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发布时间:2021-06-04作者:韩辉来源:泉州晚报、安溪报、安溪电视台点击量:8926鹭风报1515期05版 人物
他生活俭朴,却倾尽所有,捐资亿元在家乡助学兴教。40多年近百次回乡,时时关注家乡的变化。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是他的座右铭。他就是被誉为“安溪陈嘉庚”的著名侨胞施金城。
陈嘉庚,在很多人心中,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这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倾资兴学,千古一人。
嘉庚精神,永驻人心。多少年来,围绕“陈嘉庚”这三个大字,出现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跨越时空、跨越信仰的文化现象;人们怀念他、崇敬他、更是追随他,将他变为一种事业、一种精神。当代社会,人们习惯地把为社会做出大贡献的人与陈嘉庚联系在一起。
5月24日,施金城在印度尼西亚泗水逝世,享年96岁。
施金城、梁丽馨贤伉俪
捐资亿元 助学兴教
施金城1925出生于福建安溪龙门镇,4岁时由于战乱随父兄旅居东南亚,11岁时回福建读书,就读于陈嘉庚创办的集美中学和集美水产航海学校。在学校时,他就深为陈嘉庚倾资兴学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
1947年施金城再赴异国谋生,经过几十年奋斗,成就一番事业。
1982年,施金城回到阔别35年的家乡探亲。当他看到村里的孩子们求学条件简陋不堪,便萌生了捐资为家乡小学兴建新校舍的念头。很快 ,他的视线就被村里一片荒乱的林地吸引,“如果能在这片荒地上起一座小学,是非常理想的。”施金城对村中长辈说。
“在村子里转了一圈,村小学还是我几十年前上学的旧祠堂,教室破旧不堪,当时我就有了捐资办学的想法。”
彼时,施金城在海外的事业刚刚走出经济旋涡,他的钢铁厂曾经一度滑向了资不抵债的破产边缘,直面着五倍于厂值的负债,那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当时立志捐建一座小学,从资金上来讲是很吃力的。
1984年,施金城捐资兴建的培文小学新校舍落成。高兴的同时,他却也了解到,家乡小学教师严重欠缺,于是他想创建师范学校培育师资。
1985年7月,福建省政府批准创办安溪培文师范学校,这也是安溪县有史以来创办的第一所师范学校。施金城原本承诺投资200万元,但也担心自己财力不足,办不起师范学校。此前,他特意去了新加坡一趟,请教自己早年的老师王瑞璧,王瑞璧曾任集美学校校长。听完老师的分析,也了解创办师范的好处,施金城办学的决心更决定了。
由于资金有限,无法像其他人那样阔绰地规划,一次性大手笔投入,施金城只好四处奔走筹资。他按照承诺,分批将办学投资款汇回来。
2001年起,培文师范不再招生,施金城寝食难安,他多次回乡与有关方面商讨安排培文师范的新出路。2002年,在他的力主下,培文与泉州师范学院联合创办了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培文实验高级中学,施金城又为实验中学捐资400多万兴建霭华科学楼。2011年,施金城先生再为培文中学捐建教学楼、宿舍楼。
除此之外,施金城先后捐资创办培文丽馨幼儿园、培文蔼华实验幼儿园、培文颜明幼儿园,捐款助建官桥医院和安溪第一实验小学,累计捐资上亿元人民币。
汶川大地震后,国家把石混、砖混结构的校舍定为危房。为此,培文高中的大部分校舍必须重建。此类校舍重建,并不是施金城的责任,然而他却坚持表示,不管经济有多困难,在有生之年,愿意倾尽所有,配合完成培文学校校安工程建设。他还再捐建培文高中一幢教师公寓、一座图书馆,使学校建筑硬件达到省一级达标高中标准。
如今,学校的教学设施完善,新教学楼每间都配备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实验科学楼实验设施全部按一级达标高中标准配置;配备有图书室、阅览室、学术报告厅、校园播音系统、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中心等各种专业教室,功能齐全。
学校的体育设施也很完善,有全县唯一的多功能体育馆,可供2500人集会;田径运动场按国际标准设计,配备齐全。3座学生公寓可供2056人入住,其设计配备不亚于大学学生公寓;新建食堂采用最先进炊事设备和用餐桌椅,温馨舒适。学校的硬件设施配置,也达到省一级达标高中标准要求。
“由里到外,就连厨具和餐具,都是施先生出资赞助的。”培文高中校长陈哲恒介绍,除了再蔼堂和蔼华体育馆,其它建筑一律没有采用带有施家家族色彩的名字,这是施金城想带动更多人一起投身教育慈善事业。
福建安溪当地媒体报道称,施金城在家乡共兴办6所学校,几乎成就了侨乡的一整个教育体系,培养3000多名小学教师,惠及2万多名学子,被誉为“安溪的陈嘉庚”。
2019年9月,施金城再一次回到福建安溪,把几十年分批投资兴建的培文学校全部捐献给家乡安溪。
发上等愿 享下等福
熟悉施金城的人都知道,他一生生活俭朴,但对于家乡教育他却能倾尽所有。“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是施金城的座右铭。
