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新闻详情 < 返回
印尼归侨陈婵娘与厦门羽毛球队

发布时间:2023-02-17作者:王起鹍来源:点击量:68419鹭风报1598期04版 人物

04-1.jpg

1958年20岁的印尼归侨陈婵娘

        厦门第一支羽毛球队创始人、中国知名羽毛球运动员、印尼归侨陈婵娘女士于2月9日在香港安然离世,享年85岁。本报特择选文章一二,以示纪念。

     厦门羽毛球队的诞生历史已是鲜为人知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知名的羽毛球运动员基本上是从印尼等国家回国的侨生,他们也为祖国培养出新一代的本土运动员,其中就有印尼归侨、厦门羽毛球教练陈婵娘。  

       1938年出生在印尼雅加达的陈婵娘,从小热爱羽毛球,青少年时期参加过印尼全国比赛,小有名气。1959年经爱国华侨介绍,她抛弃优越的生活环境回到中国,进入福建省羽毛球专业队为国效劳。  

       1965年,厦门市体委成立体校。陈婵娘的爱人左鑫华在集美侨校任篮球教练,她申请回厦后被点名到体校负责羽毛球培训工作。

  当时厦门缺的是羽毛球场地。羽毛球训练对场地要求还是比较高,一是要在室内,可以不受风雨影响的练习;二是地面不能太硬,否则对运动员膝盖损伤很大。最终她找到厦门工程机械厂的食堂,借为羽毛球训练场地,并在全市各小学校挑选20多位七岁左右的学生组成训练队。

       刚组建,体委只提供球拍和球,有的学生连球鞋也没有,别说运动服了。厦门第一支羽毛球队就在艰苦的环境中诞生了。

  陈婵娘把20多个孩子都当为宝贝,经过三年的训练,不少队员被各级体校吸收,其中就有林瑛。林瑛后来成为中国国家队著名运动员,在参加各种大赛中获得十几次世界冠军。

  1976年陈婵娘移居香港,兼职培训青少年羽毛球、参加香港业余老年人羽毛球队,并经常回内地参加各地举办的老人羽毛球邀请赛。

  2014年7月,陈婵娘应邀回厦门参加活动,时隔三十多年,看到当年毛头小孩仍然在打球,有的已是国内赛事和国际赛事的裁判,有的当教练教球队,有的办羽毛球培训班,生活舒心,收入颇丰,让陈老师欣慰与高兴。

  陈婵娘表示,真情怀念厦门的一切,想念这些孩子们,甚至思念厦门的海蛎煎、炒素面线、炸五香条、鱼丸汤,这些是当年运动员们不可缺少的美食。除了这些,还有红烧猪脚、煲鸡汤等每周的“补充营养”。


下载鹭风报1598期04版 人物
相关新闻

要闻| 侨乡动态| 专题| 海外侨讯| 人物| 副刊| 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