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为深化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提升文化认同,增强国家意识,7月22日至7月28日,以厦门大学“行远”港澳台学生骨干培养计划学员为主的16名港澳台学生组成的“共圆中国梦”社会实践队奔赴武汉和宁夏隆德县,进行为期一周的国情研习和社会实践。
感学践悟
用脚步丈量中国大地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从暑气炎炎的荆楚大地到天高云淡的塞上江南,从楚国八百年到西夏民族史,从科技大厦到田间地头……实践队员们跨越东西南北,走过长江黄河,饱读无字之书。
在叶开泰中医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建筑科技馆、黄鹤楼、魏氏砖雕展示馆,学员们漫步其间,感受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怀着敬佩的心情,学员们参观武昌起义的城门,重温六盘山的长征之路,走进那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光。
传统与现代的交织,西部与中部的文化碰撞,多样的文化魅力激起了港澳台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访学调研
用眼睛发现国情社情
本次实践,16名港澳台同学组成三支小队,从教育、电商、非遗文化传承等角度对隆德县的经济文化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性的调查研究。
“学校有多少间机房?设备情况如何?”“教师在教学中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情况如何?”“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主要学习的内容有哪些。”凌晨一点钟,以隆德县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研究为主题的第一小组还在挑灯夜战。通过调查分析,他们初步了解隆德县信息技术教育的情况,对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教育的发展变化有了深刻感悟。
在人造花的生产车间、张树村的合作社养殖园、砖雕厂的雕刻工作室里也活跃着一批“厦大蓝”的身影。他们从一朵人造花飘洋过海远销欧美的过程,探知电商的作用,从一片青砖里蕴藏的百年技艺,探讨文化遗产的传承之重和创新之力。
交流帮扶
用行动奉献青春力量
“隆德所需,厦大所能。作为一名港澳台学生,爱国是我们最鲜亮的底色。我希望能追随学校的脚步,尽我所能回馈社会。”在与隆德四中的座谈中,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2020级建筑学硕士研究生,“行远”计划香港学生黄佳鸿毅然决定将去年获得的港澳及华侨学生奖学金捐给隆德县教体局用于购置教学设备。在实践期间,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吴德文为隆德四中的200余名中学生开设了题为“计算思维教学发展现状”的讲座,并承诺为隆德县师生持续提供信息技术的教学资源。
师生纷纷表示要结合所学所长,为闽宁协作、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闽宁携手,山海情深。”今年已是厦门大学定点帮扶隆德的第十年。十年间,厦门大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实”的精神和态度,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丰富智力扶贫模式,动员各方力量,广泛凝聚扶贫攻坚强大合力,全力帮助隆德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