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世界文化遗产city walk
★英国领事馆旧址→★博爱医院旧址→★日本领事馆旧址→★自来水公司旧址→★丹麦大北电报公司旧址→★菽庄花园、钢琴博物馆→★四落大厝、黄氏小宗→★延平戏院旧址→★鼓新路23号(淘化公司旧址)→★私立鼓浪屿医院旧址→★最美转角→★美国领事馆旧址→★鼓浪屿电话公司旧址→★中南银行旧址→★鼓浪屿华侨文化展馆
领事馆建筑群落
时光回到180多年前,厦门是中国最早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于1843年正式开埠。1843年,英国在厦门设立领事事务所,这是外国在厦设立领事机构之始。到二十世纪初,先后共13个国家在鼓浪屿设立领馆。
位于鼓浪屿鹿礁路的英国驻厦领事馆旧址,曾因着火而有所损坏,20世纪末,在旧址仿原楼风格建造三层楼房,作为鼓浪屿历史博物馆。
美国驻厦门领事馆领区兼管闽南、闽西。1901年,美国驻厦门领事提出把鼓浪屿开辟为“万国公地”的要求。1902年,《厦门鼓浪屿公地章程》和《续订公地章程》开始生效,从此,鼓浪屿沦为各国的“公共租界”。现存的原美国领事馆翻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保存最为完整的领事馆建筑。
原日本驻厦门领事馆位于鼓浪屿鹿礁路,是一座仿英国维多利亚式住宅建筑。1938年,日军占领厦门,总领事馆移到深田路兴亚院。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驻厦门总领事馆停止一切活动。
丹麦大北电报公司,1871年初由丹麦国际电报公司在鼓浪屿田尾路开办。这是中国最早收发电报的场所之一。依托电报通讯技术的发展,鼓浪屿作为离岛与全球众多国家建立起紧密联系。它见证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鼓浪屿中外文化、外交、商贸的交流。除此之外,这里也曾代行丹麦领事馆职能。1962年3月,厦门邮电局派员接收该公司在厦财产,大北电报公司在厦历史宣告结束。
鼓浪屿上的各国领事馆旧址,见证了当时鼓浪屿在外交领域与西方各国交往的历史,是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者。
博爱医院旧址
在百年之前,鼓浪屿有三所声名远播的医院:一是由美籍荷兰人郁约翰创办的救世医院,一是由岛上的华侨华人投资创办的鼓浪屿私立医院,另一所就是博爱医院。
博爱医院位于鹿礁路1号,实际由日本人创建,但有专业的财团董事负责资金的投入及使用,而这些董事多为当时鼓浪屿岛上的华侨华人与富绅,林尔嘉、黄秀烺、黄奕住都名列其中。而医护人员之中,还有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先锋、文学家赖和。他们共同保障了中国居民的医疗需求。
博爱医院旧址正在进行修缮
自来水公司旧址
厦门开埠之后,风光宜人、海运交通便利的良好自然环境吸引了大批来到厦门的外商、传教士和官员及其家属在鼓浪屿定居。各国商人陆续来厦开设洋行、公司及工厂后,也多把其经营决策部门和主要经营者的住宅设在鼓浪屿。而20世纪初的海外华侨返乡大潮,更是为厦鼓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华侨们首先致力于私人住所的建造,随之大力经营并推动了鼓浪屿房地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了包括工商业在内的产业发展,其中尤以公用事业和金融业最为显著。这一时期电话公司、自来水公司等相继问世,大大改善了社区的生活条件,惠及鼓浪屿及周边地区。
返乡的侨商们怀抱着爱国爱乡之心,又具有多年海外打拼积累下来的实战经验和丰厚资金,创办了数量众多、经营范围广泛的近代侨商企业,积极探索实业救国道路。
1921年,黄奕住发起募股创建了厦门自来水公司。从1917年动议以来,众多闽南返乡华侨有感于厦门饮用水的落后现状,从“文明”与“卫生”的角度提倡改善,陆续响应兴办近代食用水的实业计划,经历四年终有成效。
