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发布时间:2022-09-02作者:晨阳点击量:14838鹭风报1577期08版 副刊
仰光,是缅甸第一大都市,昔为缅甸首都,它是我踏入与离开缅甸的首末站。离仰光市中心华人区约20分钟车程,缅甸华文教育的最高学府南洋中学(以下简称南中)就坐落在巴罕雅塔基佛塔路73号。父母执教于南中,为往返学校路程近,全家曾在巴罕三处租房居住。
首次,父母因工作调动,1953年4月从渺眳回到南中执教,在离学校不远的巴罕路50号租房子住,与曾冠英老师一家为邻。曾老师有一女二男,其太太为人热情,乐于助人。同年7月29日,大妹出生于巴罕杜庆芝产院(缅甸国父翁山夫人创办),是曾太太熬鸡汤让我送去医院给母亲,至今难以忘怀。其女儿待我如大姐般,其小儿子乳名“安狗”,年龄较小于我,与我经常玩耍“果利”,输了会哭鼻子,其姐出来对我说,你要让弟弟呀。到我输了,“安狗”便破涕为笑。
不久,祖父母携二、三叔(福成、福寿),大、二姑(春桂、春明)及二弟(里邦)共7人从勃生到仰光。一家10口共住,父母只好在原住处对面45号租了有小院子的两层楼房子。小我两岁的二弟,好动调皮,看着沉睡在摇篮的大妹,一会儿去摸摸脸,一会儿去拉拉手,总想去吵醒她。妈妈叫我盯紧他,我形影不离地跟着二弟在两层房子间上蹿下跳,累极了。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们兄弟每人一把“手指”饼,二弟三下五除二吃光,便来抢我的,我不给,就拿铅笔刺我的眼睛,鲜血直流,幸好没有致瞎。因此事二弟被父亲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小院子里,房主种有香蕉、椰子、莲雾、菠萝、西迪(葡萄粒大小,褐色,酸甜),一有收成,总会送些给我们品尝。遇到暴雨后,莲雾、西迪掉落满院子,我和二弟便欣喜若狂,捡了冲洗干净美食一番,至今记忆犹新。
随着父亲1953年10月调往缅甸丹老华侨中小学任校长,我们全家住进学校内。至1958年4月返回仰光,父母亲仍执教于南中,我也考入南中初一班(跃进班)就读。于是,我们一家在巴罕初中部校门口往杜钦芝医院方向约100米,卖红茶店后面租一间房子居住,这是在巴罕的第三处住所。这是一间以竹片围墙、木板为床,椰树叶简陋搭盖的“雅答厝”房子,无卫生间洗浴,如厕至公厕,水桶盛水洗漱,冲凉洗澡只好到南中初中部校内;无厨房,拿着“豇”(饭菜篮子)到南中食堂打饭菜。读南中初一,我每晚到学校“晚自习”完成复习及作业。回到家里,卖红茶的老板门庭若市,弹着缅甸乐器,唱着缅甸歌曲,至深夜才收官。晚上睡觉,虽然点着蚊香,“飞机”仍在耳边嗡嗡叫,得整夜手持芭蕉扇扇个不停,即便如此,天亮醒来,手脚脸上都长着包包,痛痒无比,涂上虎标万金油方得缓解。
1958年10月,随着父亲出任缅甸掸邦地区景栋华侨公立学校校长,我们结束了仰光巴罕这段难忘的岁月。仰光巴罕的岁月因艰苦而难忘,或许是艰苦岁月的磨练,造就了我朴素的生活方式与赤诚的爱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