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发布时间:2020-04-17作者:蔡学军 蔡慧红点击量:9269鹭风报1459期08版 副刊
慈母于庚子二〇二〇年农历三月二十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七岁。倡导新风,丧事从简。追忆往事,历历在目,悲痛不已,真切感受寸草心无以报得三春晖。灵前泣笔,谨以此文祭奠母亲。
我的母亲李景莹,人如其名的美丽优秀。她是一名爱国的归国华侨,中国致公党党员,祖籍福建省古田县。1952年从泰国回国。1954年,在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福建集美华侨补习学校读书。由于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她多次受到中侨委和全国侨联表彰,曾出席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第一届三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并入选1959年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编印的《归侨侨眷归国华侨学生先进事迹汇编》。
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她每当观看电视播放国庆阅兵仪式、中国体育健儿登上领奖台、奏国歌、升囯旗时,精气神就显得格外的兴奋和自豪。
她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健将。1956年9月30日,她首次参加厦门市第四届体育大会,就以2分48秒6打破女子1500米自行车全国纪录(摘自《厦门市志》)。同年10月,她被调到北京集训参加第16届奥运会选拔赛。1957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自行车锦标赛中,她以2分39秒9的成绩第四次打破女子1500米自行车全国纪录,同年被国家体委批准为“国家运动健将”,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省第一批荣获“国家运动健将”称号的运动员。
1958年,她被正式调到福建省体工队,并担任女子自行车队队长。在训练比赛中,不管是常年在公路上拉练,还是由南方骑车上北方比赛(最远骑到长春),她都表现出不怕摔、不怕痛、不怕苦的“三不怕”精神。一次上北京冬训,从市区骑车到八达岭山下,再全程骑行爬坡18公里上长城,全队14名队员只有她和另外一名队友到达终点。
梅花香自苦寒来。1958年,她在福建省自行车锦标赛上获得女子团体25公里自行车第一名;在福建省第三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上分别获得女子组5000米和50公里公路自行车第一名。同年11月,在福州举行的全国田径、自行车对抗赛上,她以37分27秒2打破由前苏联运动员鲁克申娜创下的女子25公里公路自行车世界纪录(40分17秒)。她参加过第一、二届全运会,多次在全国自行车比赛中获得好成绩。自行车运动伴随她走过最美好的青春时光。
1965年,福建省体工队解散,她被下放到厦门感光厂长期“以工代干”,一辈子淡泊功名、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积极工作,乐于助人、团结同事,得到大家的普遍好评。她的干部身份问题直至临近退休时,在省人事厅、省体工队的干预下才落实政策、得到解决。2019年春节前,在福建省体育局领导的关心下,省发展体育事业基金会秘书长林岩亲自登门拜访和慰问老人家,并积极奔波落实国家和省里有关政策,发放优秀运动员关怀基金。
她是一名善良的普通母亲,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我们家。“文革”结束后,省体工队想召回她当教练,尽管她当时工作环境并不好,但是为了父亲的事业,为了家庭和子女,她选择留下来。虽然小时候生活物质十分匮乏,但是她总是想方设法让这个家充满温暖和欢乐。我们的童年是充满美好记忆的,有妈妈的味道、养鸡的乐趣、公园的春游、自行车的体验、电唱机的音乐、照相机的奥秘……母亲对这个家的付出真是太多了。她对家人非常包容忍让,以至于我们都记不起她什么时候发过脾气或与人争吵过。长大后渐渐明白是她为了这个家的岁月静好,克服苦难、忍住伤痛、委屈自己、成全他人,无限地容忍我们的自私任性。这也就是她年纪渐大以后,爱在我们面前唠叨过去吃的苦多的原因吧。
母亲很有爱心,经常帮助他人。两件事至今难忘。一件事是小时候同母亲一起上夜班,骑车路上遇到一名晕倒在路边的女人,她便帮忙其丈夫一起送到附近医院抢救,并先行垫付医疗费。另一件事是母亲单位的货运车队司机撞伤一女子导致后者下肢残废,派她帮忙善后工作。她不仅到医院做好陪护工作,而且还带这名伤残女子到上海做假肢,大热天背着她游览上海风景。这名女子深受感动,逐渐放下怨恨,并互留电话保持联系。这样助人为乐的事真的很多。母亲文化程度不高,她一生只用爱守护着家里家外,很简单,内容却很丰富,我们从她身上学到不少终身受益的东西。
母亲直到临终前还在呵护着我们,独自地、悄悄地、安详地走了,深怕打扰了我们。她留给我们的是善良美丽的音容笑貌,留下的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爱国敬业、无私奉献、友善包容、勤劳刻苦等优秀品质。敬爱的母亲,我们一定会传承您的美德,并作为良好家风发扬光大。
安息吧,妈妈,您一路走好!仰望星空,您永远是我们心中最亮的那颗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