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发布时间:2020-11-20作者:王起鹍点击量:9078鹭风报1489期04版 专题
——纪念厦门市侨联成立七十周年暨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成立四十周年
厦门是陈嘉庚先生的故乡,他的爱国精神从厦门扬名天下。在陈嘉庚精神的指引下,无数海外华侨回乡奉献,回报祖国……
厦门很小,仍是福建藉华侨出入国的主要门户和重要侨乡,云集着无数归侨精英,70年前,厦门就有来自6个国家的归侨组织。
厦门是全国最早成立侨联组织的城市,“厦门市归侨联合会”是伴随着华侨频频回国参加革命和建设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归侨之家。
成立厦门市侨联
70年前,由马来亚、菲律宾、印尼、缅甸、越南、泰国六国归侨组织和华侨学生推选各自代表,于1949年12月成立了以林惠祥为主任的“厦门归侨联合会”筹委会,1950年1月23日筹委会召开会议欢迎参加开国大典后回到集美的陈嘉庚先生。
根据侨联的工作需要,为协助办理有关华侨事务,印尼、马来亚、菲律宾、越南、泰国、缅甸等各属归侨分会先后成立,直属厦门华侨联合会。而厦门侨联缅甸分会是1950年9月12日成立,执委由邵庚、杨涵秋、黄清华、陈德润、高克伟、吴黎群、白兰芳、黄培垣、黄文富、陈速、邱廑兢等十一人组成。监委有陈廷䇝、陈清波、王其华等三人。厦门华侨联合会设在中山路工商联合会楼下。而缅甸分会设在海后路11号。
1950年8月,筹备工作基本就绪,召开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厦门市侨联。厦门市侨联在共和国史上迈进第一步,带领广大归侨侨眷,和共和国一起度过了不平凡的70年。
在厦门读书和工作过的除了印尼、马来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等许许多多侨胞之外,也有庄银安、曾广庇、张永福、徐赞周、徐四民、陈福顺、陈伯甫、张基良、曾冠英、陈尊法等缅甸侨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回国观光的侨胞日益增多,除了印尼、新加坡、马来亚华侨组织观光团回国参访之外,缅甸华侨自1951年至1956年先后组织了七批观光团回国参加国庆节观礼,或到祖国各地参观考察。刚成立不久的厦门市侨联的接待工作也随之增加,而且来厦门的多数华侨都想到集美拜访陈嘉庚先生,陈嘉庚自然也把侨联接待的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总是热情接待来访的各国侨胞,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介绍祖国的建设情况,解释有关侨务政策,热心支持他们在家乡所办的教育文化,卫生及其他福利事业,甚至亲自带他们参观集美学村,帮助他们解决和反映有关问题。
1951年9月20日,第一批缅甸华侨回国观光团起程,前往祖国参加北京国庆节观礼。由团长杨老清,副团长陈步墀、饶伯勋率领,团员有:邱登富、王一芒、林福将、白少民、陈兴邦、陈秀莲、张金水、白三江、黄伟立、郑碧贞、陈开春、陈连兴、戴塔星、郑振汉、欧阳霞、邱月英、曾国发、林锡祯、朱廉我等。他们乘专机先抵香港,经过深圳入境,取道广州北上。
同日乘坐专机的还有缅甸人民团体赴华观礼代表团一行七人(系缅甸进步人士应我国人民团体邀请参加“十 一”国庆节观礼)。该团由团长德钦歌杜迈(缅名作家)率领;在北京期间,杨老清、陈步墀、陈秀莲等三人还应邀列席全国政协第三次会议。
陈嘉庚(左三)向缅甸观光团团长陈福顺(左一)、印尼观光团团长司徒赞(右一)介绍集美校舍
缅甸侨胞的思乡情谊
1949年10月2日﹐在新中国宣布成立次日﹐徐四民(厦门籍)召集缅甸爱国华侨云集仰光﹐升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这是全世界非社会主义国家里﹐升起的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1949年﹐35岁的徐四民被邀请出席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担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历任第一至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香港《镜报》月刊创办人。香港回归前任港事顾问、香港特区预委会及筹委会委员及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1997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发大紫荆勋章。
1952年7月中旬,第二批缅甸华侨观光团共30多人,在徐四民团长的率领下,兴高采烈地回到集美,受到陈嘉庚先生的热情接待,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大家渴望着听到陈嘉庚先生报告新中国的佳音。7月29日观光团回到仰光之后,由缅甸华商商会、厦门公会、华侨兴商总会等三大团体召开欢迎观光团胜利回缅大会,徐四民团长和陈伯甫、黄茂隆、李侨生、周颖如、骆汉滨、郭锦山、赵宣扬等几位团员,从不同的身份和各自不同的角度,把在祖国亲身体验到的真实情况,做了生动的报告。他们虽然不是演说家,但是由于祖国给予他们的印象太深了,他们受了祖国新生事物的感动和鼓舞,所以他们很从容自然地把内心的感情用语言滔滔不绝地表达出来,令人听了舒适愉快,仿佛置身于伟大祖国的怀抱。大会在“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中结束。
1952年9月25日,以陈福顺为团长、李国华为副团长的第三批(37人)缅甸回国观光团带着缅甸广大华侨的爱国热情离开缅甸,回国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国庆盛典后,与印尼、印度、朝鲜华侨回国观光团,及马来亚,泰国归侨代表团共120多人、经历80天,经过14个省份,参观了15个大小城市,之后他们分别回到自己的家乡。11月中旬陈福顺一行回到厦门后,在市侨联主席林采之的陪同下,乘坐专轮从厦门到集美游览,受到了陈嘉庚先生的热情接待,陈嘉庚亲自带领团员们参观集美学校,新的建筑和新的人文风貌给观光团留下说不尽的兴奋和愉快,也让他们带去了祖国政府和人民对海外侨胞的关怀和热爱。
