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发布时间:2022-03-18作者:郑鹏飞来源:选载自《远川》点击量:15034鹭风报1553期05版 专题
3月8日,最后一批中国留学生完成了从乌克兰火线城市苏梅的撤出,这也意味着在俄乌爆发冲突之后,在乌所有中国人都已经撤离了乌克兰的危险区域。
久居和平的我们,可能已经难以知晓战争阴霾下的生活状态,以及因为战火而不得不颠沛撤离的仓皇。
敖德萨的王同学:“一定把猫送走我再撤离”
对于留守还是撤离,其实最开始没有想得非常彻底(因为我的硕士学位证书还在认证当中),但最后我还是选择第一批离开了乌克兰。
而在撤侨指令发出之前,我能做的就是准备和等待。
我所在的城市是号称“黑海明珠”的敖德萨,位于乌克兰南部,不在战争的最前线。再加上我实际上已经毕业了,所以战争刚开始的时候,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早上起床还去大街上看了一圈。
这时我就发现,大街上的人比平时多了很多。银行,药店、超市门前都在排队,人们开始囤积一些必要的物资。战争的氛围开始显现了。
有备无患,我也收集了一些物资,其中最重要的是饮用水。这是因为乌克兰当地人告诉我,自来水不适合饮用,不过好在家附近会有免费或收费的接水点能够提供补给。
后来俄乌战事逐渐焦灼,大使馆、领事馆陆续发布公告,通知夜间的7点开始不要外出,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人身安全问题。
另外乌克兰当局也公告说,听到防空警报要赶紧到临近防空洞进行避难。不过因为敖德萨局势相对稳定,再加上当地人对待疫情的漠视,我还是没有选择去防空洞(尤其担心被感染之后,影响回国事宜)。
于是我就一直留守在了家里,还把床挪到了远离窗户的地方,以防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敲碎玻璃带来伤害。
在我离开之前,敖德萨大体都保持着宁静。我和身边的朋友一共就只听到了两次炮声,另外就是我在群里看到了一个军事设施被炸后浓烟滚滚的视频。
这个地方就在敖德萨汽车站旁边,不过我自己因为害怕出事,就没有去亲自目睹。相比起现实中的相对安宁,我的社交媒体则要热闹得多。
在冲突刚刚开始的那天,我一醒来就发现我手机里全是新消息的红点。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人给我发信息,我只能一一告知,我没事,很安全之类的话。
在战争爆发之后,因为敖德萨有我们的领事馆,所以在比较早的时候,就建起了一个五百人左右的留学生群,第一时间就可以发布消息。
等到了2月28号的时候,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和学生会主席发布了撤侨的指令,给的时间也非常紧,上午的11点发布了消息,下午2点就要出发。
在这段时候,我的行李都是收拾好的。但是我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没有解决,那就是我帮朋友一直照顾着两只猫咪,必须为它们找到下家才可以撤离。我不可能把猫放养到野外,然后一走了之。
我尝试找了宠物寄养,但是除了药店、超市、银行之外,其他商店很少有开门的;想要找其他留学生,但是也都在相继收拾行李准备撤离。
最后我在小红书上,收到了一个中乌混血的网友的私信,说自己的妈妈就住在敖德萨,愿意帮忙养我的两只猫。于是我就赶紧要来了联系方式,打完电话之后,对面给我的印象还不错。
于是我就赶紧花了一千多块钱,买了给猫的吃穿用度的物品,一并送了过去。走前我还留下了一些钱。把猫安顿好了之后,我这才安下心来开始撤离。
撤离:从乌克兰到罗马尼亚
在送完猫之后,其实距离撤离的时间已经不到两个小时了。但是当我再回到家,站在房间里面,不知道怎么突然一股复杂的情感突然涌了上来,我想一定要把屋子收拾得非常干净我再走。
在清理干净之后,我认识的两个朋友已经到了领事馆。这时候他们还没见到我人,就火急火燎地催我说,赶紧来!要不来真的赶不上车了!
