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16作者:王起鹍点击量:97999鹭风报1521期05版 专题
1984年11月,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右)在厦门,左为时任厦门市侨办主任林华明
柯雪琦(左二)为父亲柯朝阳祝寿
柯氏父女 一片丹心
新加坡归侨柯朝阳与柯雪琦这对父女的故事在厦门侨界仍是鲜为人知。父亲是中国致公党党员,曾任同安县副县长,致公党福建省委主委和省侨联副主席;女儿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厦门市政府副市长、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
柯朝阳1894年12月26日生于同安县民安里内厝乡。15岁赴马来亚槟榔屿谋生,后来参加海外洪门组织。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参加陈嘉庚领导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的工作,支持抗日。抗战胜利后,在新加坡与友人合办《新民主报》,出任经理。因抨击蒋介石政权及殖民政府,翌年初与主编一同被英殖民政府逮捕入狱,后为陈嘉庚保释,随即受聘任《南侨日报》总务部兼发行部主任。不久因经营渔牧业事务繁忙,辞去《南侨日报》职务。1955年7月回归故里,翌年加入中国致公党。
1956-1980年,柯朝阳共四次当选为同安县副县长,他在副县长的任期中,不是只坐办公室批转公文,而是走向街头,深入农村,体察民情,开展工作,遇有问题就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他勤恳积极工作,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侨务政策,广泛团结海外华侨华人,引导和鼓励他们回乡投资和参加经济建设、捐资兴办社会公益事业;调动归侨侨眷建设家乡的积极性,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同时注意维护侨胞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坚持为归侨和侨眷服务。因此他在同安百姓及侨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深受广大民众的拥戴。
看到祖国的变化,1959年柯朝阳在《同安侨办文教福利事业新貌》一文中写到:华侨爱国爱乡的热情,受到祖国人民的欢迎。党和人民政府对华侨举办的文教公益事业,一向给予积极的协助和支持,同时还根据特点和要求,制定了照顾的办法。1983年,柯朝阳捐资设立了同安解放以来第一个由个人创办的奖学金——“柯朝阳奖学金”。柯朝阳逝世后,子女们将其爱国爱乡、热心公益、无私奉献的精神代代相传至今。柯朝阳的儿子柯定方说:“我们遵循父亲的教导,一定要坚持支持同安的教育事业,现在我们已经传到第三代了”。至2020年已受奖受助学生达475人,共发放奖学金150多万元人民币。
柯朝阳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自己当副县长很少回家,但总是反复教诲子女要勤俭节约,叮嘱子女要和公社社员一样劳动,不能搞特殊化。1957年12月柯朝阳在参加全国侨联第一届二次会议的座谈会上,当讨论陈嘉庚在开幕式上指出“归国华侨及侨眷必须向国内人民看齐,把参加劳动生产作为自己的光荣任务”时,他感慨地说:“我有个儿子在南京读书,品学一向很好,没想到近来也跟人家一起申请助学金。我知道以后就立即去信要他退还。他却回信说学校已发了,不好退还。我再去信给学校,要求对他严加教育”。柯朝阳以身作则的精神受到大家赞誉。
柯雪琦在父亲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下,1954年回国读书,后来因在同安劳动成绩突出,被同安妇联评为“勤劳模范”,并保送到福建农学院,大学毕业先后在福建日报社、厦门市侨办、外办工作。
1983年3月31日,厦门市政府换届,由于工作上的需要,48岁的柯雪琦就任厦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这是厦门历史上第一位女副市长。虽然自己带着沉重的包袱,但柯雪琦非常清楚,能当选副市长,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女性、大学生、有海外关系……几大因素,把自己推到了副市长这把交椅上:改革开放需要引进外资,归侨有海外经历,做起来比较容易。
她的父亲知道后,既感到荣幸,也为女儿担心。柯朝阳对女儿说:“这是党对你的信任,是形势发展的需要。要珍惜这个为党、为国、为民、为侨多做奉献的好机会。一定要尽心尽责,要虚心,拳头要藏在袖子里”。
1984年11月,原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来厦视察,柯雪琦负责接待。邓颖超对她说:“你是厦门市唯一的女副市长,你现在年龄不大,身体很好,文化程度也高,当副市长责任很重,也很光荣,希望你放下思想包袱,解除顾虑,大胆工作,为妇女争光,为华侨争光,不辜负厦门人民对你的期望,还要多关心妇女儿童工作。”
在许多老领导、长辈、同事、归侨和海外亲友等的鼓励下。柯雪琦以勇往直前的精神,拿出当时劳动锻炼的劲头来,虚心学习,勤奋工作,没有辜负党和厦门人民、广大归侨侨眷对她的期望。
1998年,柯雪琦退休离开了领导岗位,但她从没感到失落和孤独,只有轻松和自在,充实和满足。为了使晚年过得有“热”又有乐,她还继续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在社会中完善自己,体现自身的价值。这是父母亲的言传身教长期潜移默化的结果,也是她从父亲柯朝阳的教诲中体悟出来的人生真谛。
以侨为桥 特区之特
风起云涌的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大地上的变革波澜壮阔,厦门特区凤凰涅槃,无限新生。
过去的四十年,厦门籍广大归侨侨眷及与厦门有关系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作为贡献者、受益者、参与者,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厦门的经济建设发挥了独特、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世界一同见证了这一个伟大的时代。
1985年7月29日,国务院批准“厦门特区逐步实行自由港某些政策”,特区范围扩大到厦门全岛和鼓浪屿全岛,这一政策,鼓舞着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
1985年9月28日,在厦门市政协举行的联欢晚会上,习近平副市长应邀参加并传达了“厦门特区逐步实行自由港某些政策”的精神,当习近平谈到“外资银行和侨资银行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以进入厦门经济特区开业”时,会场反响热烈,各界人士对厦门今后发展前景充满期待。