陈福顺祖籍厦门,集美商科学校毕业,1925年跟随陈嘉庚赴缅,在陈嘉庚创办的公司任职,曾参与创办南洋中学和仰光集美学校,1971年回国定居北京,先后任中国侨联常委、致公党中央委员。他说:祖国三年来,在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英明的领导下,各方面的战线上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全国各民族,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空前的团结,一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这将给我们无限的欢欣鼓舞。
1954年7月8日-14日,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侨务工作(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和各地区的侨务机关负责人,及国外华侨著名人士。缅甸归侨出席者有陈水成、陈倚石、杨章熹、陈兴邦、邱廑兢等五人参加。
这次会议还选出了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华侨代表三十人,其中缅甸华侨代表一席为徐四民先生(注:由缅华各界代表人士协商提名,我国驻缅甸大使馆认可产生)。
60年代初和70年代中期,由于东南亚一些国家采取反华、排华政策,厦门市侨联积极协助政府做好难民的接侨、安置工作,那些年月共有6800多名华侨学生被安排在集美侨校学习,3500多名归侨、难侨被安置在厦门市华侨农场、工厂等企事业单位工作,其中包括许多缅甸归侨……
1977年,邓小平“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的论述,使归侨人生发生了重大转变。厦门侨联深刻领会到邓小平同志的侨务思想,带领全市归侨侨眷积极发挥侨的资源丰富的优势,凭借自己的经验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引资引智,促进厦门市在经贸、科教等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利用海外关系感恩回报祖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陈福顺、肖岗、粟秀玉、肖永吉、陈伯甫、曾冠英、冯励冬、周雅宝、张基良、陈尊法等许多缅甸华侨先后回到祖国,遍布于各行各业,为国争光,贡献良多。
归侨侨眷盼祖国繁荣富强
厦门市侨联成立至今,先后有缅甸归侨白三江、陈德润、丘廑兢、陈水成、肖永吉、王起鹍等担任厦门市侨联副主席,王德贤担任第十五届厦门市侨联主席。
厦门市侨联在陈嘉庚爱国主义思想激励下,并在历任侨联主席黄天锡、林采之、颜西岳、陈联合、王德贤、潘少銮等人的领导下,团结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兴办教育、公益事业,创办企业、发展生产、安置归侨侨眷就业,扶持家乡建设蔚然成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市侨联带领各属归侨联谊会,“以侨引侨、以侨引外、以侨引台”起到重要作用,发挥海外关系众多的优势,始终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牵线搭桥,为厦门特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厦门虽小,改革开放初期,仍有侨眷30多万人、归侨2万,他们联系着海外75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万乡亲。
根据厦门“侨”的特点,按不同侨居国组织“归侨联谊会”,并以此为载体开展活动,既是侨联工作的有效补充,也是使之融入城市社区活动、开展海外联络工作的有效方式。
缅甸归侨联谊会在热心的缅甸侨领曾冠英的倡议下,于1980年2月组织成立缅甸归侨联络组,最早在厦门市归侨中奏响“团结、互助”的主旋律。
曾冠英老先生时任南普陀寺负责人之一,在他的倡议下于1980年正式筹备成立缅甸归侨联络组,并决定每年初三在南普陀寺“团拜”聚会,互相叙旧谈新。1980年中秋节,当缅甸归侨再次相聚在南普陀寺后,形成了缅甸归侨联谊活动的“胞波”年会的共识。当年春节和中秋节到来之际,我和林仲明便骑着自行车(当年没有电话)通知缅甸归侨到南普陀寺欢度佳节。
缅甸归侨联谊会成立之后,曾冠英、林仲明、陈尊法、陈添筹等配合有关部门落实解决侨房问题,协助解决回国探亲、旅游、就医、升学的侨胞及赴缅甸的归侨侨眷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每逢教师节、中秋节都组织各种联谊活动;同时还与海内外兄弟团体密切联系,主动与北京、天津、昆明、广州、南昌、西安、上海等城市侨友的联络;并与澳门缅华互助会、香港缅华互助会、香港缅甸华侨联谊会、纽约缅甸华侨联谊会,洛杉矶南中校友会、华中校友会的侨友联系交流。
随着侨友的增加,如今每年4月中旬形成的“胞波”年会,共有500余人参加欢度缅甸泼水节。
1980年11月,缅甸归侨联谊会成立;
1989年3月,菲律宾归侨联谊会成立;
1989年11月,印尼归侨联谊会成立;
1994年12月,泰国归侨联谊会成立;
2002年4月,越、柬、老归侨联谊会成立;
2004年12月,马来西亚归侨联谊会成立;
2015年4月,新加坡归侨联谊会成立(1986年5月成立新加坡华校(中学)校友会)
2016年12月,澳大利亚归侨联谊会成立。
八个归侨联谊会的成立,不但在厦门社区活动中日渐活跃,而且积极参与市侨联的海外联谊活动,加强与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的归侨组织的联络,相通的语言、兴趣和爱好,使彼此之间的感情投入更深,参与性更强,广大归侨侨眷亲身目睹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变,深深体会到强大的祖国才是华侨的靠山,更加期盼自己的祖国安定、团结、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