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新闻详情 < 返回
姚璇秋:潮剧出海

发布时间:2021-12-31作者:陈斯鑫来源:节选自《南方人物周刊》点击量:13664鹭风报1544期07版 人物

       回顾姚璇秋的职业生涯,如同翻开一部现代潮剧史,鲜活丰满,曲折漫长,充满着光荣与苦难,虽然筚路蓝缕,


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汕头的广东潮剧院宿舍,这套三十多年前单位分的旧房子没有电梯,87岁(虚岁)的姚璇秋上下楼不用人搀扶,“尽我的身体能力,尽量自己做。”屋里保留着上世纪90年代的布置,墙上挂着她与毛泽东、习仲勋等领导人的合影,客厅中间摆放一张折叠桌,茶几上的工夫茶具上了年代,但洗刷干净。

       姚璇秋退休后长住广州,前一天晚上才赶到汕头小公园出席活动。过去一年她收获了太多荣誉: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2020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对于年轻人来说,姚璇秋的名字已然陌生,若不是这一连串分量十足的荣誉奖项,恐怕没多少人知道这位“邻家老奶奶”曾经是万人追崇的潮剧巨星。

       用潮州方言演唱的潮剧,至今已经有590年历史,原本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和福建闽南一带。上世纪中期,在姚璇秋等一代潮剧人的努力下,潮剧从一个地方剧种跃升为全国知名剧种,并且长期保持着国际影响力。循着姚璇秋的足迹,可以窥见潮剧过往的辉煌:二度进入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都曾观看演出;曾经拍成电影,风靡香港、东南亚;受国家派遣,在对外文化交流上扮演过重要角色。


澄海姚

       “我们是‘澄海姚’,抗战时期逃难时候,回来父母已经死了,家庭情况什么都不知道。”姚璇秋对原生家庭的印象非常模糊。1935年,姚璇秋出生于广东省澄海县(现汕头市澄海区)东门村,家里有五个姐姐和两个哥哥,姚璇秋最小,排行第八。原本应该享受父母宠溺,兄姐爱护,可惜生逢乱世,等待她的是坎坷的童年。

       1939年7月16日,日军攻陷澄海县城。日军进占后,一连三天,疯狂进行大屠杀,惨遭杀害的居民达一千多人。

       面对国破家亡的重大变故,幼小的姚璇秋懵懵懂懂。她和姆母相依为命,五六岁起就帮忙做家务,跟着大伯母割山草作燃料、做手纱工换粮米。

       孤儿院办有童伶班,靠着这些孤儿演戏挣钱作为运营经费。姚璇秋的两位哥哥便在孤儿院的童伶班学做戏。童伶制是旧时戏班独特的用人制度,具体到潮剧,除了净、丑、老生以外的角色皆由未成年的小演员扮演。

       每次去找哥哥,看童伶做戏,姚璇秋不知不觉为之着迷。当时流行做“天光戏”,戏班通宵演出,到了下半夜看的人少,门票会降价,一两分钱就可以进去看。有剧团演出,姚璇秋也会跟大人去看下半夜的戏。潮剧是她童年难得的娱乐方式。

       姚璇秋自小耳濡目染,慢慢也成为这里的一份子。外江戏演员李隐文见她天生一副好嗓子,便教她开腔唱曲,传授一些基础的身段和水袖技巧。解放后,姚璇秋已经会唱一些简单的潮曲片段,兄妹三人经常被当地广播站请去演唱节目。白天去火柴厂工作,夜晚就到阳春国乐社演唱,姚璇秋并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成为一名潮剧演员。

       1950年3月,潮汕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随后,潮剧进入“改人改戏改制”的新时代,这其中就包括童伶制的改革。从1951年起,潮汕本土六大潮剧团先后烧毁了卖身契,开始废除沿袭了150年的童伶制。

       没有人想到,这个半路出家的小姑娘会是未来的潮剧巨星。

07-1.jpg《陈三五娘》剧照


雅歌妙舞动京华

       姚璇秋的到来,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好像整个潮剧界重新搭好舞台,就等着她登台表演。“我来的时候安排做青衣行当,(潮剧)叫作‘乌衫’,学做《扫窗会》,是从老剧本《珍珠记》选出来的一折,然后进行改编。当时已经改好,各个剧团都排练过了。”正顺潮剧团安排了杨其国、黄蜜、陆金龙等名师来带教姚璇秋,教学相当严格。

       持续高强度的练习,让她很快就能登台演出,“我1953年2月底3月初进去开始学,11月就选去参加全省汇演。”

       省城汇演,姚璇秋一演成名。中山大学教授王起对演出的评价非常高:“四个节目里演出最成功的是《扫窗会》……扮演王金真的姚璇秋、扮演高文举的翁銮金,对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中所引起的复杂变化有着深刻的体会,因此,在表演上已经完全达到内外一致的地步。”

       1955年底,正顺潮剧团携新排练的《陈三五娘》(即《荔镜记》)在广东省内五个城市巡演,姚璇秋成为建国后第一代黄五娘的扮演者。在广州的演出反响热烈,吸引了省城一批戏曲专家和文艺工作者出谋划策,道具、台词、服装,一路改进,越演越成熟。原计划两个月的演出一再延长到四个月,一直演到1956年。最后在中山纪念堂演出的时候,刚好梅兰芳先生率京剧团到日本演出归来,路过广州,整个团都来观看。“梅兰芳先生看后十分惊奇。一来当时不知道有潮剧这么古老的剧种存在;二来看到演出的《陈三五娘》跟他从日本带回来的资料一模一样。日本侵略我们的时候带走的剧本,他带了影印本回来,其中就有明本戏文《荔镜记》。”

