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发布时间:2022-05-13点击量:11429鹭风报1561期05版 人物
每个身份,都代表着一种责任。
多年来致力于贫困地区饮水安全公益服务工作的蓝祎虹,被网友叫做“善良的大男孩”。他虽然更多时候是以厦门市思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的身份出现在大众面前,但他还有另一重身份——中国生物膜技术教父、水博士蓝伟光之子。
每个身份,都代表着一种担当。
公益饮水事业让孩子们喝上干净水,环保科技事业则致力于与父同行,共圆净水梦。千百年来,商人的身份常常被贴上唯利是图等标签,蓝祎虹却坚持从事公益事业,摆脱固有观念。“我永远都是初学者”,蓝祎虹认为有益的尝试从来不会止步。
从集美这头到新加坡那头,从美国那头又回到集美这头。这位侨二代,用自己的努力和勤奋,让自己的人生头头是“道”。
蓝伟光、蓝祎虹父子
随父追梦,从这头去那头
蓝祎虹出生于福建龙岩,因父留学海外而移居新加坡,而后自己又在海外学成归国逐梦……每一阶段的肇始,都注定了是一场未知旅途和奇妙冒险。这是父亲的循循善诱,也是他选择的人生。
幼时离乡赴他乡,成年他乡返故乡。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于龙岩的蓝祎虹因父亲就职集美的关系,在集美开启了幼年生活。每每想起童年,蓝祎虹都记忆犹新:风韵犹存的乡村路,绿植和沙滩相互映衬,沿着海边散步玩耍,学村的读书声和渔村的叫卖声不绝于耳,静谧海风常在……陈嘉庚先生创办的校园,让幼时的蓝祎虹印象最深,也是那时,嘉庚精神的种子已经他心中悄然开花。
1991年左右,在父亲蓝伟光海外求学读博半年后,蓝祎虹离开集美,开启了新加坡读书成长之路。“当时在新加坡就读的中学也是陈嘉庚先生创办。嘉庚精神可谓一直在影响着我。”直到服兵役结束后,蓝祎虹求学美国,毕业后进入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华尔街投行工作。
直到现在,他都谦称“庇荫于父亲的事业积累”。殊不知,“心存志远,终至千里”。
初心照亮公益路,从那头回这头
“老一辈的人远赴海外讨生活,致富回乡添砖加瓦;新一辈的华侨远洋留学,心系祖国回到家乡,助力家乡集美的建设!”
在美国纽约投行工作数年后,2013年,从纽约回到北京的蓝祎虹继续从事基金行业。直至一次“旅行”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
2014年,蓝祎虹和一个名叫“清泉计划”的大学社团走访了湖北、云南和贵州,考察当地的饮水安全问题。“在云贵检测的21个水样当中,只有3个符合国家标准;而在湖北,检测的29个水样当中,没有一个符合国家标准。这样的饮水安全现状让我不安。”
饮水思源,源头不净,何以饮?当时父亲蓝伟光已投身于净水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经营。蓝祎虹想借助父亲的净水之能,以一己之力助力贫困地区孩子们的饮水健康。为此,他放弃北京的工作,开启了自己的“社会企业”——思援。“希望更多人参与到对饮水安全问题的关注中来!”
父亲的不理解和公益事业的高投入,让这条路看似伟大但也艰辛。好在善始终有馈:2016年初,思援在颇具影响力的中国公益节上获得2015年度公益传播奖。
如今,通过侨务系统的协调,23个贫困县得到饮水健康的捐赠。价值千万元的净水设备投入使用,实现了捐赠到位……
公益有途,事业有成。“高举嘉庚旗帜,凝聚侨心侨智侨力”——在以侨做“桥”的家乡集美,蓝祎虹圆了“思援”梦。
家乡华丽蜕变,游子思“源”归乡兴业
即使与父亲同是致力“水”的工作,然而两代人有两代人的追求。但与父亲一致的是,蓝祎虹对家乡情结浓厚,皆因集美而起。
当侨二代归乡故里,所见所闻已不同当年。即使身居海外,“但是隔一年半载都会回集美看一下”,所以,蓝祎虹对集美并不陌生,“集美的成长也算是我看着变化的。”
尤其近几年,集美飞速式成长让蓝祎虹下定了将企业落脚集美的决心。互联网的普及让集美一直在时代的速度上发力,遍布大街的咖啡小店,又让这片区域多了一点小美好。近几年影视基地的建立,也让这里成为人气旺盛的旅游景点和网红打卡地。“近5年,集美的发展如此迅速,让人置身其中感觉很舒服。”
家乡的巨变让人心生感叹,除了儿时氛围浓厚的集美学村,一幢幢高楼平地而建,一座座商贸场所拔地而起,“希望有时间停下来好好走走这片集美新地。”
“理念、事迹、共性,对侨商群体起到粘合的作用,大家都是在不一样的地方生活成长,如果没有陈嘉庚先生这样的精神领袖,很难凝聚到一起。”即使认知和价值观不同,但作为拥有共同精神领袖陈嘉庚的侨二代们,终能殊途同归。
“没有远大目标和坚定理想的话,很难把事情做下去、做成功。”蓝祎虹也是如此,无论是侨二代,还是公司创始人,他将继续赶路,在集美这片热土上,“心态平和,一如父亲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