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发布时间:2021-03-05来源:《央视新闻》《迷影》《搜狐厦门》点击量:10615鹭风报1502期07版 人物
2月27日下午,人称“达叔”的喜剧演员吴孟达因病过世,享年70岁。
吴孟达出生于福建厦门,是一个“正港”的厦门人。7岁时吴孟达随父母去了香港,1973年报考第三期香港无线艺员培训班,开始踏足影视行业。在从影40几年间,拍摄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喜剧电影。他比香港人多了一种海派的气质。他的幽默和为人也是,海纳百川一样豁达包容,这也让他受到许多观众的敬爱。
素来低调的周星驰发声悼念:“刚刚已经得知这个消息,虽然这段时间一直在关注吴孟达的病情,多少会有一些心理准备,但还是非常难过悲痛,不舍得。吴孟达的病情来得快,走得急。他是我那么多年的搭档和老友,现时我还无法接受。”
曾在《流浪地球》合作的导演郭帆也发文表示:“达哥……说好的咱们第二集见……”
年少成名 荒唐岁月
1953年,吴孟达出生在厦门鼓浪屿。他的父母在生下他不久之后,就去了香港打工。
小时候吴孟达跟着姐姐一起在厦门长大,直到他7岁时,姐姐带着他一起去到香港寻亲,从此人生有了改变。
1973年他报考第三期香港无线艺员培训班,与周润发、郑少秋、林岭东等是同学。吴孟达成绩出众,全班40名学员,22人毕业,仅有7人拿到签约,其中一个就是达叔。
当时,被调侃“嘴巴跟不上脑子”的周润发,也只能跑跑龙套。
在1976年时,周润发、吴孟达与赵雅芝、黄秀杏等就主演了一部由王天林执导、林德禄编剧的剧集《大江南北》,反响平平。
但不久后周润发与赵雅芝主演的《上海滩》迅疾风靡了大江南北。1979年,吴孟达凭借与郑少秋合作《楚留香传奇》,饰演的男二号“胡铁花”一炮而红,风头无两。当年的吴孟达,也是妥妥的“流量小生”,从住的酒店大门走出来,就有一票“粉丝”堵在门口等他。
年少成名,让当时年轻、冲动的吴孟达迷失自我,很快就因为烂赌等原因,把赚到的钱赔光光。喝酒,泡吧,还欠下了巨额的赌债。债台高筑,无戏可拍,最难熬的时候,吴孟达甚至想到了自杀。多年之后再谈起,他还说那段时间是他永远不舒服的烙印。
同学周润发,貌似无情地拒绝了吴孟达的借钱请求,却在背后极力帮他推荐演出机会。因为发哥觉得直接借钱反而会“害了他”。
也正是在发哥的推荐下,吴孟达参演了人生第一部电影《执法者》。凭借这部片子的出色发挥,让导演和观众再次看到了吴孟达身上的闪光点。
从此吴孟达痛改前非,重新出发,磨练演技,片约不断。他凭借着与刘德华合作的《天若有情》赢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之后,跑去感谢导演陈木胜,而陈木胜回答他,应该感谢的是发哥,因为是发哥鼎力推荐他来出演这个角色的。此事令他感激一生。
年轻时便经历了这样的大起大落,让吴孟达面对人生和电影时,多了一分稳重与内敛。可能也正因如此,才造就了后来和周星驰“黄金搭档”的银幕佳话。
▲饰演《楚留香传奇》中的胡铁花(右)
金牌配角 黄金搭档
要评论吴孟达,就绕不开喜剧之王周星驰。
即使不算达叔与周星驰合作的两部电视剧《盖世豪侠》与《他来自江湖》,及喜剧还未成型的《龙凤茶楼》,达叔与周星驰也以《赌圣》打开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无厘头喜剧”之门,也正式步入了“双周一成”的时代。
香港喜剧编剧林超荣将周星驰形容为“喜剧之神”:“周星驰扮一个鬼脸就可以令人狂笑。奇妙在于,他演绎笑话,好像没有建构的,在节奏上快如闪电,直指核心,他破坏了一般笑话的模式。我们写笑话,一直在建构,建构够了,然后来一个点睛之笔。星仔的戏剧演出,一出就是点睛之笔,快得没有建构,观众就笑。一种全新的东西诞生着”。
这可以说是一个喜剧创作者对于一个喜剧表演者的最高肯定。
而周星驰的这个成就,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达叔作为他的搭档/对手,也是一大因素,就像相声表演中的捧哏与逗哏。
星爷的喜剧魅力在于一种缺少了建构、直接进入即点睛之笔的笑话,这点也就使得他的喜剧更加需要有人配合。
如在《赌圣》的前半部分,来自于大陆、身怀特异功能的左颂星(周星驰)一次次的展示他的“绝技”时,三叔(吴孟达)则肩负起了身边的逗哏作用,几乎是全心全意的鼓励、支持他。
这种支持到了《武状元苏乞儿》时更加明显,不仅仅是作为喜剧表演上的逗哏,即使在叙事上也是全力以赴地无条件支持。比如周星驰表示想要上京考武状元的那场戏:
“周:阿爹,我决定上京考武状元。
吴:阿灿,爹等你说这句话,等了二十五年,为了苏察哈尔家,你应该这样做。
周:别误会,我是为一个女人。
吴:英雄,为妞死,为妞亡,为妞去考武状元!谁家女子?
周:怡红院如霜姑娘。
吴:啊?妓?
周:有何不妥?
吴:品味与众不同,真是能人所不能,阿爹佩服你!”
