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海外侨讯 / 新闻详情 < 返回
迪士尼越做越大,美国的中小影视公司却越来越难

发布时间:2019/09/06作者:凌翔宇 江宇琦来源:36氪点击量:4580鹭风报1430期07版 财经

       7月28日,迪士尼对外宣布,公司今年全球累计票房已经达到76.7亿美元(约合550亿元人民币),打破公司在2016年创造的76.1亿美元全年最高票房纪录。而由于今年下半年迪士尼还有《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等大片将要上映,所以这一数字仍会被不断拔高。此外,考虑到对福克斯的收购完成后,迪士尼的IP版图里又加入了《阿凡达》等大IP,现有成绩距离未来可能的天花板,或许还有不少空间。

       可就在迪士尼这样的大片厂越来越风生水起的同时,好莱坞不少中小型的独立制片厂,日子却越来越难过。几乎同一时间,《好莱坞报道》爆料称,已经得到多个消息源的确认,曾经出品过《副总统》《猎杀本·拉登》等影片的独立电影公司Annapurna,收到了银行的最后通牒,面临破产的难题。中小型影视公司,会成为好莱坞的历史吗?


后起之秀的“陨落”

       说到创办于2011年的年轻独立制片公司Annapurna,很多国内的观众或许会感到十分陌生,但如果拉开它的片单,资深影迷一定会忍不住惊叹。值得关注的不只是公司片单,单论背景,Annapurna同样是来历不凡。公司创始人梅根·埃里森,是鼎鼎大名的软件公司甲骨文的总裁拉里·埃里森的女儿。在今年的福布斯富豪排行榜里,拉里·埃里森排名美国第五、世界第六。有这样富豪撑腰的Annapurna,自然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入行伊始就有着海量的优质资源,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成为美国乃至电影行业中令人瞩目的后起之秀。

       然而Annapurna虽然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但“有钱”也成了一把双刃剑。由于生产能力等限制,在好莱坞独立制片厂更多会青睐小成本电影,可Annapurna却偏偏青睐中体量的电影,选择在很多非商业大片上投入较高的成本。据悉,Annapurna的制片成本往往要高于市场价,即便是文艺片也常花费两三千万美元,比很多中型成本的商业片都高。  

       在小众影片上肆意抬高制作成本、发行层面经验不足,导致最近几年Annapurna几乎没有一部作品是盈利的。电影公司固然有着雄厚的资金,但是也挨不过制片和发行业务双双赔钱。据称拉里·埃里森从去年就开始亲自接管公司业务、希望能够帮助公司摆脱泥淖,可由于电影业务回本周期较长、公司生产的又更多是小众电影,因此困局很难在短期内被扭转,所以直到目前Annapurna依然面临着财务方面的困境。


中小型公司的“生存典范”

       似乎是为了彰显公司的独特性,成立于2012年的A24并没有将总部设在西海岸的好莱坞,而是选在了美国另一端的纽约。这家同属“A字辈”的公司,近几年来也出品过《月光男孩》《遗传厄运》等优秀作品。只不过A24其实是以发行起家,并在过去几年里推动多部中体量影片于全球范围内大卖,挖掘出了《伯德小姐》《灾难艺术家》《房间》这些独立电影的艺术和商业价值。

       外界看来,A24能够成功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其实是其独特的选片风格。公司初期的片单里,其发行的影片几乎都是有着强烈风格的作者影片。此外,A24的影片还有“类型糅合”的明显特征,他们选中的影片多有喜剧、悬疑、犯罪、科幻等更受市场欢迎的类型因素,这些因素与影片的艺术性和作者性结合又形成了新的卖点。

       实际上,为了能够将各种作者电影的卖点最大化,A24也对发行模式做了不少创新与突破。与传统意义上宣发工作仅在产业链后期进行不同的是,A24作为发行公司也会在电影制作的前中期就进行介入,与创作者对接,提前设计好营销的方式并代入电影制作环节,让营销和宣发力量能直接渗透到电影制作中。

       这种提前介入,既能保证影片不会过于晦涩和个人,也能让影片更有商业性和可营销性,进而为A24后续的宣传和发行工作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这样的风格也能保证影片的后续宣发工作与创作团队的创作思路一脉相承,进一步突出影片的“作者性”。

       A24没有Annapurna财大气粗,但却也在独立制片的道路上杀出了重围,成为中小型公司在美国电影行业里生存的典范。


美国的中小型公司如何立身?

       Annapurna与A24两家同时期的中小型公司,一个高起点却陷入了破产危机中,一个却靠独特性杀出了血路,这充分说明现如今中小型体量的独立电影公司想要在好莱坞立身,光靠“好片子”已经远远不够了。

       成立于2014年的STX是一家专注于中低成本商业片的制片发行公司,其出品发行的喜剧《坏妈妈》是2016年的暑期档大黑马,以两千万的成本取得1.13亿的票房成绩。但光凭一部爆款无以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这家与中国企业关系不错的公司选择了更多依靠借助“外援”的力量。谋求海外电影力量,尤其是市场足够大、资金足够多的中国市场的支援,对于美国中小型独立电影公司来说不失为一个良策。

       不过随着影视行业的发展,如今中小型独立制片厂又有了新的“依靠”——快速成长的流媒体平台。Annapurna部分电影的发行权就被Netflix拿下,公司前段时间还宣布将与Hulu合作签订一个为期多年的打包协议,如果公司能够撑过当下的困境,这些合作将给其发展带来不少帮助;而A24除了与Netflix本身就有深度合作外,此前还宣布与Apple合作制作出品新电影;再加上Amazon Studio等也都陆续发力过独立电影,因此至少短时间内流媒体将为中小型公司创作一个红利期,使其不用再仅仅只依靠院线了。

       虽然不少公司在这轮变革期中得到了暂时的“喘气之际”,可随着北美影视行业的再次洗牌和新格局的重新确立,存活下来的中小型公司们,或许得提前思考要如何去面对下一轮浪潮了。


下载鹭风报1430期07版 财经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