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发布时间:2024-08-09 作者:熊杰 赵宏伟 点击量:2036 鹭风报1673期03版 专题/文化

厦门:夏令营刮起“非遗风”


       “近些年,我们每次夏令营都有‘答嘴鼓’的培训。”厦门市翔安区古宅小学原校长黄建设虽然退休了,但最近他仍然很忙,今年暑期,他承担了该校非遗项目“答嘴鼓”的培训任务。

       前不久,古宅小学“乡音乡曲,闽南方言文化”夏令营开营,非遗项目“答嘴鼓”成为重要学习项目。

       “我先教孩子们一些闽南的俚语、童谣,再慢慢培养他们的语感,最后开展比较系统的答嘴鼓培训。”黄建设介绍,古宅小学虽然是一所农村校,但孩子们经常参加全市乃至全国的表演,他乐见这些“农村娃”能成为舞台的主角。

       古宅小学夏令营是厦门众多“非遗”夏令营中的一个。今年,厦门的中小学夏令营劲刮“非遗风”。暑假期间,全市各级保护单位、非遗研学点举办了50多场精彩纷呈的夏令营活动,还举行了近百场面向青少年普及非遗的培训班,涵盖30多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全市90多位传承人参与活动。

       传承“乡音乡曲”的除了古宅小学,还有厦门市新圩学校。该校的孩子们今年不仅复习了学过的南音曲目,还新学唱了南音小曲《听见外头》和《烧酒醉》。该校南音社团现有成员48人,聘请同安区银安堂南乐研究会洪瑶明、林丽虹两位市级南音传承人为校外辅导员。

       厦门的“非遗”夏令营,除了曲艺,还有传统制作工艺。

       近日,非遗闽南剪瓷雕夏令营在厦门市思明区莲前小学举办。剪瓷雕又称“剪花”或“嵌瓷”,是闽南、粤东和台湾一带的特有建筑装饰工艺,将各种色泽鲜艳、胎薄质脆的陶瓷,修剪成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细小瓷片,并嵌贴在灰塑坯体上,做出不同造型的雕塑,主要用于闽南传统民居的屋顶装饰。

       莲前小学美术教师林静介绍,学校非遗闽南剪瓷雕社团课每周会在校内开课两次,平时的美术课、班会课、思政课也会融入普及性教学。

       在莲前小学,闽南剪瓷雕夏令营的授课教师是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和永、省级非遗传承人陈劲奋,他们二人是父子。从去年9月开始,他们几乎每月都会到学校进行教学活动。陈和永一家共有六人是非遗传承人,这一次是全员到场,支持夏令营。

       莲前小学的夏令营,学生们要完成的任务有两个:制作花和鸟。陈和永和陈劲奋先给大家示范教学,在平铺的旧纸板上抹上一团圆状水泥作为花蕊,再将各式彩色碎瓷片嵌贴进水泥坯,这样,一朵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的花就成型了。同样,学生们需要在鸟状的水泥坯上,嵌入各式碎瓷片作为羽毛。

       陈劲奋说,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创意更容易被示范的作品约束,而小学生的灵感很难被约束,作品总能让人眼前一亮。

       王船制作技艺也是一个非遗项目。近日,厦门市王船夏令营在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开营。湖里区王船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王船工作坊项目负责人陈文旌是本次夏令营的负责人。因王船制作技艺复杂,感兴趣的年轻人不多,在厦门,目前仅有三名非遗传承人。

       “这次夏令营用到的王船船模,在市面上买不到。”陈文旌说,这款船模是他根据他的师父钟庆丰的王船建造图纸,进行修改,并专门找厂家定制才做成。该王船从难度、工艺、趣味性等方面,更适合初阶入门的小朋友。

       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王船工作坊于2020年成立。工作坊多次受邀参加海峡两岸文博会、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等。今年,该校王船工作坊第二次入选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要闻| 侨乡动态| 专题| 海外侨讯| 人物| 副刊| 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