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发布时间:2022-09-02来源:华人头条点击量:7970鹭风报1577期04版 专题
闽南地区因其独特的地域优势,一直走在中国对外交往的前列。改革开放后,伴随着资金、人才、技术、劳动力等大量资源的 “走出去”与 “引进来”,福建省成为了中国著名的侨乡。厦门在福建侨乡地区中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而这片土地上的特色建筑便是最好的实物印证。在厦门,主要有三种侨派建筑。
堪称万国建筑博览的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鼓浪屿是闽南华侨建筑最集中的地方,作为东亚和东南亚独具特色的国际文化交流窗口。岛上荟萃了上千座风格各异、中西合璧的中外建筑,有中国传统的飞檐翘角的庙宇,有闽南风格的院落平房,有小巧玲珑的花园庭院,也有19世纪欧陆风格的原西方国家的领事馆。
这些多姿多彩的建筑,每一栋背后都拥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那些少年时流离异乡、中年荣归故里的华侨们,行医岛上、妙手仁心的医生和漂洋过海、情系家乡的艺术家,他们牟起这里的一砖一瓦,在寄托乡愁与梦想时,也赋予了这座小岛独一无二的浪漫情怀。
具有南国特色的骑楼式建筑。厦门是闽南骑楼的发祥地,在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东西方建筑文化交融的印记。清代以来,厦门作为全国被打开的5个通商口岸之一,源于古希腊的外廊式建筑,开始传入厦门。不少从南洋回来的闽南人在修建商铺时,将异国建筑形式用在本地建筑上,建成了骑楼这种“商住合一”的居所。
骑楼由华侨传入中国后,迅速成为城市中最繁华的商区之一。中山路作为厦门骑楼建筑的代表,自开街以来,一直都是这座城极具人气的街道。极富东南亚风情的骑楼一间连着一间,分布在街道两旁,每一座建筑大同小异,装饰又不尽相同,彰显出独特的商住建筑魅力。
集中在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村的嘉庚建筑。俯瞰整个集美学村,一幢幢屋顶带有橙红鲜亮瓦片的建筑出现在视野中,这些建筑都是由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亲自规划、建设。
嘉庚建筑呈现出闽南式屋顶,西洋式屋身,传统闽南风味的燕尾脊、红砖墙与西洋风格的高石柱、花窗套融为一体,大量运用白色花岗岩、釉面红砖、橙色大瓦片和海蛎壳砂浆等闽南特有建筑材料。
陈嘉庚先生把中国与西方的建筑文化相融合,博采中西文化之长。既坚守中国传统,又吸纳西洋文化的建筑风格,体现了“穿西装、戴斗笠”的中西合璧建筑文化。不仅包含了浓烈的乡土情怀,还展现出了因地制宜科学的建筑构思和勇于突破、敢于创新的嘉庚精神。
厦门的侨派建筑作为侨乡精神文化的缩影,完整地记录了近代侨乡社会变迁过程,见证了华侨的兴衰成败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侨乡地区时,曾高度评价华侨对中国建设的巨大贡献:“华侨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心。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的建设同大批心系乡梓、心系祖国的华侨是分不开的。”
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在侨乡厦门的土地上,无数先民漂洋过海、创业他乡、报效故土。这片土地上凝聚着华侨精神文化:进取、勤劳、开放、包容、奉献,这些精神文化通过一代代华侨传承至今。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承载着历史的变迁,透过建筑方可感知文化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