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新闻详情 < 返回
林绍良: “亚洲洛克菲勒”传奇

发布时间:2021-03-26作者:令狐空来源:中国新闻网、《东方商道》《华人周刊》点击量:8495鹭风报1505期05版 人物

       提起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华人首富,人们总会想起香港的李嘉诚,还有马云、马化腾等内地巨富。这么多的华人首富,谁在巅峰期最有钱呢?

       答案出人意料,他不在内地,也不在香港,更不在台湾。而是在华侨华人众多的一个国家——印度尼西亚。

       他的名字叫林绍良,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县海口镇。上世纪90年代,他被称为“亚洲洛克菲勒”,一度位列世界第六富豪,这是华人在财富榜上的最高排名。

       然而,他的人生经历既励志至极,又堪称“与魔鬼共舞”。

05-1.jpg

出身福建

       1916年,民国刚刚成立4年,整个中国在军阀割据中风雨飘摇。

       在福建省海口镇牛宅村,诞生了一个叫林绍良的小男孩,虽说祖辈以种田为生,倒也家境殷实。

       难能可贵的是,在多数村民不念书的情况下,父母对教育很重视,7岁就把他送到了私塾。他不仅记忆力强,还勤奋好学,喜欢读历史类的书籍,深得老师赞许。

       15岁时,林绍良结束了学业,在父亲的小面店中帮忙。没过多长时间,他就弄懂了流程,开始了独自经营,竟然赚了不少钱。

       然而,这一年正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刚刚爆发不久,人心惶惶,村里很多人下南洋谋生,林绍良也关闭了面店。

       在艰难支撑了4年之后,年迈的父亲因病去世,国民党又在四处抓壮丁。母亲担心他也被抓走,就劝他到南洋投奔叔父。

       1938年春,他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印度尼西亚爪哇的古突士镇,在叔父的花生油店里当学徒。

       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空余时间还要学习印度尼西亚语及爪哇方言。当时的印尼也不平安,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踏上这块土地。爪哇岛上烽火连天,经济凋零。林绍良发现,在店中坐等顾客生意难做好,他便向叔父提出要到外面去推销,叔父答应让他去试试。于是,林绍良走街串巷,上门推销花生油。这个办法真管用,花生油的销售额成倍地增长。

       两年后,林绍良有了些积蓄,就想独立创业,寻求大的发展。他做起了贩卖咖啡粉的生意。他每天半夜三更起床,先将买来的咖啡豆磨成粉,再用旧报纸包成小包,天还未亮,就骑上自行车,赶到六七十里外的三宝垅市去贩卖。林绍良每当回忆起这段“骑自行车贩卖”的艰苦生活时,深感艰苦岁月对他日后事业的发展影响极大。他感慨地说:“人需要经得起磨练,才会有所进步。”

       这段岁月虽然艰苦且挣钱不多,却增长了他的经验和胆识。而这些经验和胆识,让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

05-2.jpg爪哇岛


改变命运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印度尼西亚获得了独立。

       但虎豹刚退豺狼又至,原先的殖民者荷兰人卷土重来。好不容易获得独立的印尼,又打响了抗荷独立战争。

       从小爱看史书的林绍良,敏锐地感觉到印尼一定会获得胜利,而乱世之中充满了改变命运的契机。

       巧的是,中华总会给他安排了一个任务,藏匿一位被荷兰情报人员追捕的高级领导。在一年多的掩护工作里,他和这位高级领导结成了好友。

       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位高级领导,竟然是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的岳父。通过这层关系,林绍良结识了总统和许多军方高层,其中有一位叫做苏哈托。

       彼时荷兰的殖民军进攻凶狠,封锁了各种物资,印尼的局势非常不利。林绍良却从中看到了机会,豁出性命进行了一次豪赌。

       他主动向军方提出,承担运送军需物资的重任。在研究了地形和海路后,通过巧妙的回旋绕过了层层荷军封锁,把从新加坡购买的军需物资,一次次安全地送到了印尼军中。

       后来的印尼,真的赢得了独立战争。而林绍良冒着生命危险运送军需物资的行为,既收获了丰厚的利润,还赢得了军方高层的信任,更与苏哈托结下了深厚友谊。

       1965年,苏哈托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印尼开国总统,从此开启了长达32年的执政生涯。

       在这位好友的助力下,本就擅长经商的林绍良如虎添翼,成为了世界级的富豪。


“与魔鬼共舞”

       关于林绍良暴富的原因有很多,诸如擅长用人、立足民生、注重信用、勤俭奋发,他本人也留下了许多经商名言。诸如“自己所学不多,本无力量经营如此庞大的企业,现今之所以能有所成就,主要是善于选择共事的伙伴。”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和独裁总统苏哈托的关系极铁。而这位总统简直就是恶魔,一上台就发动了“9·30屠华事件”,连印尼官方缩水的遇难者数据都是“45到50万左右”。

