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海外侨讯 / 新闻详情 < 返回
“和”“与”“同”的用法

发布时间:2024-07-05作者:杜永道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点击量:1307鹭风报1668期04版 华文教育


杜老师:

  我是文秘人员,在起草文稿时,常用到“和”“与”“同”,但时常拿不准这三个词的具体用法。请您谈谈,谢谢!

河北读者 陈女士

               

陈女士:

  先说“和”“与”二字。

  “和”可做连词,也可做介词,但做连词多些。“和”在口语、书面语中都常用到。“与”的书面语色彩较浓,故常用于书面,例如常用于书名、文章标题中,如“《教学与研究》”“《电流与磁场》”。“与”同样可做连词也可做介词,也是做连词较多。

  用“和”“与”做连词时,其前后成分处于同等地位,而用连词“及”“以及”连接的前后成分,常有主次之分。

  下面是“和”的用例:

  (1)老师和同学都赞成这个做法。

  (2)我们对这个问题还要进一步调查和了解。

  (3)我很欣赏他的耐心和稳重。

  (4)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是辩证法的几对范畴。

  (5)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都是直辖市。

  “和”在(1)中连接的是名词,在(2)中连接的是动词,在(3)中连接的是形容词。在(4)中先用“和”连接两项,再用顿号将其分隔。(5)中“和”出现在并列项的最后两项之间。

  下面是“与”的用例:

  (1)城市与乡村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2)这些成绩反映了该团队近十年来的思考与探索。

  (3)要把握对与错、是与非、义与利、得与失的界限。

  (4)花园中有假山、长廊、花圃与池塘。

  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与”做连词表示并列关系时,用法跟“和”相同,但“与”书面语色彩明显。还可以用“与”连接词语及其否定形式来表示对立的两项。例如:

  (1)这件事对与不对,都要考虑清楚。

  (2)考与不考,还是由他自己决定吧。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和”跟“与”同时出现在句中,表示多项并列。这时,宜先用“和”连接并列的两项,再用“与”将其分隔。例如:

  (1)对这一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分布与风力和风向都要进行长期观测。

  (2)他们决定,大豆和高粱与土豆和红薯,都将扩大种植面积。

  由于“和”更习用常见,所以先用“和”把小的组合连接起来,然后用“与”分隔小的组合。这样做,人们会一望而知,便于阅读。这种说法里的“与”也可以改用顿号,如“和”的用例中的(4)。

  再说“同”的用法。

  “同”除了做动词、形容词、副词外,还可做介词和连词。不过,现在书面上比较常见的情况是,让“同”做介词,让“和”等做连词。例如:

  (1)遇到问题时,多同群众商量。

  (2)咱们这儿今年夏天的气温同去年比,好像更高了。

  (3)老王和老李都同小张谈了这个问题。

  (4)同李处长充分交换意见后,我和老刘都同意处里的方案。

  另外,“跟”也常做介词和连词,但“跟”常用于口语,书面中较少。

       


下载鹭风报1668期04版 华文教育
相关新闻

要闻| 侨乡动态| 专题| 海外侨讯| 人物| 副刊| 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