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新闻详情 < 返回
华侨与辛亥革命

发布时间:2021-10-22作者:冯晓蔚来源:选载自《齐鲁春秋》点击量:7663鹭风报1534期03版 专题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辛亥革命110周年。海内外全体中华同胞共同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致力振兴中华的光辉业绩,发扬光大辛亥革命精神,对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广泛凝聚一切智慧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中国社会变革,开启了中华民族新的历史篇章。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传承和接续辛亥革命事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辛亥革命的伟大胜利和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都离不开海外侨胞的努力和奉献,离不开华侨华人的坚定支持。华侨对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正如孙中山所说:“此次推翻帝制,各埠华侨既捐巨资以为军费,而回国效命决死,以为党军模范者复踵相接。”孙中山还说过许多类似的话,其中流传最广的一句是:“华侨是革命之母。”


希望祖国强盛 支持革命组织

       在辛亥革命时期,华侨早已经遍布于世界五大洲。据中外一些学者估计,1902年至1908年的华侨人数达到700万至900万。他们有的因为在国内谋生非常困难,不得不到国外去找生路;有的被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分子拐骗和强迫到国外去充当契约劳工;有一部分人为了逃避国内政治灾祸,不得不到海外。

       清政府长期把华侨看作背弃祖宗的“天朝莠民”。经过千辛万苦才有点积蓄的华侨回到国内,又常常免不了遭受敲诈勒索,这使他们不免感到悲愤。华侨对侨居地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却遭受种种歧视和虐待,他们甚至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种族主义分子残酷的迫害、屠杀,许多地区排华暴行层出不穷。可是清朝统治者长期认为华侨“自弃王化”、“咎由自取”,听任他们由人凌虐宰割。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在列强侵略之下,已经岌岌不能自保,根本没有保护华侨的力量。

       由于这些原因,华侨迫切希望祖国强盛,并且有个良好的政府关心他们的疾苦,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同时,他们在国外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和思想,比较容易接受民主思想。华侨里面出了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首先是大力支持孙中山在海外创立的民主革命组织。

       孙中山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这是中国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首先参加兴中会的20多人都是华侨,包括工人宋居仁、李杞、侯艾泉和资本家孙眉、邓荫南、银行经理何宽等。兴中会以“振兴中华,挽救危局”为宗旨,这同华侨的爱国愿望完全符合,因此,得到许多爱国华侨的同情。1895 年春,兴中会在香港成立总部,得到了许多港澳同胞、华侨以及与华侨有联系的志士的热烈支持。不久日本和越南等地的华侨和中国留学生也建立了兴中会机构。

       当时美洲的洪门组织在华侨中有很大的影响,估计当地华侨百分之七八十加入了这个团体。孙中山为了争取洪门组织为革命效力,亲自参加这个组织,于1904年为它重订章程,规定一律称为致公堂,并且把兴中会的誓词当作致公堂的宗旨,鼓励致公堂也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

       1905年8月,兴中会同章太炎、蔡元培、陶成章等所组织的光复会以及黄兴所领导的华兴会等革命团体联合起来,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同盟会在南洋、欧洲、美洲等地都设有支部。它在国内因为环境的关系,不能进行公开活动,在国外华侨中却轰轰烈烈地开展工作,特别在华侨最多的南洋,工作进展更为迅速。它的南洋支部,最初设在新加坡晚晴园,后来迁移到马来西亚槟榔屿。

       “凡有华侨所到之地,几莫不有同盟会会员之足迹”,著名的爱国华侨陈嘉庚就是在新加坡参加同盟会的。有些华侨带着家人一同入会,还有些华侨特地回国来发展同盟会组织,同盟会在厦门的机构就是由华侨发起的,这些事实可以证明华侨是同盟会强有力的支柱。

03-1.jpg

孙中山题词:华侨为革命之母


不怕流血牺牲 英勇参加战斗

       华侨对辛亥革命另一个巨大贡献是英勇参加多次革命起义。

       从兴中会成立的第二年1895年到1911年武昌起义这16年中,孙中山直接间接发动了十多次武装起义。他对起义的策划,除了把会党和新军当作主要的联络对象,也把华侨当作骨干力量。

       1895年的广州起义是孙中山策划的第一次武装斗争。参加这次起义的有跟随他由檀香山回国的邓荫南、宋居仁、侯艾泉、夏百子等华侨。1900年10月的惠州起义是孙中山策划的第二次武装斗争,邓荫南、宋居仁、卢文泉等华侨也参加了。

       1907年孙中山到河内设立革命机构,在广东、广西、云南一连发动多次起义,这一系列起义都有不少南洋华侨参加。

       最壮烈的一次起义是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起义,也就是黄花岗之役,这是孙中山、黄兴、赵声等在槟榔屿策划的,得到华侨人力、财力、物力的巨大支持。许多华侨志士回国参加这次起义,仅从新加坡、槟榔屿等地回来的估计就不下500人。越南华侨以打石工人石锦泉为首,组织了敢死队回国;缅甸和荷属东印度等地的华侨也有回来参加的。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其中明确是华侨的有29人。工人占10多名,其余有职员、教师、记者、商人、传教士等。华侨各阶层几乎都有参加这次起义。