接着我就赶紧在路边打车,此时Uber已经停运了,朋友告诉我使用另一个打车软件Bolt。平时这个距离也就70格里夫纳左右(人民币约15元),而那时已经涨到了300格里夫纳(人民币约70元)。
来到领事馆门口的时候,看到有很多乌克兰的人员持枪守卫。推开大门进入领事馆的大厅,就发现了好多好多的中国人。之后我们就开始排队,按着序号登上了一共8辆大巴。
每个车上都配备了一名武警,行驶在路上的时候,大巴的前后也都有乌克兰的警方负责开路,一直护送我们到了摩尔多瓦的边境。
一路上,必要的路口都设有检查站,有持枪的军人在例行检查,偶尔也会看到坦克装甲车;重要路段则能看到清晰可见的战壕,有乌克兰的军队驻守,就和影视战争片还有新闻报道画面一样。
在入境摩尔多瓦的过程中,因为来自各个国家的难民实在太多了,所以我们一直排了8个钟头才完成了过境。之后我们的大巴又开了很长的时间,最终抵达了罗马尼亚。
我们在罗马尼亚住的是一个四星级的酒店,不过因为还有不少国际友人需要入住,所以综合下来房间就比较紧张,一般都是两三个人一起住一个房间。
在这期间,我们还做了一次核酸检测。如果测试是阴性,我们的国航就会发来一个带有链接的信息,可以选择飞回杭州或者是郑州。
我选择了飞回杭州,价格是不到1.8万元。买完票的第二天,我们一大早就在酒店楼下集合,乘坐大使馆安排的大巴抵达了首都的奥托佩尼国际机场,坐上了首批回到祖国的国航航班。
回到祖国的国航航班
回想:乌克兰掠影浮光
之所以来乌克兰读一个商科的硕士,一方面是我想逃避就业的压力,另外一方面我也是从高中开始就在学习俄语,不想把这门语言给荒废了。
在敖德萨,还有不少留学生来这里是学习艺术的。这里有敖德萨国立音乐学院,美声和钢琴专业都不错。另外还有个师范大学,艺术专业的学费比国立音乐学院还会便宜个1/3。
只不过在2019年乌克兰出台了语言法之后,中国的留学生开始有了减少的迹象。因为这个法律削去了俄语的通用语言地位,教学课本和授课语言都必须用乌克兰语来进行。
这其实也反映他们整个大环境,正在去俄罗斯化。
而在这其中,乌克兰西部也表现得更加明显。我对在乌克兰西部城市利沃夫的一段经历,印象尤为深刻。
当时我在商场里的一家多米诺披萨点餐,我用的是俄语,结果店员告知不能讲俄语。我问他为什么?他只是回应说不可以,最后我只能用英语点了餐。当然这只是个例,乌克兰人民大部分还是很友好的。
而在敖德萨,大部分人还是在讲俄语。有时候有人和我讲乌克兰语,只要我用俄语回答,他们也都会切换到俄语来交流,毕竟体谅我是外国人。
在乌克兰生活下来,我个人感觉就和在国内的三、四线城市差不多。虽然当地人的平均工资确实很低,只有人民币两三千元这样。
尽管如此,相比于喜欢存钱的亚洲人,乌克兰人民还是和西方人一样,更热衷于享受当下的生活。
为了谋求生计,也会有相对贫穷的乌克兰女孩,选择从事法律框架外的工作(例如代孕行业)。这个行业在欧洲媒体的视野内,也同样是比较热门的新闻选题。
而随着代孕需求的增加,以及乌克兰当局的关注,这个行业的法律条款也正在逐渐地完善。现在无论是链条中的哪一方,都能得到法律一定的保障。
同样是出于对改善生活的考虑,很多乌克兰人也都很想加入欧盟。虽然乌克兰现在还没有成为欧盟成员,但乌克兰不少政府机关门口,除了会悬挂本地旗帜和国旗之外,基本上都还会竖立着欧盟的旗帜。
可以说,乌克兰人对于欧盟的情感,就类似于一种执念吧。
基辅的李同学:“战争下,平民是最可怜的”
在逃难之前,我在乌克兰首都基辅读书,专业是俄语语言学方向。虽然有所预期,但是战争突然爆发,还是让我们感觉非常意外。那天早上五点钟我们突然被炮弹爆炸声吵醒,而后战争就这么开始了。
好在我们已经提前准备了食物,闭门不出的前提下生活照常继续。只不过窗外不时的枪声和炮声还在提醒我们,战争就真实地存在在我们身边。
战争之后,周围的乌克兰同学,都非常的义愤填膺。而我们中国人大多关心的,就是撤侨这件事了。
我们最终做出撤离的决定,是在俄乌第一次谈判之后。
在2月28号的中午,我们当时感觉谈判的气氛非常不对劲,觉得事态还会继续恶化,于是我的几个叔叔就开始策划撤离基辅的路线。
而最终摆在我们面前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从摩尔多瓦出境,然后再进入罗马尼亚。在当时,从基辅到摩尔多瓦是最快的撤离路线,我们中国大使馆从基辅撤侨也选择了这条路线。
我运气比较好,之前在乌克兰已经买了车,撤离当天无论什么时段选择离开,都能和朋友结伴同行。在撤离的时候,我们也没有遭遇太大的困难。
不过我们还是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在车子快开到文尼察的时候,有一枚炮弹从车顶上方呼啸着飞了过去。具体离车有多近我也不知道,没间隔多久炮弹就炸了,旋即照亮了夜晚的整个天空。
撤离的路上人非常多,很多乌克兰人都涌进了摩尔多瓦,不过好在秩序依然存在。我们进入摩尔多瓦之后,就发现在这里停顿非常昂贵,我们在90欧元一天的酒店住了近一周之后就无力承担了。
于是我们决定入境罗马尼亚,因为那里有更广袤的土地,有更强的收容能力,无论租房还是生活都会更加便宜。
因为同行的叔叔是安徽人,也和在罗马尼亚的安徽商会取得了联系,所以我们来到罗马尼亚之后,就受到了安徽商会吴会长等人的热心招待。我们在中餐馆饱餐了一顿,这算是逃难之后吃的第一顿中餐。
战争创伤
只不过战争还是会给我们留下一点后遗症。
我现在基本每天三点左右,就开始断断续续地醒了。只要听到破空声,或者类似爆竹的声音,我的心也会一下就提到嗓子眼,担心是炮弹爆炸或是枪声。
而就在前两天,我们学校还发布讣告,因为数学学院的一个乌克兰女孩去世了。战争之后,或许是想和城市共存亡,她一直都留守在前线城市哈尔科夫。
这个女孩是公认的天才,她曾经拿过欧洲奥林匹克竞赛的冠军。而且她家里条件并不好,也就只有这一个孩子。在战争下,普通平民真的是最可怜的。
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事件之后,我从来没有这么真心地希望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