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27作者:李惠娇(印尼归侨)点击量:97836鹭风报1445期07版 专题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风云际会、沧桑巨变。而今我也容颜老去,青春不再,可记忆却依然。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初心不变。
我是1966年从印尼回国的华侨青年。当时一批批的华侨学生告别亲人,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然而在集美侨校的三年,亲眼看到的却是文革动乱的景象。我们回国读书的愿望成了泡影。情绪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失落。我们天天盼望黎明的曙光。
1969年秋天,我和广大的全国青年,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教导,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到永定插队落户,开始了苦乐生活。下乡四年,从大城市来到落后的山区农村,考验着每个知青的心灵。在农村我们卷起裤脚,扛着锄头,要学会农耕,挣工分换取粮食。上山砍柴用于生火煮饭;种菜养鸡养鸭养兔子,用于改善伙食。那时地瓜也是重要的食物,我们开垦土地种地瓜……知青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洒落在这片土地。知青以包容和谅解,在广阔天地里努力使自己有一个闪耀的亮点。我们知道祖国也是在默默关注着我们的前行。我们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是因为我们的命运与祖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多年后“知青”成为了我们青年时代的符号和印记。
元旦联欢会会场,与郭光辉主编分发《印联会讯》
在永定四年后,我有幸到大学里再学习。“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我深有体会。毕业后到工作岗位,新的社会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是我必须全新学习的过程。我在厦门明达玻璃厂工作敬业爱岗,对工作满怀豪情,奉献所有的智慧,受到领导的好评。这一晃就是30年。
退休后身处宜居的城市,我扬帆再起航,确立了新的生活态度。在厦门生活了35年,见证了厦门的沧桑巨变和繁荣昌盛。厦门从一个曾经的偏僻边防小城,成长为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城市。厦门有完善的交通体系,百姓的出行更加便捷。有四通八达的公交线路和BRT,地铁陆续建成,动车通往祖国的大江南北。2018年厦门以高分顺利通过卫生城市复审,再次获得“国家卫生城市”殊荣。厦门民风文明、垃圾分类治理有效,生活走向富裕。厦门有6.4万人参加老年教育,俗称“老年大学”。老年人开始探索更加潮流的生活方式。学习跳广场舞,社区组织开办微信培训班。通过微信,老人们开阔视野,结识心灵相通的朋友。中国人旅游的地方已经不满足在国内,纷纷走出国门,见识世界各地的美景和美食。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追梦新时代,厦门再出发。
光阴似水,岁月如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平时注意平衡饮食锻炼身体是我养生的态度。我觉得热爱生活,懂得从平淡中领略生活的乐趣,才是健康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