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新闻详情 < 返回
侨史掠影:厦门华侨大厦65年的历史变迁

发布时间:2024-08-16作者:王起鹍来源:点击量:3196鹭风报1674期03版 专题

03-8.JPG建筑透视图

03-11.JPG于1959年落成

03-2.JPG华侨大厦改建加层

03-3.JPG1989年新侨酒店营业

03-1.JPG1959年11月《鹭风报》对华侨大厦兴建的报道

03-10.JPG开业典礼


       1950年,厦门市侨联成立时,设在中山路20号楼下的办公场所面积只有20多平方米,远不能适应会务发展的需要。

       1952年市侨联迁至海后路大千旅社旧址三楼办公,办公和活动场所比较宽敞。1956年由于外贸局需要,市侨联再度迁址,在大中路3号办公,共享一二两层楼,没有活动场所,一些大型活动无法开展,迫切需要自建场所。

       1956年由颜西岳、汪万新、陈应龙、陈影鹤、陈清安等人发起筹资兴建市侨联会所,先后有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115人共捐资人民币15万元,于1958年选择中山路与民国路(现新华路)交叉处建侨联会所,并着手进行拆迁工作。

      之后市华侨服务社也准备建新楼,由于都是做华侨接待工作,市侨联就与华侨服务社一起合建“华侨大厦”一期工程。

       今年3月份我去香港,还见到当年捐资者王源兴的女儿王穗英和苏秀荣的儿子苏仲麟。

       华侨大厦是幢五层大楼。全部工程分两期进行,首期工程在1959年2月间施工,建筑面积达4100多平方米,内外墙都是用花岗石砌筑,楼板、屋面是钢筋混凝士,坚固耐用,雄伟美观。内有大小客房60多间和宽大舒适的门厅、礼堂、餐厅、会客室、会议室,还有广阔的天台可作露天舞会场所。该大厦是由集美学校建筑部负责施工,建筑队驻扎在华侨博物院附近。

       至1959年11月,工程进入砌筑第五层和内部修饰工作阶段,当时工地约有200多位工人,日夜工作,为早日建成这座“华侨之家”,迎接1960年的来临。

       华侨大厦落成之后,二楼(包括大厅)归厦门市侨联使用,其余交华侨服务社经营。

       “华侨大厦”二期工程于1962年兴建,市侨联也投入部分资金和设备。

       改革开放初期,华侨大厦二楼除了专门做为接待海外侨胞的场所之外,还与移居香港的厦门侨联委员合作设立香港买单、厦门提货的业务,方便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亲友,把免税的电视机、摩托车、三用机、电风扇、电冰箱等,在香港买单,到厦门华侨大厦提货。

       1986年1月,香港集友银行厦门分行正式入驻华侨大厦二楼,是首批进驻福建、扎根厦门经济特区的外资银行分行,也是集友银行在内地设立的首家机构。

       1986年4月,国务院侨办批复厦门市政府的报告,决定将“华侨大厦”一期工程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归市侨联所有,用作市侨联办公和接待用房。1986年底正式办理移交。

       1987年10月,“华侨大厦”与香港厦铃有限公司合作加层扩建,开办“新侨酒店”,于1989年12月开始营业。

       市侨联提供原有房屋3600多平方米、香港厦铃有限公司负责筹集200多万元美金,用于抗震加固、加层装饰购置设备。

       改建后,这是一间中等规模,设备齐全的三星级旅馆。它为侨胞、台胞和港澳同胞提供舒适的住处,为侨联开展联络工作提供基地。新侨酒店于1989年底开业,市侨联仍在里面办公。新侨酒店这家三星级涉外宾馆,拥有客房97间,床位163张;中餐厅396平米(3个包间2个大厅)。

       自2003年1月至2024年1月,市侨联将收回的华侨大厦(新侨酒店)出租给厦门东华晟贸易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金后酒店”经营使用。

       2024年3月,酒店经过公开招标,已经与中标方签订出租协议,并开始装修。

03-4.jpg2024年3月,酒店开始装修

03-7.JPG华侨大厦一期捐建芳名录

03-6.JPG海后路大千旅社旧址

03-5.JPG春光酒店


下载鹭风报1674期03版 专题
相关新闻

要闻| 侨乡动态| 专题| 海外侨讯| 人物| 副刊| 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