       更让梅兰芳惊奇的是,扮演黄五娘的姚璇秋只学了三年戏,在当时的京剧演员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因为“京剧学三年还是小小班”,还远不能登台。梅兰芳当即虚心请教了潮剧的教学经验,回京后向全国剧协汇报。后来田汉、周扬、阳翰笙等十来位专家特意跑到广东来看姚璇秋演出。

       汇演结束后,广东省委趁热打铁,决定成立粤、潮、琼、汉四个省属剧团。1956年8月1日,广东潮剧团正式成立,潮剧进入最为辉煌的“金色十年”。

       1957年4月,广东省文化局组织“广东潮琼汉剧赴京汇报演出团”,潮剧团在北京演了27场,其中最重要的一场是5月15日在中南海怀仁堂的演出。“当时去的有汉剧、潮剧、海南戏(琼剧),各出一场戏。晚上怀仁堂演出之前,大家在猜谁会来,因为领导没有宣布谁会来,只说是重要演出。紧张死了!等到开锣之后,广东汉剧先演,我已经化好妆,从条幅后面的缝隙里往台下看,看到中间坐着的是毛主席,几乎整个中南海的领导人都来了,紧张得不得了,很怕演出有差错。太高兴、太紧张,怕忘词、出戏。等到翁銮金兄先出台,灯光调暗了,看不到台下,这才定下心来把戏做好。”

       年仅22岁的姚璇秋,代表潮剧登上最高的舞台。演出结束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上台接见了演员。

       “戏刚演完,毛主席就带头上台跟演员握手。听说他在台下看戏的时候,夸潮剧字幕的书法真好。当时整个剧本的简介、念白和唱词都用毛笔写在胶卷上,很小的正楷,做成幻灯片,整个广东代表团就潮剧有,其他都没有。京剧后来唱腔有打字幕,对白就没有。”作为用方言演唱的剧种,考虑到外地观众听不懂的问题,广东潮剧团在成立之初就设立专职幻灯字幕书写人员,这一创举对潮剧的推广至关重要。随后在上海、杭州等地演出也畅行无阻,大受欢迎。

       离京前,姚璇秋到梅兰芳家中拜访,梅兰芳书以“雅歌妙舞动京华”七字赠别。


“潮剧出海”,从香港走向世界

       两年后,姚璇秋再度进入中南海怀仁堂,参加建国十周年献礼演出,包括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宋庆龄、贺龙等领导人观看了她主演的新编历史剧《辞郎洲》。离京之后,又到上海、杭州、南京、南昌做巡回演出。

       1959年和1961年,姚璇秋主演了《苏六娘》、《荔镜记》两部潮剧电影,传统戏曲的创新非但在香港引起轰动,电影可复制传播的特性更是让潮剧风靡东南亚华人圈。“国内最早在上海和广东汕头地区发行,国外在东南亚、美国、法国等地发行。后来发行录像带出去,影响很大,当地很快发展出许多业余的潮剧团和潮乐社。”

       1960年5月,应九龙普庆戏院和香港高升戏院董事长何贤的邀请,包括姚璇秋在内的广东潮剧团共66人到香港演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潮剧首次到香港演出,一改香港观众记忆中童伶演出的潮剧印象,令人耳目一新。潮剧团在香港总共演了26场,可谓盛况空前。

       1960年10月,受国家委派,广东潮剧院以一团为基础,从各地方剧团抽调艺人组建“中国潮剧团”,由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仑出任团长,赴柬埔寨王国访问演出。中国潮剧团在柬埔寨受到极高的礼遇,第一场演出在柬埔寨王宫进行。第一次代表国家出国演出,潮剧团的幻灯字幕再次发挥作用,非但有中文字幕,还翻译成当地文字,柬埔寨人民也能轻易看懂剧情。演出结束后,柬埔寨王后登台给中国潮剧团颁发了六枚勋章,姚璇秋获得柬埔寨“国家骑士”勋章。

       1979年10月,中国广东潮剧团应泰国“泰中友好协会”邀请,受国家委派到泰国进行友好访问演出。泰国国王派出“御代表”观看了首场演出,并赠送花篮。

       到2000年65岁退休之前,姚璇秋多次随团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访问,或演出,或担任艺术指导。

       在汕头市潮剧艺术博物馆里面,有一个“姚璇秋艺术传习所”展厅,按照姚璇秋各个时期主演的代表剧目展示着相关的照片、录像、戏服、道具。在这个潮剧传承基地,姚璇秋和其他老艺人会给新人们传授技艺。

       2008年,姚璇秋被评选为潮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此,她笑着说:“其实1978年我就自己主动做传承了。但是当时没有非遗这个名词,叫作‘传帮带’。”

       如今姚璇秋教过的学生已经有好几代人,徒弟遍布中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其中不乏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张怡凰这样的明星演员。

       2021年2月26日,姚璇秋被评为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去北京领传承的奖,是剧种的大事。我个人是代表,但是剧种更重要。京剧和昆曲,接下来就是潮剧,就目前来说戏剧就这三个剧种得奖。以后就不知道,希望会有更多。潮剧确实是非常幸运,也是非常光荣,责任也重。”

       2021年6月28日,姚璇秋被党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作为一名有65年党龄的老党员,姚璇秋依然壮心不已地说,“尽我的努力吧。”


下载鹭风报1544期07版 人物
相关新闻

要闻| 侨乡动态| 专题| 海外侨讯| 人物| 副刊| 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