这场戏如果是周星驰的旁白或者字幕的方式呈现出来,自然是缺乏了那种喜剧感,而且周星驰与吴孟达一边对话时的一边表情,既是父亲对于儿子的无条件的爱与支持,也突出了点睛之笔时的笑点。
而周星驰在回忆起这片与达叔的合作时,他说,“和达哥演对手戏的时候,我也真的很动容。如果老爸(即苏乞儿的父亲)这么好,儿子真是想发奋也难”。
有人就将达叔与周星驰的关系比喻为一百年前的钱玄同与刘半农:“不去讨论周星驰吴孟达为何失和,倒是吴这一生的演绎巅峰,就是那一个个搞笑的黄金配角。周星驰的九十年代无厘头结构喜剧电影好比《新青年》时代的双簧信,一唱一和既要有钱玄同也不能没刘半农;后现代解构思潮在文论界是萨义德德里达,大众文化则周吴功不可没”。
无论是与周星驰合作,或者是别的明星演员,达叔都是清一色的配角,但又心甘情愿地、尽心尽力地演好自己的那一个角色。比如在《流浪地球》中,即将步入古稀之年的达叔,不仅是要吊威亚,也要穿40多斤重的宇航服,甚至需要通过吸氧机来辅助呼吸。
而每天拍完戏回酒店时,他自己都会默默流泪,反问自己“我66岁了,为什么还要这么苦?”但第二天,他还是很敬业地回到了演员岗位上。他的敬业和演技,也得到导演郭帆、主演吴京的称道。
在达叔的身上,可以看到身为演员的敬业精神,即使只是一个戏份不多的配角。
▲《武状元苏乞儿》中的周星驰与吴孟达
出身厦门 情系故乡
在外打拼数十年的达哥,经常回厦探亲。提起家乡厦门,他总是止不住地赞美“厦门非常干净,厦门人很有礼貌,非常热情,不管走到哪里,热情的街坊都会先邀请你去甲得(泡茶),这家泡完,再去下一家继续泡,配上闽南传统的茶配贡糖,真的很好吃,一天都可以不用吃饭了。光喝茶就饱了,这就是我们厦门人的热情,是值得被传承下去的文化。”
2019年回厦探亲时,吴孟达曾接受媒体采访:“厦门的小吃很好吃,每次回厦门,我都能尝到小时候吃的味道,今天中午就在我侄女家吃薄饼,薄饼皮我们都会自己制作,沾下锅拿起来,哈哈哈。我很喜欢闽南的小吃,香港是没有的,土笋冻、沙茶面、五香、海蛎煎、芋包,都很好吃。”
厦门变化很大,离开厦门的时候,还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人口才40万不到,现在人口数惊人地翻了10倍。达叔回忆到:“我当年在厦门给妈妈买的房子30万,现在翻了10倍不止吧”。
吴孟达说,厦门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虽然只是一个二线城市,但是它真的很重要。厦门是一个很方便的中心地,去哪里都很方便,包括香港和台湾啦,而且沿海城市机会很多。“但是厦门城市小,所以不适合太大型的企业来厦门,我觉得厦门适合发展一些精细且高品质的行业,比如旅游业和影视业。很多出名的景点比如鼓浪屿,厦门大学、海滩都很适合拍爱情剧。我也在厦门拍过戏,只不过不是爱情故事啦,总是饰演男女主角的爸爸、爷爷,可能没机会拍爱情故事了。”
“影视业的发展当然更多得益于我国全行业经济的发展,不再是只求温饱的年代,内地很多年轻人选择了出国读影视,学有所成后再回国,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吴孟达对厦门很了解:现在生活在厦门,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厦门这座城市很小,但这是一座充满梦想和奇迹的城市,有些人怀揣着梦想前来,又有些人失望地离去。“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不能熬,在拍摄流浪地球期间,请过一些年轻男女来当临演,半天就哭了,太苦了,熬不住,后面连钱都不要了。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我年轻的时候也是会抱怨那个时代,那时候我根本想象不到现在的生活,更别说赚钱了。”
达叔清晰地记得,他们小时候住过的房子,120多平的空间被分隔成7间供7户人家居住,厕所和厨房都是共用的,每天为了争抢而吵架。他们一家7口人拥挤在狭小的房间,床给长辈们睡,自己只能睡在地上……
“我父亲一个月500元港币收入的要负担4个兄弟姊妹、母亲还有姥姥的生活。而且香港的房租特别贵,占了工资的五分之一,每个月都是入不敷出的。你们说那个时候苦不苦?苦啊!社会竞争激烈,但是现在年轻人不能忍不能熬,容易丧失机会。”
所以,年轻人要学会自己成长。达哥鼓励年轻人向外发展。他说“既然感觉到激烈的竞争环境,为什么不尝试走出去呢?我们的上一代不就是去海外发展,然后再回来帮助家乡的吗?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没有机会了,有的时候多去思考,你为社会做了什么,而不是一味地要求社会为你做什么。”
“厦门是我的家乡,不管厦门怎么发展,我对他的感觉都没有变。我7岁离开厦门和我爸爸妈妈在香港生活,现在我妈妈年龄大了,越来越喜欢回厦门生活,一年回来好几个月。她在厦门有伴,还有亲戚好友可以照顾她。如果说老厦门的味道,应该是厦门那种亲人邻里间的热情和温暖,是我们闽南的一种文化,应该被保留与传承下来。”
真实,有趣,温暖,这就是厦门郎吴孟达。达叔,走好!
▲吴孟达生前最后一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