1929年,应鼓浪屿工部局要求,厦门自来水公司开始寻求办法供水上岛。自此,近代鼓浪屿使用自来水的历程拉开了序幕,改变了昔日岛上居民取水只能依靠水井汲水或购买“船仔水”,以及原有生活用水系统随着人口渐增而日益捉襟见肘的局面。如今的自来水公司旧址,部分改造成为鼓浪屿摄影陈列馆。
自来水公司旧址
菽庄花园、钢琴博物馆
菽庄花园建于1913年,坐落于港仔后路7号,是全世界唯一一座集山、海、湖为一体的私家园林。原园主为林尔嘉。
1914年7月,林尔嘉在菽庄花园成立菽庄吟社,鼎盛时期参与人数近千人,与同时代的扬州冶春诗社遥相辉映,并称“南北两大诗社”。吟社最为人称道的是它“抗日复台”的创立宗旨,是海峡两岸同抒抗日之志、挥洒爱国热情的桥梁。
昔日的菽庄花园听涛轩,如今成为钢琴博物馆,馆内收藏着由爱国华侨胡友义捐赠的100多架世界名古钢琴和百盏古钢琴灯台。
钢琴博物馆 厦门文旅/图
四落大厝、黄氏小宗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建筑的四落大厝,是鼓浪屿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闽南红砖厝建筑群。原主人黄勗斋家族经营红茶为主,靠着贩卖茶叶和丝绸,积累了大量财富。鸦片战争期间,四落大厝被英军占领。
清朝末期,中华路23号、25号两落大厝,被茶商陈玉露收购作为宅邸。陈玉露与儿子陈朝骏以鼓浪屿为据点,在印尼开设“义裕茶行”,在台湾地区经营“永裕茶行”,优质的茶叶和诚信的经营,让陈氏成为鼓浪屿上声名显赫的茶商世家,也让福建茶香飘扬四海。陈氏父子出口的福建“包种茶”,又叫“侨销茶”,在东南亚一带,很受下南洋的同胞欢迎。
如今的中华路25号,被打造成了茶文化体验空间:二三丛。四落大厝焕发新生,市民、游客来到这里,可以品茶汤甘甜,更可以品福建茶文化的历史韵味。
四落大厝旁的黄氏小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老祠堂,题有黎元洪所书“松筠励节”四个鎏金大字的木匾醒目地悬挂着。1842年,这里曾作为鼓浪屿岛上最早的西式诊所;后来黄氏族人在此开设私塾,并于1898年戊戌变法后将私塾改名为“普育小学堂”,向封建教育宣战,当时在此就读的多为鼓浪屿的平民百姓子女。
历经两个世纪风雨,它见证了岛上传统聚落的变迁、西方文化的传播,以及原住民在外来文化影响下对近代文化的接纳与追求。如今的黄氏小宗,也被改造成了一处茶空间。
黄氏小宗
延平戏院旧址
1920年代末,缅甸仰光华侨王紫如、王其华兄弟到鼓浪屿投资置业。根据在南洋的生活经验,他们决定投资一座集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大型市场。
1928-1931年,以兄弟二人名字命名的“如华公司”开始在鼓浪屿收购地皮及旧屋,创建了有20多个店铺、几十个摊位的菜市场,命名为“鼓浪屿市场”。建筑场地宽敞,通风良好,给排水设施完备,摊位按商品种类设置,荤素干湿分区出售,是当时闽南地区最具现代化的菜市场。
其后,二人在市场楼上修建了一座戏院兼电影院,取名为“延平戏院”,国内的黑白电影、美国好莱坞电影、苏联和印度电影等,都曾在此放映过。此前鼓浪屿没有电影院,居民想要看电影便要乘船赶赴对岸。自1931年营业起,延平戏院人气水涨船高,一度成为鼓浪屿最繁华的地方。
鼓新路23号(淘化公司旧址)
1907年,菲律宾华侨陈天恩、杨格非、廖悦发和黄廷元等人收购英国人在鼓浪屿的慈化酱油厂后,创办淘化有限公司,工厂设立在鼓浪屿燕尾山。随着业务的发展,淘化先是在龙头路购买了屈臣氏汽水冰块制造厂及药房,合资组建东方汽水公司,于原址经营汽水、制冰,药房改称福建药房。1913年在美国技师的帮助下,淘化开始生产罐头。公司生产的酱菜、水果罐头和酱油行销东南亚各国。
1913年,陈嘉庚与杨格非合作,在虎头山下另设大同酱油厂。1915年,美国在巴拿马举办万国博览会,淘化公司宝塔牌商标酱油参加展出,获金质奖章一枚。
1927年,淘化公司董事长黄廷元和大同公司董事长黄世金经过友好协商,达成合并协议,重组为淘化大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29年,淘化大同公司将业务拓展到香港地区,营业范围遍及东南亚群岛及欧美各国。
