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海外侨讯 / 新闻详情 < 返回
“越来越多印尼人加入中文朋友圈”

发布时间:2024/07/05作者:辛腾旋来源:南方日报点击量:630鹭风报1668期04版 华文教育


  2024年是广东向印尼派出第一支汉语教师培训专家团以来的第24个年头。现任印尼华文教育联合总会(下称“华教总会”)主席郑洁珊说:“广东是中国大陆第一个派员支持印尼华文教育的省份,对我们帮助很大。”

       语言和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间交流的桥梁,随着中外交流日益频繁,在共建“一带一路”视野下,作为世界第二大国际通用语言的汉语,正成为越来越多外国朋友学习外语的重要选项。


海外华人最多的国家

华文教学曾一度中断

       对语合中心印尼沙希德教育基金会测试中心执行全国推广总裁、印尼华教总会前主席连俊伟来说,2024年是他从事华文教育的第二个逢十之年。

  2004年,在印尼苏门答腊岛廖内省的连俊伟听到中国公派汉语教师志愿者到来的消息,他下定决心,觉得是时候做点什么。同年,他开始兴办一个讲授中文课程的幼儿园。在之后的10年内,他又相继创办了讲授中文课程的小学和中学,并主持组织筹办了本省的华文教育协调机构。

  作为海外华人最多的国家,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印尼的华文教育曾中断长达30余年。1998年后,各地遗留的华文教师都怀着迫切的心情希望复苏华文教学,各地开始出现华文补习班及华文教育协调机构。

  2005年,在中爪哇省省会三宝垄,各地的华文教育协调机构齐聚,决定成立印尼华文教育协调机构联合秘书处,2018年更名为印尼华文教育联合总会,即“华教总会”。连俊伟曾任华教总会首任主席。

        据印尼教育部前副部长法斯理·加拉在公开采访中透露的数字,截至2018年,中国汉语教师和志愿者累计为印尼20个省份约120万名学生提供了汉语课程。据印尼三语学校协会主席陈友明估算,2019年当年在各类学校、补习机构学习汉语的印尼学生有15万人。


华文教育师资不稳定

部分学生学成“哑巴中文”

       无论是从“教”还是“学”看,印尼的华文教育相比其他海外国家,状况都难称乐观。

  在2007年前,连俊伟办的学校里一半的中文课教学是由志愿者承担。

  随着中国对外汉语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印尼关系的日益密切,一些印尼中小学开始考虑直接到中国招聘汉语教师。“与汉教志愿者不同,自由征聘的老师工资较高。”连俊伟介绍:“每跨国招聘一名教师,学校还要付出一笔手续费,用来解决签证、教师准证等问题。”

  从2000年开始,各地所组织的华文补习班学员,后来很多成为了本土华文教师中的骨干力量。

  尽管“开源”情况逐渐好转,但华文教育的师资又面临着新的流出问题。除了师资问题外,由于缺少语言环境,许多印尼学生只能在课堂才有说汉语的机会。

  印尼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190余万平方公里国土,人口约2.8亿,有100多个民族,民族语言200多种,官方语言为印尼语。不同地区的人文社会环境十分多元。因此,就华文的学习环境而言,一些地区的学生可能学成了“哑巴中文”,而在印尼靠近马来西亚等国的地区,人们因为从小一打开电视就可以收看邻国的中文节目,汉语说得非常流利,但可能又完全看不懂汉字。

       对此,印尼华文教育一位资深专家说:“印尼的华文教育是‘散装的’,许多同行是靠着各自的情怀在努力将华文传承下去。”


参访广东知名中学

开建中文示范学校

       为了解决师资及语言环境缺乏问题,今年6月,连俊伟带领印尼万隆市BPKPenabur播种教育基金会一行,到广东参访了两所历史悠久的知名中学。

  “通过与中国学校建立友好关系,我们希望在万隆开始建设一个中文示范学校,来破解当地学校华文教育的现实障碍。在中文示范学校,我们准备每年举办几次跨国校际交流活动,通过冬令营、夏令营、教师培训、交换生等各种形式,营造校区内的中文氛围、增加学生接触中文世界的机会。”连俊伟介绍。

  中文热生动体现了中国机遇的巨大吸引力。

  随着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印尼的华文教育者们也在思考未来的发展道路该如何走下去。

  “中国制造”在印尼已经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春节这类中国传统节日在印尼已经被大众接受。连俊伟介绍:“印尼友族会参与、观看一些华人的文化活动,如舞龙舞狮的很多都是友族的孩子。”

  郑洁珊发现,一些友族对中文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印尼华文教育界相关人士介绍,“有些家长觉得要跟中国做生意,所以也会让子女去欧美留学后再到中国读一两年。”

       “语言是非常严肃的一种文化表达,语言教学必须是纯正的。”连俊伟说。因此他不满于当下教学中出现的“会阅读但不会说”的“哑巴汉语”,也反对学生满足于使用“中印尼交杂”的“洋泾浜汉语”。他说,之所以来中国寻求与一些知名学校协商合作,孜孜以求在万隆创办“一个示范性的教学校区”,原因正在于此。

下载鹭风报1668期04版 华文教育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