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新闻详情 < 返回
种子战争

发布时间:2021-01-01作者:张静波来源:选载自《华商周刊》点击量:8479鹭风报1495期07版 专题

       “我们国家能造航母,能造大飞机,为何不能研发出好菜种?”

       站在田间地头,北京新华社的一位记者被当地农民问得一脸蒙圈。

       抱恨的,又岂止田间地头。

07-2.jpg

斯瓦尔巴德全球种子金库

中国种业数十年之痛

       一头猪,能享受到的待遇是什么?身价3万,搭乘波音747专机,远渡重洋。企业董事长、政府领导亲自到机场,拉横幅迎接,待遇堪比超级大人物出访。

       三年前,发生在昆明长水机场的这一幕,折射出中国种业数十年之痛。而这,不过是每年降落在中国的上百架种猪专机中的一架而已。

       作为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中国的种猪却长期依赖进口,高峰时,一年进口2万头。2020年上半年,种猪进口量再次激增,以10591头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丹麦长白猪、英国大约克夏猪、美国杜洛克猪,世界三大猪种垄断了中国98%的市场,本土猪市场被挤占到只剩下2%。

       被挤占的何止是市场,更是整个中华猪种的存亡。

       上世纪80年代,本土猪还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角。如今,100多个本土猪种,31个濒临灭绝。以做回锅肉的四川成华猪为例,最危急时,当地一度“只剩五六十头”,比大熊猫还稀少。

       拥有9000年养猪史的大国,在外来猪种面前,溃不成军。对此,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清明痛心疾首:“猪种的灭绝是一场生态灾难。”

       猪,还只是这场“灾难”的冰山一角。除了种猪,我国的种鸡、种牛……甚至连北京烤鸭的种鸭,都依靠进口。

       几年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在上海浦江创新论坛上一语惊人:“如今,北京烤鸭99%都是英国樱桃谷鸭的鸭种。”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也曾忧心忡忡地表示:中国的祖代鸡,几乎全靠进口。

       在农作物的高端蔬菜领域,外国公司控制了50%以上的种子市场。西兰花、甜菜、青花菜等高端品种,洋种子占比更是超过80%。

       我们引以为豪的全国蔬菜生产大县——山东寿光,恰恰是洋种子的重灾区。从2000年开始,包括孟山都、先正达等在内的30多家国际种业巨头,纷纷涌入寿光。2008年高峰时,洋种子占据了寿光60%以上市场。

       卡脖子,都卡到我们饭碗里了!

       最痛心的是,我国本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许多如今吊打中国的洋品种,最早都是从中国传出去的。

       北京本地鸭1870年传入欧洲,当地人嫌太肥,没有流传开。上世纪50年代,英国农场主尼克森在一个叫樱桃谷的地方,经多年遗传实验、改良,进化出瘦肉型鸭,大受欢迎。

       90年代,这种叫樱桃谷鸭的品种,返销中国,打得本地鸭几乎绝迹。到今天,本地鸭只能在近郊看到几只,再也上不了餐桌。而英国樱桃谷公司,却成为全球最大的肉鸭公司,靠专利费赚得盆满钵满。

       英国大约克夏猪,因为长得快、省饲料、肥肉少,和丹麦长白、美国杜洛克一起,称霸中国市场。但其实,大约克夏猪的体内,也流淌着中国华南猪的基因。

       同样的例子,还有新西兰奇异果。一百多年前,一位新西兰老师从中国湖北带走了一粒猕猴桃种子,他回国后把种子交给了当地园艺专家,培育出味道更好的黄心猕猴桃,也就是奇异果。

       如今,奇异果不但统治全球1/3的市场,还返销中国,价格也比国产猕猴桃高10倍。

       你以为这就够痛心了?还有更痛心的。

07-1.jpg蔬菜基地

转基因技术

       1956年,一场罕见的虫灾席卷美国,给当地大豆带来灭顶之灾。危急关头,美国科学家在中国野生大豆中,找到抗病基因,成功渡过了危机。

       半个世纪后的2000年,美国孟山都公司组团到中国考察。临别前,中方送给对方一粒野生大豆种子。孟山都如获至宝,回去后,立刻用最尖端的技术,检测出高产和抗病基因。

       紧接着,孟山都通过转基因技术复制出这种大豆,并在全球101个国家和地区,抢注了64项专利,连给它提供了研究基种的中国也得交专利费。

       如今,美国成了全球大豆霸主,中国的大豆产业则几乎全军覆没:1995年之前,中国手握全球90%以上的野生大豆豆种,并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如今我国90%的大豆依赖进口。

       面对诸如上述“农夫与蛇”的故事,恨恨之余,更值得反思。

       中国手握丰富的生物资源,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很好地去开发、利用,这才让别人有了可趁之机。

       在孟山都之前,美国在1898年就盯上了中国的大豆。此后半个世纪,美国农业部先后数次派人到中国,每到一处,便拼命采集当地的大豆品种。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几乎没人关心这些流失的“国宝”。这些国人眼中的田间杂草,到了大洋彼岸却成为珍贵的育种材料。

