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副刊 / 新闻详情 < 返回
在国外做一个中文辩手

发布时间:2019-06-14作者:刘紫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点击量:10421鹭风报1418期07版 留学

    日前,澳大利亚墨尔本市政厅内,李子姜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大学辩论队赢得了全澳大学华语辩论赛冠军,这也是新南威尔士大学华语辩论社第一次获得该比赛的冠军。回想这4年辩论路,李子姜说:“辩论永远是我的激情。”

07-2.jpg

一切始于热爱

  “考大学那年看过一场悉尼大学参加的华语辩论赛,很感兴趣,希望读大学后可以进辩论队。”在李子姜看来,接触并爱上辩论的过程自然而然,但在她轻描淡写的背后,是从大一到大四的每一次投入。“辩论让我的大学生活异常忙碌,为了一场比赛通宵讨论是常有的事。但因为热爱,从来没想过要放弃。”

  每一个刚接触辩论的“新人”都有一段磨合期,李子姜也不例外。她坦言,刚开始打辩论赛时,紧张到话都说不出来。“我一开始打的是二辩,这是一个需要灵敏反应的辩位,两分钟的驳论我都说不满。”不过参加的比赛多了,就变得熟练了,“其实我准备得挺充足,就是太紧张了。第一次打比赛没什么经验,多打几场就老练了。”李子姜说。

  尽管新南威尔士大学华语辩论社成立已久,但这还是第一次在全澳大学华语辩论赛上拿到冠军,“我们学校从来没有拿过冠军,所以我加入辩论社之后,就想着要赢一次。”李子姜说,“这次能拿到冠军,我觉得是上天送我的最好的毕业礼物,也了了我4年的心愿。”


在爸爸母校参加比赛

  说起最难忘的比赛,李子姜说,除了刚刚落幕的全澳大学华语辩论赛之外,就是去年10月参加的于北京举办的国际大学生华语辩论公开赛。

  “该辩论赛在我爸爸的母校中国政法大学举办,所以去之前,我就已经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了。”李子姜介绍说,“国际大学生华语辩论公开赛是国际赛事,能在我爸的母校里比赛我很满足,没想过赢比赛,但是没想到6场小组赛中,我们的辩论社连赢5场。”说着说着,李子姜就激动起来,“我们小组赛碰到的都是武汉大学这样的传统强队,没想到居然能一路挺进,还拿到季军,所有队员都特别激动。”

  李子姜告诉笔者,国际大学生华语辩论公开赛涉及的辩题大多是政治、法律、政策、哲学等领域的。“很多辩题是探讨案件背后的道德伦理等,我对这些很是陌生。”李子姜称,因为对法律领域了解不够,所以每次讨论辩题都要借助老师或者学长等“外援”,“有一次我们就一个案子讨论了一个通宵”。

  李子姜认为,去年参加的这场辩论赛算是目前为止她的辩论生涯里最难忘的一场比赛。“以前碰到感兴趣的案子只能和我爸讨论,这是第一次能在辩论场上讨论案件,所以就算没拿到冠军,我也很知足。”李子姜说。

所有激情给了辩论社

  辩字双辛,论字一言。辩论场上辩手们的唇枪舌剑、妙语连珠都离不开平时的积累。谈及如何培养辩论能力时,李子姜表示,知识储备和反应能力是最重要的两点。“因为很多辩题会涉及到关于历史、政治、哲学甚至科学方面的话题,所以首先要在平时注意知识积累;其次要有较为灵敏的反应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李子姜说。

  因为加入了辩论社,李子姜非常忙碌。“最累的是筹备比赛,为了筹备比赛,有时几乎要熬上百次夜,审上百篇稿,有时一周就睡几个小时。”李子姜说。

  “其实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为了一个社团的活动让自己这么忙。”李子姜不少朋友都劝她放弃辩论,她在开始参与时也问过自己这么做到底值不值。“后来便不问了,因为能为了所热爱的事付出,是一件特别幸运又幸福的事。”

  辩论对于李子姜来说,已经不只是社团活动这么简单了。“且不说它让我的思辨能力得以提升,逻辑思维得到锻炼,单说这个队伍,就寄托了我的全部感情。”她说,“成绩是大家一起奋斗出来的,我们一起哭、一起笑,所有的激情都留给了辩论社。”

  毕业之后,李子姜的辩论生涯或许就此结束,但记忆却会留下。“辩论是我所热爱的、满腔热血付出的梦想。我相信,即使在多年后,我也能这么笃定。”


下载鹭风报1418期07版 留学
相关新闻

要闻| 侨乡动态| 专题| 海外侨讯| 人物| 副刊| 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