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09作者:王起鹍点击量:56018鹭风报1520期04版 专题
归侨市长 主政厦门
梁灵光出身于一个比较富裕的儒商家庭。他年轻时追求真理,向往革命,曾参加上海的爱国学生运动,随后辗转到南洋,继续从事革命活动。抗战爆发后,他放弃优裕的生活,从南洋回国,投笔从戎,共赴国难。
他在国民党统治区游击部队的复杂环境中从事抗战活动,经受了锤炼,成长为骨干。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整编,菲律宾归侨叶飞同志任第10兵团司令员时,意外地发现梁灵光也是归侨,就派他率领先遣部队先行入闽。
厦门是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鸦片战争后就是“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又是侨乡。由于梁灵光文化水平较高,有侨居国外的经历,又有军事、政权、经济、统战等方面的工作经验,福建解放后,经中共省委决定,由叶飞司令员推荐,把梁灵光从军队中抽调出来担任厦门市市长工作。
1949年10月17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厦门岛,标志着100多年来被西方殖民主义者恣意蹂躏的历史从此结束了。厦门,这个中外驰名的“海上花园”城市,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10月20日,梁灵光市长按照原定的施政方案,分政务、军事、公安、财经、文教五个部开始对厦门进行全面接管,并实施:接管厦门、民主建政;打破封锁、复工复业;反特防奸、巩固海防;筹备修建厦门海堤;推进统一战线,进行民主建政工作。
1950年1月12日至17日,厦门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正式召开,与会的225名代表大部分经过民主选举产生,这是厦门以前没有过的,充分显示出代表的广泛性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其中各界归侨代表有三十多人。
在代表会议开幕式上,梁灵光市长说:我们诚心诚意地希望大家都能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精神,尽量大胆地发表意见,我们也一定本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虚心听取各位代表的意见,以便改进今后的工作。政府将根据大家提出的提案,参照目前的客观条件与主观力量,对迫切需要解决而可能解决的问题,通过详细的讨论,作出决议,以便在今后贯彻施行。”
梁灵光强调: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与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已经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同样地我们也会赢得建设战线上的伟大成就。新厦门将一步步地走上繁荣昌盛的道路!
梁灵光在其3年市长任上,非常重视统战工作,在他的统战对象中,除了工商界的知名人士蔡衍吉、林采之、林珠光、丁乃扬等人外,还有医学界、教育界、文化界、华侨界的许多朋友,如颜西岳、盛国荣、林惠祥、林鹤龄、黄维世、柯泳仙、许祖义、陈应龙等等,而同党外民主人士交往比较多的是陈嘉庚、王亚南和卢嘉锡。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同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尽职尽责地为建设新厦门做出自己的贡献。
梁灵光在一次会上指出:厦门的民主统一战线,首先是对象问题。有哪些对象呢?一是华侨资本家,二是工商界资本家,三是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四是一般民主人士。我们要通过各部门广泛建立起民主统一战线,团结一批进步的或中间的分子。适当吸收一批党外人士参加人民政府工作,给予一定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地位。我们应从长远看问题,应该尽可能与那些有建设经验的人合作。
他还强调:厦门小资本家多,没有什么大资本家。资产稍微雄厚一点的,解放前夕都迁往海外或香港去了。能够留下来的,我们尽可能地团结争取他们,让他们靠拢我们,并发挥他们的作用。
1951年8月,在厦门市侨联成立一周年之际,梁灵光为侨联题写:团结全市归侨、侨眷及海外侨胞,为建设我们的伟大祖国、为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而奋斗!
1952年1月4日,市侨联召开第二届代表大会,梁灵光莅会讲话,他说:两年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各方面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我希望归侨侨眷们,能把这些新生事实告知海外亲友,使华侨对祖国建设有充分的信心。希望侨联今后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展抗美援朝、增产节约运动,鼓励华侨回国投资。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对人民负责的,华侨的正当权益,尤其会得到政府的保障。希望侨胞们共同努力,为建设我们伟大强盛的祖国而奋斗!