       百年积累下来,美国已拥有2万份大豆材料,成为全球大豆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

       过去百年来,西方国家控制基因资源的动作不止于此。白羽肉鸡,这种如今统治世界的鸡种,最早起源于印度。19世纪被英国人带回,后来美国人加入,经过长达一个世纪的培育、杂交,最终形成优良基因,长得又快又大。

       当我们开始觉醒的时候,与西方巨大的技术代差已经形成。

       以猪种为例,当我们还在以体型、外貌来选育猪种时,对方已建起了种猪数据库。不少养猪场老总私下嘀咕:“育啥种,引几头猪是真的。”

       在一度被洋种子“先玉335”抢占了一半市场的东北,有玉米育种工作者自嘲:“搞什么育种,一个‘先玉335’就够了。”

       有种植户也说,“国外种子确实好”,别人不但品相好,还比国产种子多采一茬。

       放弃自主育种,大量依赖进口,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面对洋种子一再涨价,我们却无力还击。

       在蔬菜种子市场,进口的按粒卖,国产的论斤卖。荷兰甜椒品种“蔓迪”,更卖到每公斤18万元,堪比铂金。就这样,还经常抢不到。

       新华社一位记者曾赴山东、宁夏调研,结果被当地农民追问:“我们国家能造航母,能造大飞机,为何不能研发出好菜种,而要长期受制于美、日、韩等国?”


中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

       事实上,政府和产业界也一直在努力,并持续加码投入。

       早在2000年,国家就出台了《种子法》,后经2016年修订。农业农村部也在积极推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

       从2014年开始,农业农村部还会同有关部门,启动了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

       几年下来,122家试点单位取得种业成果5000多件,比试点前增长50%以上,并涌现出一大批企业科研领军人才。随着这些工程的推进,我国的生物育种能力获得极大的提高。

       截至目前,全国已遴选出180个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其中生猪98个,核心育种群达15万头,规模居世界第一;选育农作物品种4万多个,2018年作物品种权申请量4854件,居世界第一。

       此外,水稻、小麦等大宗作物,100%为我国自主选育品种。蔬菜种子自主研发比例,也提高至87%。

       在这个过程中,种子企业的竞争力显著提高,并逐步成为育种创新的主体。

       但与西方发达国家近百年的积累相比,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更严峻的是,我们面对的是实力和规模数千倍于自己的对手。

       “仅孟山都一家公司的研发实力,就足以匹敌整个中国!”有专家在对比中外种业后,曾这样唏嘘道。

       这并非危言耸听。上世纪90年代之前,孟山都对种子还没有兴趣,其留给世人的印象也只是敌敌畏和越南战争中投下的致命橙剂。

       但从1995年开始,短短三年,孟山都豪掷80亿美元,收购了至少10大型种子公司。其中,仅塞米尼斯一家,就提供了全球26%的蔬菜种子。

       《纽约时报》当时的评论是:“孟山都有效控制了全球种子产业。”

       高潮发生在2018年。那一年,全球最大的制药企业之一拜耳公司,通过收购孟山都,控制了全球25%的种子和农药市场。在此之前,陶氏和杜邦已合并,巴斯夫也接管了拜耳的种子业务,世界四大种子巨头横空出世。

       在2018年全球十大种业巨头营收排行榜上,中国本土企业仅有隆平高科一家入围,且其5.2亿美元的营收,不及孟山都的1/20。若不是中化集团2017年收购了四大巨头之一的先正达,中国几乎又要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地位。

       有人估算过,中国5800家左右本土种子企业,全部销售收入加起来,仅相当于孟山都一家。这几乎就是小舢板与航空母舰之间的对决。

       捉襟见肘之下,研发实力更是堪忧。中国前50强种子企业,研发总投入不到孟山都一家的1/7。投入少,技术自然不行。

       2012年,种业达人、曾任职于孟山都的刘石在赴美考察后曾感叹:“中国种业技术落后世界至少30年。”

       粮食,关乎一个国家的安全。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很多人不知道,这句话其实还有下半句:“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全人类。”

       历史反复证明:国家的兴衰与存亡,有时只在一粒种子之间。

       中国这些年,虽然一直坚守主粮安全这根红线,不曾发生过类似“惨剧”,但我们也时不时被人卡脖子,例如蔬菜。

       中国36%的进口蔬菜种子来自日本。每年春季,国内代理商早早把钱打给日方,对方却迟迟不发货,理由是:价格还没敲定,可能要涨价!

        难受?难受你也得忍着。“国内同品种的菜种又不行,你没得选择!”

       主粮形势也不容乐观。事实上,2002年至今,中国粮食进口量增长800%,成为全球第一粮食进口国。

       因此,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史无前例地将种子问题摆在了重要位置。会议提出,要加强种子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同时,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不是我们太重视,实在是这个问题太要命。芯片输了,顶多被人卡脖子。种子战争要是输了,那是要饿肚子的。



下载鹭风报1495期07版 专题
相关新闻

要闻| 侨乡动态| 专题| 海外侨讯| 人物| 副刊| 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