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发布时间:2021-07-02 作者:金旭 刘立琨 点击量:6578 鹭风报1519期07版 侨居海外

在抗疫路上,海外华侨华人互帮互助克难

        “在接到侨胞的电话后,我会先了解他们出现的症状和困难,耐心进行指导和解释。”阿根廷华文教育基金会会长刘芳勇说,在阿根廷疫情发生以来,他收到了1000多条求助信息,建了129个重病救助群。

       帮助家中没有隔离条件的确诊侨胞前往酒店隔离;安排重症侨胞送医抢救;协助侨胞接种疫苗……从担任阿根廷侨界抗疫委员会应急协调组组长后,刘芳勇每天都在为侨胞想办法,解难题。

       海外疫情反复,侨胞们群策群力克服种种困难,用关爱在第二故乡书写一个个守望相助的故事。

       “一对华人夫妻同时感染上新冠肺炎,接到求助电话的时候他们已经感染了十几天,其中丈夫病情较为严重,反复出现高烧症状。”刘芳勇说,我们赶忙联系医院进行抢救,义工也全程陪同,提供翻译。“经过十几天的救治,这位侨胞还是没有挺过来,深知失去亲人的无奈和痛苦,我们十分心痛。”

       “很多华人义工经常冒着感染的风险为求助侨胞送去防护物资和食物,他们默默无闻,为帮助同胞尽其所能。”刘芳勇说,希望疫情能够有所缓和,大家都能平安渡过这次难关。

       “为帮助留守在住在国的侨胞、留学生预约新冠疫苗接种,很多华人倾力互助,我只是参与者之一。”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教授李斧从2月底开始,一边忙着春季开学的事宜,一边为想要预约疫苗的华侨华人提供帮助。

07-2.jpg一名中国公民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接种新冠疫苗

       李斧介绍,有的侨胞不懂英文,有的侨胞不会开车,还有的侨胞无法提供社区所需的医疗保险,“得知他们的难处后,我们想了各种解决办法,安排接送车辆,或帮侨胞们调整到离家较近的临时接种点,我也全程陪同担任翻译”。

       “4月中旬后,我们帮助的重点对象转为中国留学生。”寻找在校留学生,耐心为学生和家长答疑成为李斧的日常。他说,大多数留学生没有车辆,为了减小出行的感染风险,华人社团为他们争取到当地会议中心接种点的名额。那里离学校较近,学生走路即可到达。

       在马来西亚,全面防疫封锁措施再度延长,马来西亚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颜天禄组织志愿者走进社区,流动式地为民众登记接种疫苗的预约,传达政府的防疫政策,向老人们解答相关疑问。

       他说,虽然当地政府为包括侨胞在内的广大马来西亚民众提供免费接种疫苗的便利,但部分侨胞的预约申请迟迟没有得到回复和进一步通知。“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们也向侨胞们收集了相关资料,并向有关部门传达信息,积极跟进。”

       颜天禄介绍,随着疫情逐渐放缓,他开始联合官方力量推动民间的经济复苏,例如,借助疫情冲击经济的转折点打造全新景象的社区经济热点,助力小型企业“涅槃重生”。



要闻| 读城| 侨乡动态| 专题| 海外侨讯| 人物| 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