、一座广场、一条街、一片房”(即:侨批展厅、侨批文化广场、“中华十大名街”之一美誉的中山路、老侨房)的侨文化特色,让华侨历史文化得到更好的展现与传承,塑就城市文明形象、赋能城市建设发展的最“靓”名片。

04-1.jpg福建迄今发现最早的侨批(1861年)


海邦剩馥 侨史敦煌:侨批展厅

       厦门自古就是一个得风气之先的通商口岸,曾是在世界上起过重要枢纽作用的国际口岸。厦门系侨批是福建侨批史上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个体系,民国时期信批局多达170多家,而大约2/3就分布在中山片区内水仙路、海后路等路段,其中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经营时间最长的早期民间侨批局“天一信局”于1892年在水仙路上设立了总局。

       2019年10月,思明区侨联以“侨联+街道+企业”模式,联合中华街道、华侨(永亨)银行厦门分行,在中山路打造“侨批展厅”。这是全国唯一在百年经营侨批的银行原址上建设的展厅。侨批展厅设有文史档案、文物实物、多媒体区、文创互动区四个区域,通过侨批实物、多媒体和文创图片等方式融合200件侨批实物原件和300多件侨批电子资料,每年更新两次主题和展品,全年向社会免费开放。

       厦门的侨批以其数量多、历史跨度长、覆盖范围广、内容丰富等特点,在世界记忆遗产保护中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成为厦门不可多得的“国宝级”文化资源。

       在侨批展厅里,曾展出迄今福建省发现最早的1861年的侨批和最早的盖有水客印章的1884年侨批;有最迟的1988年的侨批,有迄今为止收到的侨批款额最高的4亿元的侨批;从吉隆坡荣誉汇庄寄到南友信局总包封,不仅在福建省、在全国范围内亦是极为罕见。

       从2019年11月落成至今,侨批展厅吸引了国家、省、市、区相关单位以及金融行业、学校前来参观视察,接待海内外游客数百万人参观,吸引而来的客流量近5000万人,为讲好中国故事、留住乡愁创造了更好的人文环境,也为拓展海外联谊、做好新时代的华侨文化交流工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04-4.jpg

侨批邮路 地刻广场:侨批文化广场

       毗邻侨批展厅,一个占地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以“两地书跨国缘”为轴心的侨批邮路地刻广场与侨批展厅形成“内实外虚”、呼应为一体的空间布局。

       侨批文化广场是集“服务休闲、旅游集散、文化交流”为一体的主题式城市公园,其通过将厦门侨批及其网络分布城市用雕刻石板拼贴成直径16米的带经纬度的圆形地图,将当时四通八达的邮路及105家侨批信局的名字和地址通过地刻展示出来,成为了承载乡愁记忆的独特景观。

       在侨批文化广场上,有一座特别打造的“代书侨批”文化铜像。在这条曾经聚集大量侨批信局的中山路上再现书写侨批的场景,以唤醒城市记忆,让更多的人了解侨批文化,再现厦门作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金融口岸的繁华景象。

       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的侨批,不仅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打卡合影和游览观光,其诚信经营的核心价值和爱国情怀,也成为各单位部门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和爱国情怀教育的重要平台。

04-2.jpg


南洋风情 百年老街:中华街区特色建筑

       位于中华街区的中山路,是中国唯一一条直通大海的历史文化名街。这条上世纪20年代主要由华侨投资兴建的南洋风情老街,沿街涉侨房产占比达75%以上,涉侨建筑占地面积达53.4万平方米。华侨们引进的具有南洋风情、鳞次栉比的骑楼,成为闽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风貌建筑。

       从花开富贵的牡丹到扬帆出海的船舶、从百鸟朝凤到子孝母慈,透露出海洋文化、华侨文化、中华文化的意蕴,映衬着中山路“南洋风情商业街”的雅号。

       作为厦门保留较完整的展现近代历史风貌的旧城街区,中山路拥有华侨银行 、华侨大厦、钟楼、天仙旅舍、小走马路、江夏堂、中华第一圣堂等人文古迹和“南洋糖王”黄奕住、新加坡华侨“万金油大王”胡文虎等众多侨界名人产业,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涉台文物古迹1处,历史遗址、古迹10余处,还有南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6月,厦门中山路成功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称号。

       中山路如同片区的一条主轴,串联起沿街星星点点的侨房,勾串出侨胞们记忆中的故事和内心的情感。同时,这些中西合璧、开放包容、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风貌,每年吸引近3000万人的客流量前来观光。

04-7.jpg


拳拳赤子心  报得三春晖:爱国华侨的贡献

       在中华街内,从过去到现在,一所所学校、一栋栋建筑,不仅承载着华侨华人的乡愁记忆,更是见证时代发展脚步、铭记赤子爱国情怀的最佳载体。

       新加坡华侨胡文虎在厦门先后捐助过厦门中学、双十中学、中华中学、群惠中学等院校;菲律宾华侨校友卢祖荫在母校双十中学捐赠建设配备现代化设备的科艺馆;至今仍在营业的思明电影院由华侨曾国办、曾国聪于1927年投资15万银元兴建;由东南亚华侨投资建造的具有家风家训历史文化渊源的教育基地江夏堂;以爱国复台为己任,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民主革命的台湾党部主任翁俊明的故居兰琴古厝......

       在中山街区,曾有着一批批爱国华侨,不仅在城市建设,对金融经济、文化教育、特色建筑等行业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有原国务院副总理、政协副主席,中国对外经济战线、中国科学技术战线的杰出领导者方毅;美国归侨,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卢嘉锡;新加坡归侨、革命者,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全国侨联第一届代主席、第二届主席庄希泉;新加坡归侨、原厦门市侨联主席颜西岳;印尼归侨、曾任厦门市侨联主席、厦门私立中级文化学校第一任校长林采之;创办投资厦门电灯电力、自来水公司和淘化大同罐头厂的华侨民族实业家黄世金;著名教育家、厦门图书馆第一任馆长、同文中学首位华人校长周殿熏;印尼华侨诗人、谜家沈观格;日本华侨、著名教育家、出资创办和安小学王人骥;菲律宾华侨、爱国诗人陈桂琛等。

       星河璀璨的海内外爱国华侨,在成就自己精彩的同时,情系桑梓、心怀故里,以满腔热情和各种方式投身祖国建设、支持家乡发展,为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时至今天,在这百年的街区上依然闪耀着侨之精神。侨界先贤那比大海更壮阔的家国情怀,深深影响和激励着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一代又一代的厦门人。

       传古今文化,播东方神韵。作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的中华街区,将做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织密海内外华侨的联络网,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贡献积极力量。

04-5.jpg在星河璀璨的爱国华侨中,有新加坡华侨“万金油大王”胡文虎、菲律宾华侨校友卢祖荫、华侨曾国办、曾国聪等等


下载鹭风报1584期04版 文化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