梁灵光以党心、民心、侨心主政厦门3年,也为党、为民、为侨作出了巨大贡献。
厦门市各属华侨参加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合影,第一排左三为梁灵光
爱国爱乡 无私奉献
在颜西岳主席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厦门侨联发展的历史。
颜西岳幼年在家乡读私塾和小学,1926年肄业于集美学校商科,即回家乡金门创办金门公学。1931年出国谋生,先后在印尼的苏门答腊、棉兰、巨港以及新加坡经商。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他立即表示拥护,1950年就送子女回国读书;并汇款参加创办广州华侨投资公司,支援祖国建设;1952年举家回国在厦门定居。
自1956年起,他连任第四至十一届厦门市侨联主席。回国40年,在厦门市侨联主席的岗位上履职35年。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爱国侨领,更是一位爱国完人。
1959年10月,颜西岳在《厦门侨联十年工作概况》文章中指出:本会是统一战线性质的群众组织,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人民团体。我们的工作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侨务而积极工作的,力求发挥作为党和政府的助手作用。本会十年来的全部活动,皆遵循这一方针而进行,会务取得成绩,对协助国家做好侨务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颜西岳实践了他一生崇高的意愿——爱国,爱党,听党的话。党叫他做什么,就做什么,并且尽力做好。颜西岳回国40年,先后在党的统战部门、市政府、市政协任职工作,是各界尊敬的爱国民主人士之一。他一心扑在侨务工作上,通过组织发动、引导广大华侨、归侨侨眷,港澳台和金门同胞,为厦门的经济建设、文教建设,老、少、残等社会福利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他吸引侨资兴办厦门罐头厂、厦门橡胶厂等企业;关心和帮助扩建同安竹坝华侨农场、天马种猪场以安置归国难侨;倡办华侨中学、华侨幼儿园、华侨托儿所,创办少年儿童福利基金会、儿童乐园,还为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劝募和赞助。凡此种种为民办好事,他都全力以赴。
颜西岳每办一事,都认真对待。如倡办华侨大厦、华侨新村,他都亲自实地选点;企业投产后,他就深入检查,帮助解决问题。
颜西岳为了党的事业,敢于批评又善于批评。他对侨界中的优秀代表人物,都恳切地向党组织推荐,或紧紧地团结、依靠他们,发挥他们的作用。他敢于用人,善于用人,因而在各地区、各阶层的侨界中的老、中、青积极分子越来越多,对华侨的团结面越来越宽。
颜西岳善恶分明,是非分清,他在参加政协会议期间,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事对人评估详尽,有时也很严厉。发现有的归侨干部轻视或忽视党的统战工作时,他就反复宣传党的统战工作精神,认为统战工作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是团结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大事,没有人民的团结,没有归侨侨眷的万众一心,事情是办不好的。
颜西岳也是很注意讲信誉的党外人士,有哪位领导、哪个部门失信于民,他都提出批评,提请注意改正。他说:“失信于民,会挫伤人们的积极性。”颜西岳对自己更是律己甚严。他一贯平易近人,广泛接触群众;他注意反映民众的呼声,从不松懈。他几十年忘我工作,从不要公家一分一厘补贴,他当副市长时,市政府将他应得的工资发给他,他不要;当市政府将工资存放入银行,他还是不拿,最后交付市侨联整笔提取用于华侨福利事业。
他平日衣、食、住、行也是很俭朴的,从没有设置过“专车”,从没有用公款请客送礼,这些都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颜西岳始终把党有所呼、民有所盼、侨有所为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宗旨。
1960年代福建省侨联副主席柯朝阳(右二)、厦门市侨联主席颜西岳(右三)深入农村了解侨务政策贯彻情况
侨生侨缘 为民为侨
陈联合出生在印尼,父亲是当地侨领;回国后就读集美侨校、华侨大学;毕业后,工作在华侨农场、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侨务部门……他这一生没离开“侨”字,心中更是永远记挂着“侨”。
1977年1月,因工作需要,陈联合被调回1959年3月由时任厦门市侨联主席颜西岳、副主席汪万新创办的华侨引种试验场任技术员,并积极投入华侨植物引种园的复办工作,负责引进海外优良植物品种。他亲眼见证了许多海外侨胞的拳拳爱国之心,也与侨胞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1984年6月,陈联合升任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主任,并带领全园同志把引种园建成一个全新的植物引种中心,多次接待中央、省市领导陈慕华、林一心、胡平、李瑞山、邹尔均、习近平等到引种园参观考察。
由于成绩突出,1983年11月,陈联合在市第九次侨代会上当选侨联副主席;1987年12月作为侨界代表出席厦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并当选常委会副主任至2007年。2007年7月转任市政协十一届副主席至2012年。
陈联合任职人大、政协领导班子25年期间,先后当选全国侨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
1992年3月30日,陈联合当选市侨联主席。陈联合继承前辈颜西岳的爱党、爱民、爱侨精神,在三十年侨务工作岗位上,拓展了侨联与海外侨团的联系、与海外华侨华人的联谊,尽力尽责为侨服务,妥善处理过国内归侨侨眷的侨房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
每年参加全国“两会”,他在会前认真收集侨界各方建议和意见,带上涉侨的提案、建议案;围绕“侨中有台,台中有侨”的特点和优势,积极构筑发展厦台两地合作交流桥梁,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海内外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与港澳侨友的联系,大力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陈联合始终认为,我们做“侨”的工作,既要重视新侨工作,也不能忽视老侨的工作,既要拓展海外联谊工作,更要做好国内的侨务工作。他与致公党厦门市委一起积极推进“五侨”制度,帮助归侨侨眷解决实际问题;组织“五侨”与港澳侨界举办1997年“迎香港回归”,1999年“迎澳门回归”等等系列活动。
几十年来,陈联合在自己的岗位上,把“凝聚侨心,发挥侨力”8个字落实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