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副刊 / 新闻详情 < 返回
家国情怀寄尺素

发布时间:2019/06/28作者:孙少锋 刘凯旋来源: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点击量:1739176鹭风报1420期07版 副刊

   近日,第十六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初评结果揭晓,由福建省文旅厅、文物局主办,福建省博物院承办的《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百国百侨百物展》成功入围。

  展览开创性地使用3个“百”的策展理念,历时3年,从世界各地精选文物、侨批、文献资料300余件。“一封侨批就是一个故事”,此次特别展出侨批13件套,为展览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百”展览放异彩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侨华人。”为展现华侨华人热爱故土、无私奉献、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福建省博物院于2018年向泉州民间收藏家征集了3万余件侨批,经研究人员认真解读,精心选取了其中13件套用于本次展览。

  侨批,又称“银信”“番批”,是历史上华侨华人经由水客、侨批局等民间渠道,寄给国内亲人的书信、汇款票据等。由于侨批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华侨华人过往的生活经历,因而能全面反映侨乡和侨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情况。

  侨批一经展出,就吸引了一大批归国侨眷和中青年观众,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据介绍,展览勾起了归国侨眷们的回忆,他们动情地为现场观众作起了讲解,还有不少观众认出了展览中的家乡人,不约而同地向大家介绍,洋溢着自豪之情。“侨批主要集中在广东、海南和福建的闽南地区,有很多人还不太熟悉。此次作为展品展出,起到了对侨批的推广与宣传的效果。”福建博物院副院长张焕新透露,福建博物院还计划将展览推广到海外,届时侨批将受到更多海外人士的瞩目。


家国情怀寄尺素

  福建博物院此次展出了19世纪以来的侨批书信,勾勒出华侨群体的生命历程——

  有华人初到海外谋生的艰难。1898年12月,李种德到马来亚谋生,他在信中写到:“祖母、母亲二老大人下:儿现时在吡叻坡顺茂行中,微躯粗安,不须介意。况此际暂‘新客’,百凡生疏,未得微利,先借英良二贰元寄邱铜夏带回……”

  有父亲对儿女的谆谆教诲。1948年,一位身处印尼的父亲写下:“刻下正是汝兄弟用功求学之时,古人说‘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望汝专心求进,毋负余之所望,是祷。”

  有游子诉说对祖国的思念。在纽约的老华侨边守晨写到:“我待它(老手表)如宝贝一样珍藏,它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亲人对我的想念,也让我带着希冀的心去回望属于我们的过往岁月,尽管,岁月早已远去。”

  侨批故事里有华侨华人自强不息的拼搏之路,有对亲情绵亘的留恋难舍,更有海外侨胞报效祖国的一片赤子之心。

  1939年,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处于艰难时期,中国的海上港口几乎被完全封锁,滇缅公路成为抢运军事物资的生命线。华侨女教师白雪娇加入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瞒着父母报了名,临行前才给父母留下告别信,轰动一时。

        她写道:“亲爱的双亲,此去虽然千山万水,安危莫卜,是不免凄怆心酸。但是,以有用之躯,以有用之时间,消耗于安逸与无谓中,才更是令人哀惜不置的。因为生活就是斗争……自己能替祖国做点事,就觉得此是不曾辜负了。”

       “侨批是海外华侨华人与家人联系交流、带信带钱带物的特殊文献载体。其中,侨批书信所记载的信息是真实的、私密的,是未经雕琢的史信,被誉为中国‘20世纪的敦煌文书’。”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黄海清这样总结。


下载鹭风报1420期07版 副刊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