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侨乡动态 / 新闻详情 < 返回
《共生缘 峇峇娘惹情》凤凰卫视播出 记录那些血脉疆域的南洋故事

发布时间:2020/06/19作者:陈冬来源:点击量:3706鹭风报1468期02版 侨务动态


  本报讯 全球首部反映峇峇(念bā)娘惹(闽南话“母亲”)族群的人文纪录片《共生缘 峇峇娘惹情》,近日在凤凰卫视播出,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通过当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立体组合方式落地播放。

  该片共6集,总长120分钟,虽然单集的时长只有20分钟,但来自两岸一流的纪录片团队,用了近3年时间,足迹踏遍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拍摄素材超过1200分钟。

  《共生缘 峇峇娘惹情》由福建省委宣传部支持,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7年重点项目,由厦门婉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制。


峇峇娘惹是中华文化

根植海外的宝贵读本

  《共生缘 峇峇娘惹情》的制片人,是厦门理工学院闽南话播音主持专业副教授黄婉彬。2016年10月,作为大陆唯一受邀的高校教师,黄婉彬参加了在马六甲举办的首届“峇峇娘惹文化研营”暨“2016马六甲世界闽南文化节”。这让她有机会倾听这一支华人寻根的渴望。

  远在600多年前,郑和七下西洋,五次停靠马六甲,团队中90%来自闽南,他们与当地土族妇女通婚的后代,男性称为“峇峇”,女性称为“娘惹”。两个族群和睦共处,繁衍生息。二战前期,峇峇娘惹一度成为连接欧洲殖民者与华人的关键少数,权倾一时,富甲一方,并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化特征:既保留中华传统文化,又深受马来西亚及其他非华裔族群影响。他们创办华人教会、社团、报纸,创下诸多东南亚华人史第一的纪录,是中华文化根植海外的宝贵读本。

  从小听着祖辈“唐山过南洋”故事长大的黄婉彬,希望能作为闽南文化的使者,将闽南文化传向世界。这一次,她借助各方专家的力量,对东南亚华人移民史进行梳理,记录峇峇娘惹共生共融文化,深入探寻“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的时代命题。该片总撰稿由台湾纪录片制作人丁雯静担纲,探索频道台湾御用摄影师周文钦为总摄影,后期制作由台湾资深剪辑师余明洙担任。在创作团队中,还出现了厦门独立音乐人的身影——邢栋,他参与了音乐的创作,更加细腻生动地揭示闽南文化的深刻内涵。


珍贵史料图片及影像

首度在国内展示

  2017年10月和2018年2月、5月,《共生缘 峇峇娘惹情》摄制组分三次奔赴马来西亚马六甲、槟城以及新加坡,对峇峇娘惹群体的昨天和今天展开深入调研考察,形成脚本,确定6集主题分别为“百年盛世”“乘风破浪”“异乡浓情”“梦萦华夏”“顿色英皇”“余韵牵影”。

  2018年6月,该片在马来西亚槟城开机,摄制组沿着下南洋先贤的足迹,在每一寸刻骨铭心的遗迹现场寻找当年的踪迹,记录今天的容貌。同年8月,主要场景顺利杀青,11月底全片拍摄完成,随后转入紧张的后期制作。

  黄婉彬说,摄制组查阅档案,寻找任何可以还原历史的真实资料,记录那些血脉疆域的南洋故事。采访40多位关键人物,探访了东南亚三宝山等三座著名的华人坟山,祭奠了上万座下南洋先人的坟墓,发掘出梁美吉、曾锦文、林博爱等极具考古价值的历史名人墓地。此外,摄制组还敲开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峇峇娘惹“四大家族”薛佛记、陈笃声、陈金生、敦陈帧禄的神秘大门,留下家族后人珍贵的口述历史,并拜访了马、新两国华侨领袖。

  既然是人文纪录片,文献和学术价值必不可少。为此,摄制组组建了专家团队,中、马、新三国“国宝”级南洋史专家吴凤斌、林源瑞、柯木林、包乐史、汤锦台等,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提供给摄制组。

  黄婉彬说,在后期制作中,创作团队以历史记载和家族后人回忆为真实准绳,通过对真实家族的解密和影像叙事相结合的方式,探索突破传统的“非虚构”创作,力图建立一个与峇峇娘惹文化相吻合的视觉系统,向世界讲述中国好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珍贵的史料图片及影像由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和新加坡国家档案馆无偿提供,更是首度在国内展示,以期用更多细节勾勒出峇峇娘惹的清晰面目和历史变迁。



下载鹭风报1468期02版 侨务动态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