安溪侨联主席李宏鸣和施金城见过很多次面,“每次都是在他回乡省亲和关心培文系列学校发展的场合见到的,我感觉施老先生非常儒雅、慈眉善目、很健谈。印象最深刻的是2018年10月份他卖掉厦门房产拿出500万元作为培文系列学校奖学奖教基金。”
施金城的成就也与其家人的支持分不开。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培文实验高级中学校长陈哲恒介绍,以前在印尼请一个佣人的费用每月不到100块钱,施老先生的太太舍不得,自己包办家务,照顾5个女儿和1个儿子,还兼顾厂里的大小事情。
施老先生的儿子也很明事理,结婚时,除了床是新买的,新房的家具和摆设都是旧的,他这样节俭也是为了支持父亲把学校办好。
施金城的生活很俭朴。他住的是一座100多平方米的普通房子,施金城伉俪居住一层,家人居住二层。房子装修很普通,家具很平常。客厅墙上悬挂的匾额写着“处事待人诚为本,持家立业俭为先”,可见,他就是坚持勤俭持家的家风家教。
印尼的《国际日报》如此介绍这一位勤俭生活的老人:他是一位企业家,但是并非富商巨贾,一生克勤克俭,其工厂的办公室连空调都舍不得装,儿子结婚只买了张新床。
施金城在回忆往事时曾感慨地说,他始终没有忘记福建省委原书记项南“治贫先治愚,科学可兴邦”的嘱托;他认真践行恩师王瑞璧“成功何必在我,奋斗绝不后人”的教导,在有生之年,为安溪教育事业发展尽力。
30多年来,施先生每年都要回家乡看看这些学校。
1990年11月,培文师范举行校舍落成典礼,手术尚未痊愈的施先生不顾路途奔波赶回家乡参加。2011年12月29日,做完眼角膜破裂手术才两星期的他又一次踏上回乡的路,为他捐建的培文霭华实验幼儿园奠基。
培文丽馨幼儿园园长苏碧莲回忆称,1997年至2007年期间,施金城老先生每年回来一次,从2007年至2018年每年回来两次,每次回来都会到幼儿园看望老师和孩子们,“每次他都特别开心,只要孩子们叫一声‘爷爷好’,他就很满足了”。
2017年幼儿园20周年园庆时,他已92岁高龄,仍坚持给每一名嘉宾、孩子、老师准备礼物。在苏园长眼中,施老先生为人和蔼可亲、高瞻远瞩,对学校投入很多,自己却非常简朴,“他经常说,我们该花的每一分钱都要花,该节省的每一分钱都要节省。每次回来还给大家讲他的创业历程,教育大家要互相尊重,要孝敬父母等等。”
各界悼念 “金城永立”
培文师范创办十多年间,为安溪、永春等县市区培养了3500多名小学教师。加上先前的培文小学,后来的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培文实验高级中学及几所幼儿园,家乡至今共有2万多名学子从中受益。
施先生倾资兴学,多次受到各级政府的赞扬。
福建省政府授予他“福建省捐赠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金质奖章、“乐育英才”匾额及荣誉证书,并立碑嘉奖。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卢嘉锡分别为其题词“育新秀谱华章”“倾资办学,功在国家”。他全身心关注家乡教育事业,被誉为“安溪的陈嘉庚”。
2020年6月1日,施金城老先生一行回乡参加培文丽馨实验幼儿园建园20周年纪念活动。活动中,相关负责人宣读了《福建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关于以福建省人民政府名义对施金城先生捐资兴办公益事业立碑表彰的决定》,这是他第四次获得省政府立碑表彰。
侨领李尚大先生,深为施先生捐资兴学事迹所感动,曾经特地写信给他:“得悉你回家乡……激发了你的正义感,决心挑起重担,要在家乡创办师范专业学校。你克勤克俭,不先为自己求安乐,至今尚住在老店屋里,生活俭朴,每月按时汇款……你的所作所为,比大富豪捐献亿元更有价值。”
安溪县教育局局长高志强说,施金城老先生早年就读集美中学和集美水产学校,深为陈嘉庚倾资兴学的爱国精神所感动,立志支持家乡教育事业。35年来,他省吃俭用,集腋成裘,全身心倾注家乡建设,为故园教育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九十高龄,子孙满堂,本该安享晚年,却还在为培文中学发展犯愁,四处奔走求助。耄耋之年,虽两鬓斑白却矢志不移、老骥伏枥;功高德昭,虽松贞鹤寿却不求回报、无怨无悔。我们崇敬并相信,施老的感人事迹及其身上所彰显的无痕大爱,必将鼓舞、带动更多的爱国侨胞和社会贤达,凝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推动茶乡安溪教育事业再上一层楼。
5月28日,施金城先生追思悼念会在福建安溪县龙门培文中学举行。
施金城长女施镁镁,代表家属对参加此次追思悼念会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施镁镁表示要将施金城先生一生“感恩社会、回报家乡”的家国情怀继续传承和发扬广大,为家乡社会发展进步多做贡献。
陈哲恒表示,“金城先生他的精神,是培文系列学校的灵魂跟旗帜,我们将把这面旗帜高高地举起,把他的精神继续弘扬光大,金城先生的一生是功德无量的一生,也是圆满的一生,施老先生一路走好!”
中央电视台采访施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