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发布时间:2022-06-03作者:文/林柏丞 蔡国烟 图/孙宾来源:华人头条 侨眼看集美点击量:14565鹭风报1564期03版 专题
徜徉在侨乡厦门市集美区,不经意间总能发现,街头巷尾里的红砖楼屋格外抢眼。这种建筑大致分为古朴清幽的闽南传统红砖民居和中西合璧的红砖洋楼。在这些如美人一般的红楼里,位于侨英街道东安社区后垵二里135号的后垵红楼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不仅精致瑰丽,解放战争时期还见证了楼主人掩护中共地下党甩掉敌特“尾巴”成功脱险,颇具传奇色彩。
东安红楼群 后垵红楼最美
据悉,东安村的张水曲、张文博、张利高等三位叔伯兄弟,都是早期在菲律宾经营布业的华侨。如今在村里,仍然保留着他们下南洋发家致富回乡建的洋楼群,闽南人称之为“番仔楼”,当地人也叫“东安红楼”。
这三座红楼分别建于1933年、1934年和1937年,比邻而居,每座建筑都雕梁画栋,各具特色。其中以张水曲的那座后垵红楼最为庞大且精美。红楼建于1933年,由张水曲的胞兄、菲律宾华侨张水群出资。
当年,张水群到菲律宾,人生地不熟,创业谋生异常艰苦,但是在他心底还是埋下了除了生存之外的另一颗希望种子——回馈家乡。在事业成功后,张水群将所得寄回家乡修建红楼,同时还捐建了东安小学。张水群先生曾感叹,正是教育水平有所欠缺,才老会出现窝里横的情况,他认为故乡的人民应该团结一致共渡难关。
闽南人常说,“爱拼才会赢”。这句话蕴含着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在张水群、张水曲等人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他们不忘故里扶持家乡的精神,折射着那个年代华侨的奋斗史,成为了现代中华儿女们的宝贵财富。
装饰繁复 自住兼用于调解
红楼坐东朝西,主楼为红砖三层建筑,平面呈“凸”字形,建筑总面宽12米,通进深17米。楼前为砖埕庭院,正中院门,院埕东、西两侧有后期加盖小平房,庭院连建筑总面宽17米,通进深32米。主楼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由中厅及两侧各三间房间组成,前有宽廊,正中为三边形外凸阳台,立有红蓝白彩色条纹水洗砂圆柱。厅内设寿屏,屏后有水泥楼梯。一层通常由身为乡贤的张水群、张水曲兄弟用于调解村中的人情世故而使用,可见他俩急公好义。
各层楼的平面布局基本相同,水泥楼板,三楼背部增加宽廊。楼顶前为露台,后有四面坡嘉庚瓦屋面,中间有楼梯间小门;楼顶正、背栏杆正中有复杂的三角形山头。百页窗上有钱纹、菱形纹及网格纹等传统纹样,精致又富有装饰性。
此楼采用大量灰塑装饰:外墙壁柱模仿古希腊建筑繁复的柱头装饰,山头饰有灰塑的狮子、翔鹰、兽首及卷曲花卉和“1933”字样,檐口下横梁大量装饰中、西式的人物、动物、花鸟等五彩灰塑图案,堆塑内容丰富,有群仙骑瑞兽和各种奇花异兽,还有横挎武装带及绑腿、腰插匣子枪的全副武装的军人。西式院门最为华丽,拱形的石构门框内装有一扇铁花门扇,门顶正、背两面雕饰的卷曲西洋花卉极为繁复,中心嵌入“禄”“福”二字,尖顶立有西洋宝瓶和双狮,此院门也代表着整座建筑的工艺水平和装饰风格。
深明大义 女主人掩护地下党
张水群、张水曲一家在远近十里八乡享有很高的威望,邻里经常会提及他们家宽宏大量、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事迹。红楼女主人——张水曲先生的妻子陈篾也有一段故事。
据地下党叶文川撰文忆述,1949年7月的一天,他担任地下党的交通员,从同安步行至集美向区工委报告敌情,途中遭遇两个国民党“便衣”特务尾随。为甩掉“尾巴”,他钻进芦苇丛,直奔远处村庄一幢三层的红楼,并躲了进去。红楼里,一位面容慈善的老妇问要找谁。凭借经验和阅历,叶文川认定她是位好人,便如实阐述原委。她安慰说:“你放心,在我家没事。”叶文川终于脱险,但由于急于赶路,所以不曾问过这位救命恩人的姓名,也不知道这红楼的具体位置。直到33年后,他偶然路过,才知道那里叫坂桥后垵,那红楼就是张水曲的后垵红楼,那位老妇就是张水曲的妻子陈篾,于是,他认陈篾为干妈,悉心赡养,尽孝送终。华侨眷属明大义,地下党知恩图报,此事遂成为一段佳话。
修旧如旧 让红楼“延年益寿”
后垵红楼和张水群宅是东安社区两座老侨房,一中一西,虽有残损破败,但难掩卓越气质。两楼穿越时代,记载着一代代东安人奋勇拼搏的创业历程,见证着华侨华人情系桑梓的赤子情怀。
80多年过去,后垵红楼在岁月的侵蚀下,也渐渐斑驳老化。2021年4月9日,厦门市文旅局召开全市文物保护工程文明施工暨安全工作现场会,会上明确集美区计划于2021年底完成包括红楼在内的28处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这次修缮主要以结构性修复为主,本着“不倒不漏不塌”的原则对房子进行加固翻新。
为了让古厝侨楼能够“延年益寿”,留住乡愁和记忆,集美区政府决定延用传统工艺修旧如旧。修哪,补哪,用什么材料,选什么工艺,这都要求施工单位一个个画清楚、写明白,并通过文物专家的评审认定。在修缮施工现场,随处可见上了年纪的老师傅,他们大多是祖传的手艺,不论是泥水工、木工、还是灰塑师傅,每人的手艺都至少经过了30年的打磨。古建筑工艺不仅在图纸上,也在他们的手里心间。搭、涂、叠、裁、卯、拼、贴、塑、漆……各种手法相辅相成,每一步都是中华建筑文明独特的技艺。
从去年开春至深秋,历时三季,张水群宅终于修缮完成,后垵红楼也进入修缮收尾阶段。透过工匠们的巧手,两栋侨楼的风采已完整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