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返回鹭风报首页

第二届“科学探索奖”获得者史大林: 用心育人,潜心科研,逐梦深蓝

发布时间:2020/10/02作者:本报记者 许银锑来源:点击量:49997鹭风报1483期04版 厦门市侨界先进典型系列报道

        9月25日,启动资金高达10亿元的“科学探索奖”正式公布第二届获奖名单,50位青年科学家获奖,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史大林教授位列其中。

       “科学探索奖”是2018年腾讯公司成立20周年之际,由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偕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等14位知名科学家联合发起的公益奖项。

       作为一项长期运营的科技公益项目,腾讯基金会投入10亿元作为奖项启动资金。这也使得“科学探索奖”成为我国目前投入金额最大的科学奖。

04-2.jpg

       史大林,厦门大学南强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首席科学家,现任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侨联青年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侨联青年总会副会长、厦门市侨联青年委员会共同会长、厦门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致公党厦门大学总支部副主委。

       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先后获得“厦门大学我最喜爱的十位老师”“第二十四届运盛青年科技奖”“第五届中国生态学学会青年科技奖”“唐立新奖教金优秀学者奖”等荣誉。


赴外求学路  归国赤子心

       1996年,史大林进入厦门大学生物系,完成本科学业后,前往香港、美国继续深造,先后获得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学硕士、美国加州大学环境科学硕士,并于2011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地球科学博士。

       “我总希望能为自己的祖国做点什么”。留学时,史大林就没有想过留在国外。学成后,他毫不犹豫地回国了,并选择了厦门。2012年3月,史大林正式加盟母校厦门大学,主要从事以碳、氮及痕量金属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和浮游植物对全球变化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

       香港与美国的求学经历,养成了史大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效的工作效率。短短几年,史大林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面上项目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等国家级课题。2012年,他获首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4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2017年获第二十四届运盛青年科技奖,2018年获第五届中国生态学学会青年科技奖,201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史大林潜心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在Science、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研究成果被Science、Nature、Nature Climate Change、Science News、美国科学促进会和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新华社等专业学术期刊和大众媒体做专题介绍或亮点报道,入选2017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

       令人称道的是,史大林的爱人洪海征从加州大学博士毕业后,早他半年回到母校厦大任教。洪海征此前主要研究海洋环境毒理学,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因为他们团队的合作迸发了“火花”。

  每周五,两个课题组都会例行召开组会,讨论研究进展;每一天,两个课题组的带头人见缝插针交流学术。“两个课题组近二十号人的智慧和共同努力,让我们在科研的路上有了更多可能性。当然,十分庆幸的是人生伴侣也是团队伙伴,彼此造就彼此成长,让我们的团队作战更增添一分美满。”

       看着课题组的队伍日益壮大,悉心培养的学生学有所成,科学难题一个个被突破……史大林的内心是满满的幸福。


执教数载  初心不改

       虽然科研上硕果频出,但史大林的教学一样没落下。

       如何平衡科研与教学?史大林有自己的考量:“科研和教学之间的时间分配大约是60%与40%,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是排在科研之后。”

  从教多年,史大林非常享受老师这一份职业。“没有什么事比在大学里当老师更幸福了。”史大林时常说起这句话,这是国外求学时一位教授送给他的。如今,身为大学老师的他,坚守在科研与教学的路上,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验。执教多年后,史大林说:“哪怕还有更多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当一名老师。” 

  短短几年,史大林完成了从博士生到博士生导师的转变。求学路上导师的影响,让他在教学上显得有些“与众不同”:讲授研究生课程时,他除了教授课本上的内容,还经常聚焦学术界经典成果或新近成果。“从事科学研究,在传承的同时,更要开拓,重在创新。”史大林随手翻开一张打印出来的“课本”,上面排列着密密麻麻图表,都是国内外的专业学术论文。

  史大林还兼带本科生的课程,他深谙因材施教的道理,有别于研究生授课的“严肃”,本科生教学则相对“轻松幽默”。

  亦师亦友,是学生对这位年轻有为又帅气的科学家老师的评价。教学之余,史大林经常和研究生一起工作,也常常一起在学校吃晚饭,探讨科研进展、说说社会热点,有时也“聊聊人生、谈谈理想”。