1986年3月7日,习近平副市长在厦门市工商联举办的“新春联谊座谈会”上说:厦门辟为经济特区以后,许多爱国爱乡的华侨、华商、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纷纷来厦投资参加建设,为祖国“四化”作出贡献。现在厦门的“三资”企业发展是健康的,目前已形成了一批,今后逐步发展,必将成为建设厦门的生力军,虽然目前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将尽力予以协助解决。
习近平的讲话,肯定和赞誉华侨、华商、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是来厦门参加投资建设的“生力军”,引起各界的共鸣。各界在“以侨引侨,以侨引台,以侨引外”这句口号下,特区建设与发展中,确实起到了“滚雪球”的连动效应。
1987年7月23日,由厦门市、汕头市政协、统战部门举办的“三胞”工作座谈会在市政协礼堂举行。来自汕头、潮州、漳州、泉州、三明、龙岩的政协、统战部及省政协“三胞”办的领导应邀出席会议。
习近平副市长参加座谈会,认同代表们提出的“侨乡的干部,要学会做好侨务工作观点”,并在介绍厦门经济特区发展情况后说:政府将继续落实做好“三胞”的有关政策,要继续通过“三胞”做好“三引进”工作,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设备,参与厦门经济特区建设。
2002年6月,习近平省长在厦门调研时再次强调:厦门要“继续走以港引台、以澳引台、以侨引台的路子,促成台、港、澳、侨、外联合投资,拓展厦台经贸合作,提升厦门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实力”。
今天,我们在盛赞外商潮涌厦门、特区建设迅猛发展的时候,我们在回眸特区侨务工作四十年辉煌的时候,绝不能忘记特区初创时期侨务工作的领头人柯朝阳、颜西岳、施耀、邵庚、陈德润、庄云潮、陈应龙、张述等老一代归侨前辈,绝不能忘记与“侨”同样结下不解之缘的柯栋梁、林华明、黄美缘等一代代侨务工作者为此付出的汗水和艰辛。是他们,以党心、民心、侨心,把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化为一个个具体可感的行动;是他们,用自己如火的热情,把党的温暖送到海外乡亲和归侨侨眷的心坎上。
1979年厦门市侨办恢复工作。1980年3月柯栋梁从集美中学校长的岗位上调任厦门市侨办,主持侨办工作。
柯栋梁于建国初期创办中国第一家旅行社——厦门市华侨服务社(中国旅行社),1952年调任市侨务局任人秘股代股长(当时林采之任局长和侨联主席),由于领导和组织侨务工作成绩突出,被中侨委通报表扬。1957年在市委统战部负责工商界政治讲习班兼教育股长期间,其工作经验成为全省统战系统学习的榜样。
上任不久,柯栋梁便积极筹备由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文革后的第一次“全市侨务工作会议”,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侨务方针、政策和全市侨务工作会议精神,为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为落实归侨知识分子政策、侨房政策尽责尽力,受到广大海外侨胞、归侨侨眷的赞誉;为推进特区建设与发展,他积极主动配合侨联主席颜西岳以“走出去、请进来”各种方式,在“三来一补”及“三引进”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社会公益事业,他牵头组织策划、发动爱国华侨捐资助学,兴办学校,为家乡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马来西亚归侨、原市侨办主任林华明1983年调到市侨办后,在侨务部门工作了整整14个春秋,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为侨服务事业。她牢记1984年陪同邓颖超大姐参观集美陈嘉庚故居时的情景,她说:“邓大姐当面告诉我‘华侨工作很重要’,这几个沉甸甸的大字一直铭刻在我的心里,让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侨务工作中。”
印尼归侨,原市侨办主任、侨联副主席黄美缘,1997年接任林华明的工作之后,为市侨办创建平台,打造各类侨务“品牌”活动服务15年。在她的主持下,厦门市侨办被评为“全国侨务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侨务信访工作先进单位”,黄美缘本人也被评为全国侨务系统先进个人,并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代代热爱共产党、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热爱归侨侨眷、热心侨务工作的新老侨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四十年来,厦门市的侨务工作才开展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厦门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才如此钟情于他们的家乡,厦门特区建设也才拥有了源源不断的资金、人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四十年来,厦门市各级涉侨部门、各级侨联组织积极开展海外联谊,热心牵线搭桥、招商引资,大力实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努力维护海外侨胞在国内的合法权益,侨务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各级侨务部门积极解决华侨历史遗留问题,开展“侨居造福工程”建设,帮助贫困归侨侨眷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坚持依法维护侨资企业、荣誉市民合法权益,为特区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桥,人们行走、行车才能方便快捷、畅通无阻;厦门市各级涉侨部门和组织就是中共厦门市委、市政府和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归侨侨眷之间的最好的桥梁与纽带。
“侨”为厦门增光彩,厦门为“侨”筑乐土。“侨”为厦门的发展立了很大功劳,厦门特区的崛起为归侨侨眷海外华商发展事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020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汕头考察,对华侨作用充分肯定、寄予厚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凝聚侨心、侨力、侨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