1950年代,淘化大同公司继续拓展业务,在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相继建立了公司。从此,淘化大同成为一家享誉海内外的知名企业,一直延续至今。其英文名“Amoy Food”字样,是第一个以“厦门”作为名称的国际品牌。
鼓浪屿的咖啡文化
鼓浪屿居民喝咖啡的历史悠久。百年前,闯荡南洋的华侨们将喝咖啡的习惯带回了鼓浪屿。黄奕住家的精巧咖啡桌、咖啡器具,如今陈列于美园展馆。时至今日,这座小岛上仍然拥有众多别具特色的咖啡馆。
坐在八卦楼裙楼的诺曼咖啡,眺望厦鼓海峡两岸美景,时不时还能听见悠扬的风琴演奏。来到莫奈花园咖啡馆,仿佛置身于19世纪欧洲的庭院之中。鼓新路25号的GUREE COFFEE,就在淘化公司旧址旁,在此可品饮旧时光。
八卦楼裙楼的诺曼咖啡
最美转角
最美转角、私立鼓浪屿医院旧址
鼓浪屿上人气最旺的网红景点,就是“最美转角”,建造师依地势修建了一幢三角形的房屋,每年慕名而来的游人接连不断。
这幢房子的前身,是美国归正教会医生锡鸿恩的私人诊所,后更名为“宏宁医院”。1927年,锡鸿恩离开鼓浪屿,“宏宁医院”培养出来的一批本土医生,由林遵行医师提议,于1931年10月联合侨商黄钦书、杨忠懿、许经权等资方代表,在此筹组了一所由鼓浪屿华侨华人开办的医院,取名为“私立鼓浪屿医院”。第二年,院长一职由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担任,这是岛上唯一一所华侨华人医院。目前,鼓浪屿私立医院旧址正在修缮。
私立鼓浪屿医院旧址
鼓浪屿电话公司旧址
1907年,林尔嘉独资创办了厦门德律风公司,德律风为“电话”的英语发音。1920年,印尼华侨黄奕住回国定居鼓浪屿,与林尔嘉结成姻亲关系,商量在厦门联办电话公司。于是,黄奕住托鼓浪屿工部局斡旋,承接日本川北电话公司全部股权。
几经周折后,“商办厦门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于1933年正式成立,装机数达400门,可接通厦鼓和漳州、海澄一带,大大改善了鼓浪屿及闽南其他地区的通讯条件。
鼓浪屿电话公司旧址,如今已被活化利用
中南银行旧址
在鼓浪屿,曾流传一句话,“若要富,要学黄奕住”,说明当时民间对他的推崇。1921年,黄奕住在上海创办了中南银行,该行是由中国金融界和南洋华侨合作经营的,故此得名,总行设在上海。
中南银行在中国近代颇具影响力,曾经是中国的发钞银行,也是华侨投资创办的最大企业。中南银行发展迅速,在天津、汉口、厦门、南京、杭州、苏州、无锡、重庆、香港等地设立分行或支行。
由于大量侨汇涌入厦门,众多钱庄和新式银行也多在鼓浪屿设立营业点或办事处,并成功地联结起厦门与上海等地的资金融通。1922 年,中南银行厦门分行设立鼓浪屿业务楼,位于龙头路街角。黄奕住虽担任中南银行董事长之职,但多数时间寓居厦门,并未直接参与银行管理。
1951年9月,中南银行划归国有。2001年,中南银行香港分行并入香港中银集团。至此,中南银行走过了近百年的沧桑岁月,永远载入了中国金融史册。
中南银行旧址
鼓浪屿华侨文化展馆
1992年,鼓浪屿华侨捐赠了龙头路一栋三层小楼作为鼓浪屿侨联楼。2013 年,以鼓浪屿申遗为契机,思明区侨联、鼓浪屿街道深耕侨史,通过办展、著书、建馆,将鼓浪屿侨联楼打造成为具有“侨史博物馆+侨胞之家”功能的“鼓浪屿华侨文化展馆”,用图文结合、场景复原、多媒体互动等手法,围绕华侨建筑、华侨故事、华侨贡献和华侨精神等方面的人文历史为主线,向人们宣传鼓浪屿华侨这一群体的光辉史迹。
鼓浪屿华侨文化展馆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俄罗斯剧作家果戈理说过:“当歌声和传说都已经缄默的时候,只有建筑还在说话。”完好地保留着华侨文化风格的鼓浪屿建筑,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百世流芳。
(部分参考资料来源:思明区委统战部、新华社、央视新闻、福建发布、福建文旅、厦门日报、台海杂志、厦门文旅、厦门特区新闻广场、鼓浪屿管委会、鼓浪之声、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龚洁《鼓浪屿老别墅》《厦门华侨志》等,在此一并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