       用心用情的投入,让史大林的教学获得了学生的认可。执教仅三年,2015年,史大林就当选厦门大学“我最喜爱的十位老师”。“几度凤凰花开,几度春风秋雨,他潜心科研,专心学术,精心授业,关心学生。教书以深情,育人以大爱。他以渊博的学识和深邃的思想感染学生,他以君子的风范和优秀的品格影响学生。数年如一日,润物细无声。”正如颁奖词中所说,史大林在科研和教学上投入全部的热情和大爱,数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培养了一批批人才,助力厦门“两高两化”建设。

04-3.jpg史大林当选厦门大学2015年“我最喜爱的十位老师”。


愿做海洋科研与大众间的桥梁

       科研之余,怎样让更多人关注海洋、了解海洋、热爱海洋,是包括史大林在内的厦大海洋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了解海洋的人还是太少了,党的十八大明确将建设海洋强国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高度,但海洋还是没有得到大众该有的关注与重视。以一种大众能够理解的语言,将科学家所做的研究介绍给大众就显得特别重要,这也是科普的意义”,史大林说。

       厦门大学因海而生、伴海而长,是中国海洋科学的摇篮之一。2011年,厦门大学组建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部(简称地学部),厦门大学海洋学科以及以海洋为特色的环境学科、生态学科已跻身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成绩耀眼的同时,学校和地学部也意识到搭建海洋科研与公众教育之间的桥梁很有必要,海洋科学与文化传播的渠道也需要提升。

       于是,70.8海洋媒体实验室应运而生,实验室的命名源于地球70.8%的面积是海洋。2019年11月1日,借厦门国际海洋周、第八届厦门大学海洋科学开放日举办之际,70.8海洋媒体实验室举行成立仪式。该实验室是全国首个致力于创新海洋科学传播模式的海洋媒体实验室。

       作为该实验室主任,史大林表示,实验室希望能在海洋科普知识传播、科普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做点实事”。厦大地学部在推进海洋科研的同时,也致力于海洋科学传播与教育,并探索新的途径、形式,以提升大众的科学素养与海洋意识,实验室的成立,就是一种尝试与探索。

       此外,自2012年起,厦门大学每年都举办厦门大学海洋开放日,迄今已吸引了共计约2.8万名公众的参与。2018年4月,厦门大学地学部与新浪厦门联合推出“跟着嘉庚号科考去”随船科考体验和“嘉庚号的法国朋友”来厦直播,掀起公众对厦门大学“嘉庚”号、海洋科考及海洋文化的关注热潮。

04-1.jpg70.8海洋媒体实验室是全国首个致力于创新海洋科学传播模式的海洋媒体实验室。


鹭岛情缘  情深且长

        从当学生到当老师,从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到翔安校区,从1996年到2020年,史大林见证了这座城市高素质高颜值的时代蝶变。最近,他提笔,深情地给厦门写了一封情书:

       “年过不惑,对你的情感,却从未迷惑。

       2020年已转眼过半。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往昔生活的节奏,却让身边的人和事变得更加弥足珍贵,让这座城市变得更有生命力。

       24年前,高中毕业的我告别榕城来到鹭岛求学。不同于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福州,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厦门带给我不一样的体验。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使得厦门常年温暖湿润、四季花开;特色的嘉庚建筑、精致的城市绿化和多元的城市文明,巧妙地融合了厦门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让每一个到过的人流连忘返。

       厦门对我而言,是许多美好愿望实现的地方,也是开启未来生活的新世界。‘知无央,爱无疆,鹭江深且长’……”

       史大林原本以为在一个城市待得越久,对一座城市的喜爱会随时间与习惯慢慢消退,却没想到,情感已扎根心底,随时光推移而愈加浓烈。他说每次出差回厦,都会期待厦门航空广播响起那句温暖而亲切的“人生路漫漫,白鹭常相伴”。周末闲暇的时候,他会和家人一起漫步厦门街头,品尝闽南味道。甚至深夜下班,翔安南路上蜿蜒连绵的初上华灯,在他眼里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得益于国家大力支持海洋事业和厦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一代又一代厦大人的努力下,厦大海洋事业蒸蒸日上,我作为其中的一员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厦大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我不断努力前行,我将继续‘扎根鹭岛,逐梦深蓝’,为厦门的海洋事业持续贡献我微薄的力量,这是我对这座城市最好的献礼和告白!”



下载鹭风报1483期04版 厦门市侨界先进典型系列报道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