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副刊 / 新闻详情 < 返回
母亲是那座桥

发布时间:2020-05-15作者:叶文韬来源:点击量:7786鹭风报1463期08版 副刊

       四处寻不见一件羽绒服,母亲说挂在她的衣柜里,这让我恍然想起多年前的事。

       那年隆冬,母亲生病了,被送往县医院。病房的窗户正对着一座新建的桥。那天正好举行通车仪式。母亲不是爱热闹的人,她蜷着身子,安静地睡着了,轻轻的鼻息声缓缓流过清癯的脸庞,如同桥下的流水温润着我记忆的堤岸。

       小时候,喜欢跟着母亲上山下田,追逐自然。门口有一条小溪,不算深,大人能轻松蹚过去,对小孩来说却是一道深涧。每次都是母亲把我拎过去。也有忙不开的时候,只好让我在对岸等着她。但是,她总不放心,一边干活一边跟我喊话,叮嘱我好好站着等她。后来,母亲索性找了一条废弃的长凳子,架在溪流的两岸,给我搭建一座简易的桥,结束了我在这边,她在那边的窘境。

       我人生的第一座桥是母亲给架设的。有了这座桥的便利,我时常可以到田间追蜂捕蝶,刈草逗泥,童年的乐趣增加了不少。等到了上学的年纪,父母为了让我有一个好的读书环境,毅然决定把我送到山外一所比较好的学校,代价是我每天早晨五点就得起床,而母亲四点得爬起来给我准备早餐,一般是稀饭加各种变着法子做的蛋,如煎蛋、蒸蛋、水煮蛋、炒蛋等等。母亲手不算巧,但是,尽量让我一周之内不会吃到重复的做法。

       上学路上,有一条河,河面上有座老桥,桥墩是石头砌的,长满了青苔,桥面是三块闽南常见的条石拼联在一起,长两米左右,宽一米有余。每天母亲会仔仔细细地检查我的书包,帮我把鞋带打紧,她总说,鞋带要打紧,路要走好。临行前,会一再叮嘱,不要在桥上玩耍。其实,石头桥面比母亲给我架的木板桥牢固很多,但她总是拿“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来教育我不要在桥面戏耍。

       夏日的天气是多变的,一阵暴雨把老桥冲走了。湍急的河水冲刷着桥墩,形成回旋,泛起无数白色泡沫。怎么过去?着急的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决堤。母亲戴着斗笠朝着我一路小跑,一边挥手一边大喊,让我站着不动,就像小时候,她在田里干活让我在溪岸待着的场景一模一样。

       母亲像农人抱薪一样,把我夹在腋窝下,每一步都要试探性走好几次,踩实在了才敢跨出去。水流太急了,把她冲了个趔趄,她只好用手扒住河中央的大石头,深深吸了几口气才把自己稳住。母亲说,是她算错下课时间,来晚了,幸好,桥塌得早,我没有在桥面上。

       后来,一位爱国华侨捐款建造了一座钢筋水泥桥,起名“怀亲桥”,说是为了纪念他母亲曾经带他走过那座老桥。

       母亲得的是帕金森。她不习惯城里的生活,每次回乡看望她,她总是像小时候一样检查我的鞋带。鞋带松了,她执意要给打上,她说,鞋带打紧了,路走正了。母亲的手抖得厉害,以前的利索劲不见了,只有说话声音还是那样响亮。

       母亲翻了个身,把自己弓了起来。我从窗前回望时,她像一座老桥,很长很长,仿佛这么多年来,我未曾走下桥面。

       桥是岸的鞋带,打紧了,经济发展就快了。窗外,红色的桥体,像血管一样给城市注入活力。于我,母亲就是那座桥。

       病房的被子太单薄,我脱下羽绒服,给熟睡的母亲盖上。


下载鹭风报1463期08版 副刊
相关新闻

要闻| 侨乡动态| 专题| 海外侨讯| 人物| 副刊| 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