       识于微时的友谊是坚固的,苏哈托对林绍良极其信任。

       1968年,苏哈托赋予了林绍良丁香进口专利权,而丁香配制的香烟利润极丰。凭借着这项专利,林绍良轻易成为了“丁香大王”。

       一年后,从小就经营小面店的林绍良,又瞄上了面粉的生意。彼时的印尼虽然是农业大国,但因为效率低下,粮食无法自给。

       林绍良就向政府提议,成立现代化的面粉加工厂,结果得到了一大笔国家拨款,还获得了全国生产面粉的三分之二专利权。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时,林绍良的面粉厂已经成为亚太第一,能够满足印尼国内85%的需求,人送外号“面粉大王”。

       林绍良还以其特有的预见力和洞察力注意到:随着新的经济发展计划的制定,外资、合资企业的涌现,国内冷落多年的建筑业会渐渐复苏。于是,他立即投资1亿美元巨款,建成狄斯丁水泥厂,年产量达100万吨。此外他还建造了另外两座水泥厂。仅仅3年时间,林绍良的水泥集团生产的“三轮牌”水泥产量近1000万吨,约占印尼全国水泥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成为印尼最大的水泥企业,他本人也被誉为“水泥大王”。 

       此外,林绍良凭借他的雄厚实力,又插足房地产业。他在雅加达等地购得土地2100公顷,成为印尼最大房地产商。林氏集团每年在房产方面的投资几乎占印尼私营建筑业的20%。于是,林绍良又成了“地产大王”。 

       在林氏实业王国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是金融业。尽管林氏集团经营的工业、商业、建筑、房地产、旅游业等非金融的资产约有30亿美元,但其金融业的总资产却达40亿美元。

       林绍良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祖籍国,他知道自己的根在中国,他那“爱国爱乡、造福桑梓”的赤子情怀一直萦绕在心。林绍良不仅热衷于家乡的公益、教育事业,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作为侨商的带头人回乡投资。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林绍良曾先后独资或与海外同乡华侨合资捐献于家乡多项公益事业,其中,如福清闽江调水工程,华侨总计捐资人民币4亿元,他一个人就掏了一个亿;与林文镜先生共同捐款5000多万元修建10公里长的福清进城道路——元洪路;捐2000多万元建海口镇龙江新大桥;另外有福清海口侨联、元洪路、元华路、海口元载文化中心、海口元载中学、海口中心小学校舍、龙田三中元洪楼、龙田初级中学、福清一中元洪楼……

       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1995年时,他旗下集团的总资产高达184亿美元,拥有640家公司,是整个东南亚地区的首富,还被美国《投资家》评为“世界12大银行家之一”,被誉为“亚洲的洛克菲勒”。

       然而,与独裁总统为伍,就像与魔鬼共舞一样凶险。1998年发生的事件,使他的商业帝国元气大伤,更是印尼华人挥之不去的伤痛。


伤痛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印尼30年的繁荣划上了句点。

       货币大幅贬值,失业人数暴增至千万,燃油和粮价飞涨,无数抱怨的民众走上了街头,要求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

       等到1998年初的时候,面对着愤怒的民众,首富林绍良联合其他富商,用卡车装载着面条、大米、汽油分发给穷人,一些华商还发起了募捐。

       但几个月后,局势彻底失控,独裁总统苏哈托在1998年5月21日发表演讲后,辞去了32年的总统宝座。

       退位当然是不得已而为之,就在辞职的前几天,他的家族和军方的一些人,还为了延长统治转移矛盾,把祸水引向了华人。

       有钱的华商见形势不对,纷纷逃到了国外避祸,林绍良也带着家人逃到了新加坡。但更多的,是来不及逃跑的华人。

       1998年5月13日至15日,印尼又掀起了一次排华的“黑色五月暴动”。雅加达、棉兰、巨港等城市成为了“死亡之城”,到处都是针对华裔的暴行。

       根据印尼全国人权委员会统计的数据,暴乱造成1188人死亡,伤亡近万人。而这个数据是严重缩水的,究竟有多少华人被害,谁也说不清。

       更令人气愤的是,许多丧心病狂的暴徒毫无悔意,洋洋自得地宣称“是为了保护国家”。

       经过这次暴动,以首都雅加达为核心基业的林绍良损失惨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后来的他,把产业交给了儿子打理,2004年的时候依然可以排在华人富豪榜第41位。只是再也达不到原先的煊赫地位。

       2012年6月,96岁的林绍良在新加坡去世,结束了他传奇的人生。

       没有民族强大的依靠,即便是首富,个人命运也如浮萍一样。


引发误解

       网络上总有这样的论调:3%的华人掌握了印尼80%的财富、四大来源于福建的家族,在印尼的财富多过一亿百姓。

       当中国人听到这种阐述,自然是心潮澎湃,感叹我们华人就是厉害。但是,这个数据严重夸大,且极容易引发误解和反感。

       印尼的华人很富有,甚至被称为东方犹太人,而他们的经历也像极了曾经的犹太人。所不同的是,现在的犹太人已经站了起来,但在种种高压政策下,印尼华人仍然地位尴尬。

       没有军事支撑,没有政治力量,所谓的安全都是用冰晶堆成的宫殿和剧院,再美丽壮观也抵不过烈日的来临。


下载鹭风报1505期05版 人物
相关新闻

要闻| 侨乡动态| 专题| 海外侨讯| 人物| 副刊| 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