       黄花岗烈士事先都抱定牺牲的决心,有不少人还留有绝命书。例如新加坡印刷工人李炳辉在回国的时候写信给他的母亲,附有一首诗:“回头二十年前事,此日呱呱坠地时。惭愧劬劳恩未报,只缘报国误乌私。”

       他们作战都奋不顾身。例如吉隆坡华侨李晚扛举起义大旗,在队伍前头勇猛冲锋,终于牺牲。新加坡华侨李文楷,在巷战中打死了很多敌人,自己身中数枪,坚持奋勇杀敌,一直到战死。

       不幸被捕的烈士,在审讯中和临刑的时候都表现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例如河内华侨罗联在作战的时候被捕,对探监的族弟说:“我决心舍生取义,希望弟弟们继承我的遗志。”水师提督李准亲自审讯他,他始终不屈服,在刑场还高呼“中国非革命不能救亡! ”

       这些烈士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是全体爱国华侨的光荣!

       1911年10 月10日武昌起义的枪声一响,华侨也纷纷回国参加各地的武装起义,组成北伐队、炸弹队、总统宪兵队等。


创办革命报刊 抨击保皇谬论

       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舆论,革命的诞生总要伴随一场大喊大叫,宣传革命的道理。在这方面,华侨对辛亥革命也有重大的贡献。

       华侨虽然早就渴望祖国富强,但是他们同过去国内许多爱国志士一样,在摸索救国道路的初期,只有朦胧的认识,并不是一开始就看清楚民主革命这条道路的。而且最初华侨和国内老百姓一样,大都受着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总希望有个“好皇帝”,所以听到孙中山要推翻帝制,很多人“掩耳惊走”,认为“大逆不道”,甚至把他看作“洪水猛兽”。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革命活动,更非重视宣传工作不可,而出资创办报刊来宣传革命道理的绝大部分就是华侨。

       戊戌政变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也在华侨中进行活动,于1899年在加拿大首创保皇会,主张拥戴光绪皇帝实行君主立宪。他们的“改良主义”对当时华侨中一部分上层人士很有吸引力,向华侨募捐到了不少钱,成为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的一个障碍。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派在各地华侨的赞助之下,也纷纷创办报刊,一时海外的革命报刊真像是“雨后春笋”。

       参加同盟会的华侨还纷纷办起“阅书报社”,如新加坡的同德书报社、槟榔屿的槟城阅书报社、马来西亚霹雳的益智书报社、缅甸的觉民阅书报社、古巴的三民阅书报社等。仅荷属东印度的阅书报社就有40多个,缅甸也有10多个。这些阅书报社在宣传民主革命方面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民主革命派经过同保皇党在报刊上激烈交锋,终于占了压倒性的优势。本来支持保皇党的人很多转而同情同盟会,连梁启超后来也称“以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这一场理论上的激战关系到革命的成败,它的主要战场虽然不在国内,而在华侨众多的海外,但对国内民主革命运动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1911年8月5日,清朝最大的军舰“海圻”号访问古巴,当地三民阅书报社等侨团乘机向舰上官兵宣传,鼓动他们参加革命,感动了不少人。“海圻”号返航抵达上海,舰上官兵响应武昌起义,也参加到革命的行列中来。

03-2.jpg1911年12月16日,孙中山途经新加坡,与陈嘉庚会晤

踊跃捐助经费 开展革命活动

       华侨在经济上支持祖国革命的功绩更加突出。历次起义的枪支、弹药购买费,起义士兵的伙食费,平时革命组织的活动费,创办报刊等宣传费,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袖奔走各地的旅费和生活费等等,绝大部分是华侨供应的。孙中山回忆他领导起义的历史也说:“其慷慨助饷,多为华侨。”

       孙中山创办兴中会的时候,在经济上就是完全靠华侨支持的。跟随孙中山回国起义的邓荫南,把他在檀香山的商店、农场全部出卖,用来充当起义军费。

       孙中山从1895 年起在广东、广西、云南发动的一系列起义,每次军费都得到华侨的支持。 

       武昌起义一开始,华侨为革命捐款更加踊跃。广东、福建、云南、上海等地在光复中都得到华侨捐款支援。据当时广东省财政司收支总册报告,从1911年11月9日到1912年5月底这半年中,华侨支持广东光复和革命政权的捐款和借款就共达175.8万多元。

       孙中山在南京担任临时大总统的时候,财政非常困难,也得到华侨捐款援助。据陈宗山在《南洋华侨革命史略》中说:辛亥一岁中,南洋华侨所输于革命之资,可达五六百万元。

下载鹭风报1534期03版 专题
相关新闻

要闻| 侨乡动态| 专题| 海外侨讯| 人物| 副刊| 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