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发布时间:2022-06-10作者:吴俊莹 蔡国烟来源:华人头条点击量:14571鹭风报1565期04版 专题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富含浪漫色彩,其中一首《南风歌》写道:“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诗句浪漫,意象很美,情思复杂。
在集美学村中,就有一座侨楼蕴含着这句古诗的美——南薰楼。“南薰”二字,是陈嘉庚先生起的,“薰”字有清香芬芳之意,用在教学楼中,“薰”字更是表达了书香浓厚之意,寄寓着陈嘉庚先生“教育立国,科学兴国”的伟大理想;南薰楼的建筑设计,更蕴含着陈嘉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热情。
诗一般美的楼名 寄托着远大抱负
常说的嘉庚建筑,分为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两片。集美学村部分又包括尚忠楼群、允恭楼群、南侨楼群、南薰楼群等17幢建筑。南薰楼群是指南薰、延平、黎明、道南四座楼,坐落于集美鳌园路19号和27号。在集美学村的历史风貌建筑中,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立面装饰,南薰楼群是最具代表性的。作为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早期建筑,南薰楼群是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
南薰楼建成于1959年,作为集美中学教学楼,距今已过花甲。它由一座15层的主楼,以及两座6层翼楼组成,是当时厦门乃至福建的第一高楼。总体呈Y字形,远远望去,像是一座灯塔。据说,以前出海渔民迷失方向时,看到这座高楼,便可以顺利返航。
当年集美经济不发达,民智不开,民心不齐,陈嘉庚先生便有“慨祖国之陵夷,悯故乡之哄斗”的乡愁, 他提出“以为改进国家社会,舍教育莫为功”,便从南洋回国办学校,用先进的知识和教育陶冶国民,教化族人,以“解吾民之愠”,使社会祥和,让和气“埠吾民之财”,用知识富民强国。
可见,南薰楼不仅仅含有南国书香的浪漫,更寄托着陈嘉庚先生利用教育解百姓贫穷落后之困的远大理想。嘉庚先生的家国情怀,跃然体现在这座高楼上。
闽南屋顶西式楼身 远惊挺拔近叹精美
南薰楼群为典型的嘉庚式建筑,它比西方建筑要精致许多,而嘉庚式建筑比起西方简单的砖石建筑,多了许多精致的装饰。南薰楼依东高西低地势,以一楼两地平创新而建,远看挺拔雄伟,近观精湛美观。主楼高15层,白花岗岩清水墙面,自六层两侧面上逐层缩进为露台,中座高耸,顶层为一座风亭。主楼七层后部辟露台,两翼楼以60°夹角与主楼相连接。东翼四层,西翼五层,梁柱式前廊,最上层前后都辟露台。后露台与主楼的后露台相接,形成自东至西长廊,似大楼的美丽裙带。两侧端为角楼,上面建八角亭。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柱头和挑梁等彩绘泥塑装饰,色彩艳丽,图案精美,使中西合璧的南薰楼更加壮丽。
1985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问厦门时,在集美中学里见到南薰楼,大为赞叹:“我走过世界很多地方,还没有见过如此美丽的学校。”
一晃六十多年过去,即便历经风吹雨打,南薰楼依然经典不朽,经常出现在厦门、集美的影视背景里。清爽咸湿的海风拂过,她优美的身影撩拨着游人的心绪,深深打动了我们。
被称为世界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说:“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南薰楼与西方建筑最大的区别在于屋顶。它整体造型呈现出闽南式屋顶,中华亭榭镇峰,西洋式屋身,南洋建筑的拼花、细作、线脚等。这种设计理念,表达了陈嘉庚先生追求祖国强盛、超越西方强国的崇高理想和为之奋斗的壮志。
陈嘉庚抱病现场督建 独创实用的设计工艺
南薰楼1955年动工兴建,1959年落成。其间,因建设资金短缺,陈嘉庚又患致命重疴,工程曾中途停建。他运筹帷幄,使南薰楼得以复工续建。疾病使陈嘉庚右眼失明,伤口无法愈合。然而陈嘉庚不听医生劝阻,强忍病痛,离开医院,从北京回集美督导巡视南薰楼等建设。陈嘉庚的坚毅执着,终使他38年前的规划变为现实。南薰楼也成了陈嘉庚亲自督建落成的最后一座校舍,意义非凡。
从南薰楼的建造过程,也能体会到陈嘉庚先生长于勤俭和勇于创新。在南薰楼建造的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钢铁工业不发达,钢筋紧缺。陈嘉庚先生为了节约钢材,首创了以竹筋代钢筋的工艺。即原来建造中所需的三根钢筋中,抽出一根,用竹筋替代。此后在南薰楼的大维修中,也没有发现因竹筋的使用影响楼房的坚固性。
建造南薰楼之初,困扰陈嘉庚先生的不仅是钢材的短缺,还有地势的困扰。集美学村处“七星坠地”的丘陵地带,建南薰楼,照惯例应先将其中一星的小山头平整成平地再开建。可在靠手挖肩挑的年代,削山头为平地,不但浪费土地,还要多投入大量的劳力和资金。
但种种困难并没有阻挡陈嘉庚先生建起南薰楼的决心。他因地制宜,采用东翼单独一地平,主楼与西翼同一地平的设计,创造了一楼两地平——东翼四层、西翼五层的建筑格局。这种不畏艰难的毅力,让南薰楼成功建成。
书香熏陶乡人 黎明争超外强
与南薰楼相邻的黎明楼,同样为嘉庚式建筑,但是建筑细节和使用功能与南薰楼有着不同之处。据悉,黎明楼是南薰楼的配套建筑,当时南薰楼为教学楼,黎明楼为宿舍楼。清晨钟响、公鸡鸣叫之时,学生们就应该起床读书了。这个楼名,寄托了陈嘉庚先生敦促学生们刻苦学习,以报效家国的愿望。
走在南薰、黎明楼间的石板路上,一股浓浓的人文气息扑鼻而来。曾有散文诗《集美十二时辰》写道:“清晨5点至7点,卯时;坐在南薰楼下,听着朗朗读书声,感受百年学村沉甸甸的底蕴。”
“民心不死,国脉尚存,以四万万之民族,决无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终有贯彻目的之一日。”这是陈嘉庚企盼中华民族赶超西方、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强不息思想的深情表白,也是他主持兴建南薰、黎明等教学楼的初心。
如今的南薰楼群,依然焕发着“爱国、爱乡、开放、创新”的嘉庚建筑理念。许许多多集美的学生在这里勤奋学习,茁壮成长。也正因为许许多多华侨华人爱国爱乡,兴办教育,改善了家乡的学习条件。他们,为助力祖国超越外强,培养一代又一代人才,倾注了巨大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