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海外侨讯 / 新闻详情 < 返回
英国华侨6万件文物捐国家

发布时间:2021-04-23作者:肖欢欢来源:《广州日报》点击量:6432鹭风报1509期06版 侨居海外

    今年67岁的赵泰来是著名画家、收藏家、鉴赏家和慈善家。20世纪90年代至今,身为爱国华侨的他先后将自己继承的6万多件文物无偿捐献给国家,其中有4万多件捐赠给了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东省华侨博物馆等,还有1万多件捐给了广州市宝墨园。

    如今,英国华侨赵泰来每年都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广州番禺区生活。十多年来,他已经在这里住习惯了,这里就像他的家一样。


拿着“藏宝图”成为“守护者”

       赵泰来1954年出生于广东东莞白沙村,从小家中富裕。直到后来他才知道,清朝时期著名的驻外大使伍廷芳就是他的曾祖父。赵泰来很小就在书画、鉴赏和收藏等领域展露天赋,但1969年因为家中变故,赵泰来的父母先后离开了人世,那一年他才刚刚15岁,举目无亲的赵泰来顿时陷入困境。

       随后,居住在中国香港的姨妈郑月娥收留了赵泰来,还让他拜著名画家赵少昂为师。赵泰来的绘画功底就是从那时起打磨出来的。

       1977年,姨妈将赵泰来叫到了自己的面前,她告诉赵泰来,他们家在海外还有一大笔遗产等着赵泰来去继承,对于这个消息,赵泰来一脸茫然,然而姨妈的话却不像开玩笑,她还交待赵泰来,这些事情对谁都不要讲。

       1981年,赵泰来的姨妈去世了。为了守护家族的财产,她选择了一生未婚,一个人孤独终老。赵泰来说,姨妈在离世前交给他一封手写的信,说在英国的一个庄园,藏着不少家族流传下来的宝藏,需要他做宝藏的“守护者”。并且,姨妈还手绘了一张“藏宝图”给他。

       1982年,赵泰来到了英国,找到了姨妈所说的庄园,他根据姨妈手绘的图找了好久,才发现在该庄园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个地窖。进入地窖后,借着手电筒的灯光,赵泰来发现很多瓶瓶罐罐被摆放在稻草堆中。此前已有过鉴赏经验、看过很多宝物的赵泰来那一刻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现场藏着数不清的文物,有玉器、瓷器、陶器、名画、古玩等名贵之物,让他大开眼界。

       原来,当初曾祖父伍廷芳风光时,曾在出访英国期间收购了很多被劫掠到国外的珍品和文物。为了便于收藏,伍廷芳专门购置了一处庄园用来保管。几十年下来,这批宝藏一直无人知晓。经过赵泰来清点,这些珍贵文物大约有6万多件。


“蚂蚁搬家”两年让文物回家

        因为害怕走漏这批文物的风声而招致不测之祸,赵泰来甚至连妻子都不敢告诉。从那时起,他做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决定——将这些文物捐献给国家。“这些宝藏本来就属于中国,我把它们捐赠给国家,也是天经地义的。”

       那段时间,赵泰来每天都在阴暗的地窖里对这些文物进行清理、编码和拍照。随后,赵泰来开始想办法把这些古董运往国内的想法。为了找到包装这些古董的材料,赵泰来颇费了一番功夫。他经常往伦敦的家具城、货柜码头跑,每找到一种便宜又实用的包装材料,他都如获至宝。

       赵泰来坦言,多亏了自己在英国居住的十多年时间里一直很低调,如果当时太高调,不仅这几万件珍贵文物不能顺利从英国运回中国香港,恐怕连他本人也很难回来了。

       说起这批文物运回国的过程,赵泰来感慨万千。他说,当年自己岳父知道他想把这批文物运回国内时也很支持。为此,他岳父专门在伦敦注册了一家艺术品收藏公司,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就获批了。有了这个艺术品收藏公司,他们经常会运送一些艺术品到国外。

       当时由于香港还没有回归祖国怀抱,要将这批文物直接运抵内地难度很大,但如果要将文物运到香港,难度却不算太大。“当时英国常年是出口逆差状态,对于出口管得也比较宽松。”赵泰来说,从1995年到1997年的两年时间里,他先后通过海运的方式,将这些文物装进集装箱,陆续运回香港。为了不引起重视,他采取“蚂蚁搬家”的方式,每次运出去的数量都不是很多,就几个集装箱。最终,赵泰来赶在香港回归之前将这些文物全部带回到了祖国的土地上。


“这些文物本就是国家的”

       从1995年开始,赵泰来先后向广州艺术博物院、广东美术馆等单位捐献了4万多件文物;1998年,他又陆续将1万多件文物捐赠于广州番禺宝墨园,包括汉代的金缕玉衣和战国时期的“王子午鼎”、《孙子兵法》竹简、圆明园的菊花石等珍贵文物。

    从2000年开始,赵泰来又先后向中国历史博物馆、江苏省盐城市博物馆等单位无偿捐献出了7000多件文物,其中被评定国家三级以上的文物就达到了150件,包括一些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编钟都在内。“如果对比国外的一些拍卖行拍卖的藏品价格,这些年我捐出的藏品总价格难以估量。”赵泰来说。

       曾经也有人对赵泰来的做法表示不解。赵泰来表示,这些文物原本就是国家的,它们应该被陈列在博物馆被国人参观,体现中华文化的璀璨,而不是被埋藏在地窖里。


“要为文化事业出一份力”

       实际上,赵泰来与广州的缘分不止捐献文物,在广州宝墨园的建设中,他也是“幕后功臣”。

       赵泰来说,20世纪90年代初自己来到番禺区沙湾镇紫坭村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凉。“我当时就想,一定要在当地发展起产业,让老百姓能就地找到工作,不用再肩挑背扛走20公里的烂泥路了。”他和当时的番禺有关领导商量,决定在当地建一个旅游景点。

       从1995年开始,赵泰来和村民们开始在紫坭村建设宝墨园。赵泰来透露,起初筹建时因为资金紧张,甚至连设计图都没有,那些亭台楼阁以及园中的道路,都是请当地有多年建筑经验的老师傅们来帮忙。建成后,园里最大的亮点就是赵泰来捐赠的1万多件文物。由于村里有了这个旅游景点,300多位村民也因此吃上了“旅游饭”,不仅农产品可以卖出去,也可以在附近的酒店、农庄找到工作,再也不用大老远跑到市桥赶集了。

       如今,宝墨园的一草一木,都凝结着赵泰来的心血。赵泰来至今都还是园里的“义工”,每当有重大接待任务时,赵泰来就会过来当起解说员,园中的每一件文物,他都如数家珍。赵泰来表示,要继续为文化事业出一份力。



下载鹭风报1509期06版 侨居海外
相关新闻

要闻| 侨乡动态| 专题| 海外侨讯| 人物| 副刊| 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