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侨乡动态 / 新闻详情 < 返回
盼共同成长 愿美好传承 厦门印尼归侨联谊会青委会开办印尼语兴趣班

发布时间:2024-04-12作者:​文/黄滢榆 图/邱荣川来源:点击量:2456鹭风报1656期03版 侨友之家

       近日,厦门印尼归侨联谊会青委会(简称“厦门印联青委会”)有一门特别的课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印尼语兴趣班。学员们齐聚一堂,授课老师是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副教授、厦门印联会理事、青委顾问、艺术团顾问陈裕秀。

       厦门印联会副会长、青委会会长陈雪芬表示,此次举办印尼口语兴趣班,是为了积极传承和弘扬侨文化,激发年轻一代学习外语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印尼语的掌握运用,为今后的就业创业和开展商贸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希望侨二代、侨三代们能学以致用,为厦门印联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加兴趣班的印联青委们,纷纷表达了对开班的期待以及参与学习的初心。他们之中,有的为了去印尼探亲时能和亲戚们有效沟通,有的因工作需求希望能听懂印尼语,有的希望能在教唱印尼歌时咬字吐音更标准,有的为了去印尼旅行能和当地人顺畅交流,还有的作为侨二、三代希望能更好地传承侨文化……陈裕秀肯定大家积极学习的精神,鼓励要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希望同学们互结对子,多多开口练习,主动利用身边的语言资源来提升学习成效。

       一门语言常随着时代变迁会出现很多外来语、网络语。为了能与时俱进,陈裕秀还经常咨询资深的印尼语专业老师,并为大家准备了印尼文学习材料。她不仅耐心细致地教每个字母的发音,还安排了许多有趣的互动,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美好传承,在此起航。期待在厦门印联青委会搭建的平台和陈裕秀老师的带领下,这门印尼语课程能让侨二代、侨三代更多地了解印尼,成为中国和印尼语言及文化沟通的桥梁。

03-3.jpg


学员心声

       吴晞:我奶奶带着我爸爸、姑姑、叔叔一家人从印尼归国,我从小生活在印尼语的环境中,但我只会听一些如Makan ayam kare等简单日常用语,而不会说。这次有这么好的机会可以从字母开始学习,感谢印联会及陈裕秀老师的精心组织。


       郭畅: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是延迟记忆思维衰老的最好途径。为了更好地与国外的亲戚、客商交流,学习印尼语是很有必要的。


       李婷丽:我出生在一个父母都是印尼归侨的家庭,身为侨二代,从小耳濡目染,对印尼的文化、历史和语言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随着逐渐长大,我意识到仅仅凭借家庭背景所带来的那点了解和兴趣,是远远不够的。由于跟着父母学,双方的口音不同,加上工作生活学习繁忙,印尼语听了几十年,却说不到几十句。能说一口流利的印尼语,一直是我的梦想。这次的兴趣班对我来说就像“天上掉馅饼”,终于有了可以系统、正规学习印尼语的平台,我果断地报了名。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张口就来的印尼语不再是梦想。


下载鹭风报1656期03版 侨友之家
相关新闻

要闻| 侨乡动态| 专题| 海外侨讯| 人物| 副刊| 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