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发布时间:2019-10-18 作者:汤艺甜 点击量:3901 鹭风报1435期03版 财经

通用汽车4.8万人大罢工: “美国工厂”怎么了

       在纪录片《美国工厂》的镜头里,曹德旺成功瓦解了工会的努力,但在镜头之外,被美国制造业传统裹挟的通用汽车,却没能幸免。4.8万人大罢工,通用汽车时隔12年后再次感受到了被工会支配的恐惧。在福利和盈利之间,特朗普那句“让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口号小心翼翼地寻求着平衡。


劳工谈判破裂

       通用汽车和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最终还是没能谈拢。当地时间10月15日,在底特律举行的UAW会议上,约200名厂级工会领袖一致投票赞成罢工,意味着UAW将于当地时间16日凌晨起,组织通用汽车公司在全美的约4.8万名员工罢工。

       CNN指出,这将是通用自2007年以来首次出现全国罢工,从规模来看,这也将是全美12年来最大的一次罢工。根据《今日美国》的报道,UAW在通用公司的全美各地拥有4.6万名成员,4.8万的数字意味着还有至少2000名非UAW成员加入了此次罢工。

       谈不拢的原因还是在于双方各执一词,不肯让步。根据UAW副主席特里·迪茨的说法,在经过数月的谈判之后,在工资、医疗保险、临时雇员、工作保障和利润分享等问题上,UAW和通用汽车之间的分歧仍然很大,通用汽车几乎做出没有任何让步,因此,“罢工是工会最后的手段,也是必要的”。

        不过,通用汽车方面则对此感到委屈,称已给出了诸多实质性方案。增加70亿美元的工厂投资,直接增加5400个新职位,提供更高的利润分成,“全国领先”的健康福利以及每人8000美元的合同改签补偿,是通用汽车给出的诚意,并表示,“令人失望的是,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领导层仍选择罢工”。

       通用汽车关闭工厂的选择是导火索。在UAW看来,2009年通用汽车破产时,员工为助其度过难关做出了让步,而如今,公司决定关闭美国国内的四家工厂,是对工人的“背叛”。

       事实上,近期以来,通用汽车一直在控制成本。《洛杉矶时报》称,通用汽车正致力于削减成本,以应对美国汽车行业预期出现的放缓迹象。


难缠的UAW

       通用汽车被UAW缠住了,对于同样在美国开厂的曹德旺而言,UAW也曾令自己焦头烂额。

       今年8月21日,由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出品、“玻璃大王”曹德旺出镜的纪录片《美国工厂》上映,主角正是2008年通用汽车关闭的俄亥俄州代顿工厂,而这座工厂后在6年后,正好由曹德旺的福耀玻璃接手。

       薪酬问题、工作条件、带薪休假,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厂甫一进入,便遇到了UAW的种种阻碍。

       诞生于1935年的UAW,曾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战斗力的工会”。伴随着美国汽车业的飞速扩张,UAW在1936年到1950年间迅速发展,巅峰时期成员总数达到了150万人,本质是为汽车工人们谋福利争权益的组织,入会的工人要将工资的一部分作为会费上交,据悉,在2007年,会费比例为5%。

       UAW的确为美国的汽车工人争取了诸多福利。以通用汽车为例,美国密歇根州汽车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通用汽车工人的时薪(包括福利在内)为70-78美元,比丰田和本田等日企美国工厂的人力成本高出近30美元。美国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通用每辆车上分担的员工医疗保险成本为1500美元,大众为418美元,丰田为97美元。

       福利不是白来的,是UAW与汽车企业多次斗争的结果。通用汽车就曾饱受罢工威胁的折磨。通用汽车员工上一次举行大罢工还是在2007年,彼时,参与人数达到73000人;2015年,通用汽车曾妥协过一次。当年10月,通用汽车与UAW达成了四年期协议,避免了一次罢工。


制造业回流难在哪

       为员工争取福利是好事,但过于高昂的人力成本,导致了美国汽车业的成本高企、竞争力减退,也让UAW成为众矢之的,甚至有舆论认为UAW是阻止美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头号威胁。

    9月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8月的制造业指数仅为49.1,不仅低于7月的51.2,并且低于经济学家们此前的预测。其中,新订单指数跌至7年多以来的低位,生产指数同样创下2015年底以来的新低。

       事实上,曾为美国工人争取诸多福利的工会正在日渐式微。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2018年,美国大约有10%的工作者是工会成员,这个比例比1983年降低了一半,甚至不到高峰期1945年时的三分之一。

       美国制造业回流的障碍不在于工会的强大,而是在于全球化的浪潮、产业链的转移、科技生产力的进步等等。二战后,美国的制造业转移到欧洲,如今已经转移到亚太地区。就像在美国政府要求苹果回到国内设厂时苹果的回应:要回来也回不来了。


要闻| 读城| 侨乡动态| 专题| 海外侨讯| 人物| 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